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轮,其即使不使用昂贵的耐热性的镀敷处理也可防止插入部件生锈,且可有效地防止滑轮主体与插入部件两者的边界面的滑动。即,因为在含有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表面上实施了具有防锈性及耐热性的涂敷所得的插入部件(11b)的外周面一侧,通过合成树脂的注射成形而一体地形成滑轮主体(10a),所以能够有效地防止插入部件(11b)生锈,并且即使在注射成形时等使得金属模内处于高温状态的情况下,在插入部件(11b)的表面上实施的涂敷也不会因为高温而恶化,不会降低插入部件(11b)的耐腐蚀性。因此,即使不使用昂贵的耐热性的镀敷处理也可通过比较廉价的涂敷来对插入部件(11b)进行防锈处理,可谋求制造成本的降低。(*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例如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压缩机中的滑轮。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作为用于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压缩机,其构成已被公知,包括形成为中空状的压缩机主体、对被吸入到压缩机主体内的流体进行压缩的压缩部、连结在压缩部上的驱动轴、使驱动轴旋转的滑轮,通过卷挂在滑轮上的传动带来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到滑轮上,由此使驱动轴旋转,从而驱动压缩部,吸入及排出制冷剂(例如,参照日本国特许公开公报2003-269489号)。又,作为用于前述压缩机中的滑轮,其构成已被公知,包括由合成树脂构成的环状滑轮主体、设于滑轮主体的内周面一侧且在内侧插入有轴承的金属制的环状插入部件,将插入部件配置在金属模内并注射合成树脂,即、通过所谓镶嵌成形而使滑轮主体成形在插入部件的外周面一侧,由此一体地形成滑轮主体与插入部件(例如,参照日本国特许公开公报2001-227620号)。可是,在前述滑轮中,为了防止插入部件生锈而在插入部件的表面上实施镀敷来作为防锈处理,其后在插入部件的外周面一侧注射成形出滑轮主体,但是例如使用酚醛树脂来进行注射成形的情况下,成型时的金属模内处于大致180℃的高温下,进而在成形后的尺寸稳定化处理(烘焙)中更处于200℃左右的高温下。因此,在现有技术中虽然在插入部件的镀敷中使用硬质镀铬或镀镍等耐热性较高的镀敷,但是这样的耐热性的镀敷处理与一般的镀敷相比价格要高,存在着会增加产品的制造成本的问题。又,因为实施了表面镀敷的插入部件与树脂制的滑轮主体两者的紧贴性并不高,所以存在着在插入部件与滑轮主体的边界面易于产生相对滑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前述问题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轮,其即使不使用昂贵的耐热性的镀敷处理也可防止插入部件生锈,且可有效地防止滑轮主体与插入部件两者的边界面的滑动。为了实现前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滑轮包括由合成树脂构成的环状的滑轮主体、用于在内侧插入轴承的金属制的环状插入部件,在插入部件的外周面一侧注射成形出滑轮主体,由此一体地形成滑轮主体与插入部件,其中,在含有前述插入部件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表面上实施具有防锈性及耐热性的涂敷,在插入部件的外周面一侧形成有滑轮主体。由此,通过在插入部件的表面上实施的涂敷来防止插入部件生锈,并且即使在滑轮主体的注射成形时等使得金属模内处于高温状态的情况下,在插入部件的表面上实施的涂敷也不会因为高温而恶化。因此,即使不使用昂贵的耐热性的镀敷处理也可通过比较廉价的涂敷来对插入部件进行防锈处理,可谋求制造成本的降低。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使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滑轮的动力传递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侧剖视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表示动力传递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剖视图。图4是表示动力隔断时的动作的侧剖视图。图5是插入部件的立体图。图6是插入部件的主要部分的侧剖视图。图7是表示滑轮的制造工序的主要部分侧剖视图。图8是表示滑轮的制造工序的主要部分侧剖视图。图9是滑轮主体及插入部件的主要部分侧剖视图。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主要部分侧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图9所示的动力传递装置用于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压缩机中,将动力传递至从压缩机主体1的一端突出的驱动轴2上。即,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包括对来自外部的动力进行传递的滑轮10、通过传递到滑轮10的动力而旋转的传动环11、将滑轮10的旋转力传递给传动环11的多个缓冲橡胶件12、连结在驱动轴2上的轮毂13、将传动环11的旋转力传递给轮毂13的多个滚珠14、沿轴向推压各滚珠14的推压环15。滑轮10包括滑轮主体10a,由合成树脂构成且呈环状;环状的插入部件10b,设置在滑轮主体10a的内周面一侧,在其内侧插入有轴承16;在滑轮主体10a的外周面上卷挂有未图示的V形带。在滑轮主体10a的一端面上设置有沿圆周方向延伸的环状槽部10c,在槽部10c内设有多个突出部10d,其在圆周方向上留有间隔地沿轴向突出。插入部件10c由圆筒状的金属制部件构成,在其轴向一端设有向径向内侧弯曲的凸缘部10e。传动环11配置成其一端面与滑轮10的一端面对置,在其与滑轮10对置的面上设有多个突出部11a,所述多个突出部11a在圆周方向上留有间隔地沿轴向突出。各突出部11a插入滑轮10的凹部10c内,并且在圆周方向上与滑轮10的各突出部10d逐一交替地配置,分别与滑轮10的各突出部10d在圆周方向上留有间隔地对置。在传动环11的内周面上安装有从径向外侧卡止在各滚珠14上的卡止环11b。在卡止环11b的内周面上形成相互成规定角度的多个锥面11c,各滚珠14通过与相互相邻的锥面11c抵接而位于径向外侧。各缓冲橡胶件12形成为块状,分别配置于滑轮10的各突出部10d与传动环11的突出部11a之间。各缓冲橡胶件12由分别配置在滑轮10的各突出部10d的圆周方向两侧的一对缓冲部12a构成,各缓冲部12a形成为与滑轮10的槽部10c几乎相同的宽度,形成为沿着槽部10c弯曲。轮毂13形成为圆板状,配置在传动环11的内周面一侧。在轮毂13的一端面一侧设置对驱动轴2进行连结的连结部13a,驱动轴2通过从轮毂13的另一端面一侧螺合的螺母13b而固定在轮毂13上。在轮毂13的另一端面上以相互沿圆周方向留有间隔的方式设置多个滚珠槽13c,所述滚珠槽13c分别沿径向移动自如地卡合各滚珠14,各滚珠14沿圆周方向卡止在滚珠槽13c的内侧面上。在该情况下,在各滚珠槽13c的径向外侧设置沿轴向突出的凸部13d,凸部13d沿轴向抵接在位于滚珠槽13c的径向外侧的滚珠14上。此外,在轮毂13的另一端面的径向中央部上,以覆盖螺母13b的方式设有在轴向上呈筒状延伸的延伸部13e。各滚珠14在轮毂13的圆周方向上相互留有间隔地设置,分别配置在轮毂13的各滚珠槽13c内。推压环15沿轴向移动自如地卡合在轮毂13的延伸部13e上,其一端面抵接于各滚珠14。在推压环15的一端面上设置有从径向外侧朝着内侧逐渐沿轴向突出的倾斜面15a,在倾斜面15a的径向外侧分别抵接有位于各滚珠槽13c的径向外侧的滚珠14。在推压环15的另一端面一侧设置与轮毂13的延伸部13e相卡合的碟形弹簧15b,通过碟形弹簧15b使推压环15向滚珠14一侧施力。碟形弹簧15b以压缩状态配置在与延伸部13e螺合的环状螺母15c以及推压环15之间,通过调整螺母15c的夹紧力,可任意地设定由碟形弹簧15b所产生的推压环15的推压力。在以上的构成中,若发动机的动力输入到滑轮10,则传动环11与滑轮10一体地旋转。此时,滑轮10的旋转力经由各缓冲橡胶件12而传递给传动环11,各缓冲橡胶件12在滑轮10的突出部10d与传动环11的突出部11a之间产生弹性变形,由此可吸收由剧烈的旋转变化所导致的冲击。此外,传动环11的旋转力经由卡止环11b及各滚珠14而传递给轮毂13,驱动轴2与轮毂13一起旋转。此时,各滚珠14通过推压环15的倾斜面15a而被推压到各滚珠槽13c的径向外侧,各滚珠14沿圆周方向卡止在卡止环11b的锥面11c上,由此,传动环11的旋转力传递给轮毂13。在此,若由于例如压缩机的烧结等而使过大的旋转负载施加在滑轮10一侧,则由于卡止环11b的锥面11c的推压,如图3所示,各滚珠14克服推压环15的推压力而移动到各滚珠槽13c的径向内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滑轮,包括:由合成树脂构成的环状的滑轮主体、用于在内侧插入轴承的金属制的环状插入部件,在插入部件的外周面一侧注射成形出滑轮主体,由此一体地形成滑轮主体与插入部件,其特征在于,在含有前述插入部件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表面上实施具有 防锈性及耐热性的涂敷,在插入部件的外周面一侧形成有滑轮主体。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泽笃史,高桥秀尚,
申请(专利权)人: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