微针模具及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76935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3 2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针模具及模具,涉及医疗技术领域。该微针模具设置有微针成型孔以及引流通道,引流通道的一端与微针成型孔连通,引流通道的另一端用于与负压发生器连通。通过该引流通道与负压发生器连通,在微针的成型过程中,可以通过负压发生器对引流通道进行抽负压操作,使得微针中可能产生的气泡通过引流通道排出,避免微针中气泡的残留,并使得微针制备液顺利充满微针成型孔,微针模具的结构简单,操作简单,效率高,使用成本较低。

Microneedle Mould and Di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针模具及模具
本技术涉及医疗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微针模具及模具。
技术介绍
微针给药治疗是一种高效的经皮给药的方式,它开辟出的营养物质的输送通道,能把原本因无法被完全吸收而白白浪费的珍贵成分,如药物、化妆品功效成分等直接输送到深层肌肤,提高透皮率和功效。微针模具,一般用于成型微针,将成型微针的液体材料放入模具中,成型后得到固体状的微针。专利技术人在研究中发现,现有的微针成型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缺点:成型的微针中可能带有气泡,而去除气泡的成本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微针模具,改善现有技术的不足,其能够实现通过负压发生器直接将微针成型液吸入微针成型孔内并原位去除微针中的气泡,不需其它繁琐转移操作,效率高、使用成本很低、非常利于产业化和规模化生产操作。本技术的目的还包括,提供了一种模具,其成型出的微针模具,具有去除气泡的功能,同时使用成本很低。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针模具,所述微针模具设置有微针成型孔以及引流通道,所述引流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微针成型孔连通,所述引流通道的另一端用于与负压发生器连通。可选的,所述微针模具还设置有引流腔以及连通孔;所述微针成型孔通过所述引流通道与所述引流腔连通,所述连通孔与所述引流腔连通,所述连通孔用于与负压发生器连通。可选的,所述微针成型孔具有开口,所述开口位于所述微针模具远离所述引流腔的一侧,所述引流通道位于所述微针成型孔靠近所述引流腔的一侧。可选的,所述微针模具靠近所述开口的一侧还设置有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与所述微针模具靠近所述开口的一侧形成与所述开口连通的凹陷槽。可选的,所述微针模具包括模具本体和引流座,所述微针成型孔和所述引流通道开设于所述模具本体,所述连通孔开设于所述引流座,所述引流座设置有引流槽,所述模具本体与所述引流座连接,以使所述引流槽被所述模具本体封闭形成所述引流腔。可选的,所述微针模具还包括引流管,所述引流管与所述引流座连接,所述引流管的一端与所述引流槽连通,所述引流管的另一端的管口形成所述连通孔。可选的,所述微针模具还包括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位于所述模具本体和所述引流座之间,且所述支撑结构的两侧分别与所述模具本体和所述引流座连接。可选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开设有多个通孔的隔板,所述引流通道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引流腔连通。可选的,所述隔板靠近所述引流腔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用于支撑于所述引流槽的槽底;或,所述引流槽的槽底设置有多个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用于支撑所述隔板。可选的,所述微针成型孔和所述引流通道的数量均为多个,所述引流通道与所述微针成型孔一一对应。可选的,所述微针成型孔的数量为多个且呈矩阵分布。可选的,所述微针成型孔为圆锥孔;所述微针成型孔的高为h,50um≤h≤6500um;和/或,所述微针成型孔的底面的直径为d,50um≤d≤4500um;和/或,所述微针成型孔的数量为多个,相邻的两个所述微针成型孔的顶点之间的距离为c,50um≤c≤4500um;和/或,所述微针成型孔的锥角为a,3°≤a≤90°。可选的,所述微针成型孔为圆锥孔或多棱锥形孔,所述引流通道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微针成型孔的顶点位置且与所述微针成型孔连通。可选的,所述引流通道为圆形孔,所述引流通道的直径为b,b≤300um。可选的,所述微针成型孔的内壁设置有光滑层,和/或,所述引流通道的内壁设置有光滑层。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模具,用于成型上述的微针模具,所述模具包括阳模本体、微针模块以及针体,所述阳模本体具有成型槽,所述微针模块与所述阳模本体连接且位于所述阳模本体的槽底,所述针体与所述微针模块连接,使得当成型材料进入所述成型槽内固化后,所述微针模块的区域形成所述微针成型孔,所述针体的区域形成所述引流通道。可选的,所述阳模本体的槽底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贴合所述阳模本体的槽壁边沿设置。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的微针模具及模具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通过该引流通道与负压发生器连通,在微针的成型过程中,可以通过负压发生器对引流通道进行抽负压操作,使得微针中可能产生的气泡通过引流通道排出,避免微针中气泡的残留,并使得微针制备液顺利充满微针成型孔,微针模具的结构简单,操作简单,效率高,使用成本较低。该模具成型出的微针模具,具有去除气泡的功能,同时使用成本很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微针模具的第一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微针模具的第二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微针模具的第三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微针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模具的第一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模具的第二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微针模具;10-模具本体;11-微针成型孔;12-引流通道;13-环形凸起;20-引流座;21-引流槽;22-引流管;23-连通孔;30-隔板;31-通孔;32-支撑腿;200-模具;201-阳模本体;202-成型槽;203-微针模块;204-针体;205-环形凹槽;300-微针;301-微针针体;302-微针基底层;303-微针柱。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模具设置有微针成型孔以及引流通道,所述引流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微针成型孔连通,所述引流通道的另一端用于与负压发生器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模具设置有微针成型孔以及引流通道,所述引流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微针成型孔连通,所述引流通道的另一端用于与负压发生器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模具还设置有引流腔以及连通孔;所述微针成型孔通过所述引流通道与所述引流腔连通,所述连通孔与所述引流腔连通,所述连通孔用于与负压发生器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成型孔具有开口,所述开口位于所述微针模具远离所述引流腔的一侧,所述引流通道位于所述微针成型孔靠近所述引流腔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模具靠近所述开口的一侧还设置有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与所述微针模具靠近所述开口的一侧形成与所述开口连通的凹陷槽。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模具包括模具本体和引流座,所述微针成型孔和所述引流通道开设于所述模具本体,所述连通孔开设于所述引流座,所述引流座设置有引流槽,所述模具本体与所述引流座连接,以使所述引流槽被所述模具本体封闭形成所述引流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玉堂洪钦孔明鹿文静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熙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