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侧隙低噪音蜗轮副传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6968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无侧隙低噪音蜗轮副传动装置,它包括壳体(1)、蜗杆(2)、蜗轮(6)和蜗轮轴(5),蜗轮(6)安装在蜗轮轴(5)上,蜗轮轴(5)组件安装在壳体(1)内,蜗轮(6)与蜗杆(2)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在蜗轮轴(5)一端安装轴承(7)和法兰(8),法兰(8)位于轴承(7)外部,蜗轮轴(5)的另一端加工有螺纹,在螺纹端安装轴承(3),圆形螺母(4)安装在轴承(3)外部,蜗杆(2)两端壳体(1)上开有两个直径不同的轴承孔,在直径较大的轴承孔的蜗杆(2)端安装偏心轴承套(14),套内装入轴承(16),蜗杆(2)的另一端安装轴承(1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侧隙低噪音蜗轮副传动装置,属于蜗轮副传动

技术介绍
目前,蜗轮副传动装置越来越多的使用在转向机构当中,尤其是近年来在电子跟踪系统技术中的转向机构中的大量应用,对蜗轮副传动装置传动的平稳性和精确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由于结构上的缺陷而导致蜗轮副传动装置存在传动侧隙,这就会造成转向不到位使电子跟踪系统无法正常运转,不能达到精确定位和自动跟踪的要求。产生这种结构缺陷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现有技术下的蜗轮副传动装置中的蜗轮轴两端采用定位销固定,这种固定方法无法对装配过程中存在的侧隙以及在运行过程中蜗轮轴的轴向窜动产生的侧隙进行调整;二是在壳体加工过程中由于中心距存在不可避免的加工误差,这样蜗轮副传动装置制造的精度再高,配对中心距保证的再好,也无法实现径向无侧隙传动。另外,在现在技术中,蜗轮副传动装置的蜗轮主要是采用青铜材料制作,这种材料的蜗轮与蜗杆啮合产生噪音较大,超过了60分贝。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蜗轮副传动装置,实现无侧隙低噪音传动和精确定位,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达到电子跟踪系统中的转向机构正常运转的要求。本专利技术是这样构成的它包括壳体(1)、蜗杆(2)、蜗轮(6)蜗轮轴(5),蜗轮(6)安装在蜗轮轴(5)上,蜗轮轴(5)组件安装在壳体(1)内,蜗轮(6)与蜗杆(2)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在蜗轮轴(5)一端安装轴承(7)和法兰(8),法兰(8)位于轴承(7)外部,蜗轮轴(5)的另一端加工有螺纹,在螺纹端安装轴承(3),圆形螺母(4)安装在轴承(3)外部,蜗杆(2)两端壳体(1)上开有两个直径不同的轴承孔,在直径较大的轴承孔的蜗杆(2)端安装偏心轴承套(14),螺丝(13),套内装入轴承(16),蜗杆(2)的另一端安装轴承(12),在轴承(16)和轴承(12)外部分别安装有圆形螺母(15)和圆形螺母(11)。本专利技术中的蜗轮轴两端通过采用圆形螺母和法兰取代现有技术的定位销固定,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对圆形螺母的松紧,能够方便的对装配过程中存在的侧隙以及在运行过程中蜗轮轴的轴向窜动产生的侧隙进行调整,实现轴向无侧隙传动;另外,本专利技术中的蜗杆一端装有一个偏心轴套,在装配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偏心轴套从而调整蜗杆与蜗轮轴之间的中心距,有效解决在壳体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的中心距加工误差问题,实现径向无侧隙传动;最后,由于本专利技术中采用尼龙蜗轮来替代原有技术的铜质蜗轮,有效的降低了蜗轮与蜗杆啮合产生的噪音。此外,本专利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和传动平稳等优点。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纵向剖视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蜗杆部分的横向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具体实施例方式如附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壳体(1)、蜗杆(2)、蜗轮(6)和蜗轮轴(5),蜗轮(6)采用尼龙材料制成,以降低蜗轮(6)与蜗杆(2)啮合产生的噪音,将蜗轮(6)安装在蜗轮轴(5)上,再将蜗轮轴(5)的一端加工出螺纹,在蜗轮轴(5)无螺纹端先装入轴承(7),再装入法兰(8),然后先用圆柱销(9)固定在蜗轮轴上,由于是工作在冲击振动的场合下,圆柱销(9)应采用弹性圆柱销,再用内六角平端紧定螺钉(10)锁紧,把装配好的蜗轮轴(5)组件装入壳体(1)内,然后在蜗轮轴(5)螺纹端安装轴承(3)并用圆形螺母(4)锁紧,以便在使用时通过对圆形螺母(4)的松紧来调节在装配过程中就存在的侧隙以及在运行过程中蜗轮轴的轴向窜动产生的侧隙。将蜗杆(2)装入壳体(1),在蜗杆(2)两端壳体(1)上加工出两个直径不同的轴承孔,在直径较大的轴承孔的蜗杆(2)端安装偏心轴承套(14),在装配时,可通过微调偏心轴承套来调整壳体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不可避免的中心距误差,套内装入轴承(16),螺丝(13)是用来固定偏心轴承套(14),安装时,螺丝(13)穿过壳体支在偏心轴承套(14)上,蜗杆(2)的另一端装入轴承(12),将圆形螺母(15)和圆形螺母(11)分别安装在轴承(16)和轴承(12)外部并锁紧。在蜗杆部分的具体调试装配过程中,先放松圆形螺母(15)、圆形螺母(11)及螺丝(13),如附图2所示,用手分别握住蜗杆(2)及法兰(8),用力来回转动以测试蜗轮副是否存在径向侧隙,如存在侧隙,可以通过螺丝(13)调节偏心轴承套(14),直到蜗轮副转动径向不存在侧隙,且转动感觉灵活时,锁紧圆形螺母(15)、圆形螺母(11)和螺丝(13),在蜗杆(2)未装偏心轴套的一端开槽,将电机装入并锁紧。使用时,通入定量电压使电机带动蜗杆(2)转动,蜗杆(2)带动蜗轮轴组合件,即可实现无侧隙低噪音传动。权利要求1.一种无侧隙低噪音蜗轮副传动装置,它包括壳体(1)、蜗杆(2)、蜗轮(6)和蜗轮轴(5),蜗轮(6)安装在蜗轮轴(5)上,蜗轮轴(5)组件安装在壳体(1)内,蜗轮(6)与蜗杆(2)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在蜗轮轴(5)一端安装轴承(7)和法兰(8),法兰(8)位于轴承(7)外部,蜗轮轴(5)的另一端加工有螺纹,在螺纹端安装轴承(3),圆形螺母(4)安装在轴承(3)外部,蜗杆(2)两端壳体(1)上开有两个直径不同的轴承孔,在直径较大的轴承孔的蜗杆(2)端安装偏心轴承套(14),套内装入轴承(16),蜗杆(2)的另一端安装轴承(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侧隙低噪音蜗轮副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在蜗轮轴(5)一端的轴承(7)和法兰(8)通过弹性圆柱销(9)和内六角平端紧定螺钉(10)固定在蜗轮轴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侧隙低噪音蜗轮副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轴承(17)和轴承(13)外部分别安装有圆形螺母(15)和圆形螺母(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侧隙低噪音蜗轮副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螺丝(13)穿过壳体将偏心轴承套(14)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侧隙低噪音蜗轮副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蜗轮(6)采用尼龙蜗轮。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侧隙低噪音蜗轮副传动装置,它包括壳体、蜗杆、蜗轮和蜗轮轴,蜗轮安装在蜗轮轴上,蜗轮轴安装在壳体内,蜗轮与蜗杆相连接,在蜗轮轴一端安装轴承和法兰,蜗轮轴的另一端有螺纹,安装轴承并将圆形螺母安装在轴承外部,蜗杆两端的壳体上开有两个直径不同的轴承孔,在直径较大的轴承孔的蜗杆端安装偏心轴承套,套内装入轴承,蜗杆的另一端安装轴承,在两端轴承的外部均安装有圆形螺母。本专利技术采用螺母定位,可对轴向侧隙进行调整。而在蜗杆一端安装的偏心轴承套可调整存在的中心距误差,对径向侧隙进行调整,最终实现无侧隙传动。另外,蜗轮采用尼龙材料,实现了低噪音传动。本专利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和传动平稳等优点。文档编号F16H55/02GK1766368SQ20051020049公开日2006年5月3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25日专利技术者李嵘 申请人:贵州群建齿轮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侧隙低噪音蜗轮副传动装置,它包括壳体(1)、蜗杆(2 )、蜗轮(6)和蜗轮轴(5),蜗轮(6)安装在蜗轮轴(5)上,蜗轮轴(5)组件安装在 壳体(1)内,蜗轮(6)与蜗杆(2)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在蜗轮轴(5)一端安装轴承( 7)和法兰(8),法兰(8)位于轴承(7)外部,蜗轮轴(5)的另一端加工有螺纹,在螺 纹端安装轴承(3),圆形螺母(4)安装在轴承(3)外部,蜗杆(2)两端壳体(1)上开 有两个直径不同的轴承孔,在直径较大的轴承孔的蜗杆(2)端安装偏心轴承套(14),套 内装入轴承(16),蜗杆(2)的另一端安装轴承(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嵘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群建齿轮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