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维度主次补偿喷旋换向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57333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12:07
一种二维度主次补偿喷旋换向阀,属于换向阀技术领域。主阀芯左端紧配设置旋转盘,旋转盘安装在回油腔中,主阀芯的主阀腔与旋转盘的旋转盘腔连通,旋转盘上设置与旋转盘腔连通的旋喷口,主阀芯下方的壳体二内配合设置旋推小阀,小阀旋喷口喷射液压油带动旋推小阀旋转。上述一种二维度主次补偿喷旋换向阀,其主阀芯、旋推小阀不仅可以左右推动,还可以旋转,不会卡住,减少了粘性阻力,用手拉把手的时候轻松、省力,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向左推动把手时,也给主阀芯一个向左的推力,使得人工推动把手的时候也更为省力。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主阀芯、旋推小阀的共同作用下,显著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A Two-Dimension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Compensation Jet Direction Val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维度主次补偿喷旋换向阀
本专利技术属于换向阀
,具体为一种二维度主次补偿喷旋换向阀。
技术介绍
手动换向阀又称克里斯阀,阀门的一种,具有多向可调的通道,可适时改变流体流向,工作时只需转动手轮通过阀瓣来变换工作流体的流向。一般的装配工厂,很多都需要用到手动换向阀,用量很大。手动换向阀靠手动去拉,拉的频率很高,手动换向阀给夹装工具夹装使用,夹的时候弯住,松开的时候,阀打开,操作工可能需要两三分钟拉一次,操作累,工作效率低。现有手动换向阀的阀芯是往复运动,不能旋转运动。阀芯和阀套是有间隙的,如果静止不动,那么阀芯就会掉下来,阀芯、液压油有粘性,阀在里面就有粘性阻力,油脏,阻力更大,拉力需要增加,显著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二维度主次补偿喷旋换向阀的技术方案,其主阀芯不仅可以左右推动,还可以在旋转盘带动下一起做旋转运动,主阀芯不会卡住,减少了粘性阻力,用手拉把手的时候轻松、省力,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向左推动把手时,由于椭圆孔与圆孔形成的相位差,与把手下部连接的旋推小阀首先向右移动,高压引口与高压腔连通,低压引口、压力补偿引口与压力补偿腔连通,与压力补偿腔连通的右H腔为高压油,也给主阀芯一个向左的推力,使得人工推动把手的时候也更为省力;且旋推小阀也可以在旋喷口喷射液压油的作用下做旋转运动,旋推小阀也不会卡住,减少了粘性阻力,不易磨损,用手拉把手的时候明显更为省力。本专利技术在主阀芯、旋推小阀的共同作用下,显著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所述的一种二维度主次补偿喷旋换向阀,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壳体一、壳体二、壳体三配合连接构成的阀体,壳体一内设置回油腔及回流口三,壳体二内设置主阀芯,主阀芯中部配合设置换向阀套,主阀芯、换向阀套与壳体二之间形成回油腔一、换向腔A、高压腔、换向腔B、回油腔二、左H腔、压力补偿腔、右H腔,壳体二上对应设置回流口一、换向口A、高压油进口、换向口B、回流口二;主阀芯向右移动时,回油腔一、换向腔A连通;主阀芯向左移动时,回油腔二、换向腔B连通;回油腔二、左H腔连通,压力补偿腔、右H腔连通,回油腔二与压力补偿腔通过压力补偿流道连通,其特征在于主阀芯左端紧配设置旋转盘,旋转盘安装在回油腔中,主阀芯的主阀腔与旋转盘的旋转盘腔连通,旋转盘上设置与旋转盘腔连通的旋喷口,主阀芯与壳体一、壳体二之间配合设置阀套,主阀芯右端通过万向联轴器一与把手配合连接;主阀芯下方的壳体二内配合设置旋推小阀,旋推小阀内设置从左向右导通的止回阀,止回阀左侧的旋推小阀上设置高压引口、流道堵口、旋喷流道及旋喷堵口、小阀旋喷口,旋推小阀管壁上对应设置与旋喷流道连通的旋喷引口、小阀旋喷口,止回阀左侧的旋推小阀上设置低压引口、压力补偿引口,旋推小阀左侧设置次阀腔,次阀腔通过小阀旋喷口与旋喷流道连通;次阀腔通过壳体二上设置的堵口流道与阀套上设置的阀套通孔连接,再与主阀腔、旋转盘腔连通;旋推小阀右侧通过万向联轴器二与把手配合连接,旋推小阀向右移动时,高压引口与高压腔连通,旋推小阀向左移动时,低压引口与回油腔二连通;小阀旋喷口喷射液压油带动旋推小阀旋转。所述的一种二维度主次补偿喷旋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旋推小阀左端设置2-5个凸柱,优选设置三个凸柱,小阀旋喷口设置在凸柱的侧壁上,小阀旋喷口喷射角度与左端面呈20-40度夹角,优选30度夹角。所述的一种二维度主次补偿喷旋换向阀,其特征在于堵口流道下方的壳体二上对应设置堵口螺钉一。所述的一种二维度主次补偿喷旋换向阀,其特征在于万向联轴器通过联轴器连杆与把手轴接转动配合,联轴器连杆上对应设置轴接用的椭圆孔;旋推小阀右侧与把手轴接转动部位对应设置轴接用的圆孔;把手左右推动时,椭圆孔与圆孔形成相位差。所述的一种二维度主次补偿喷旋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把手下部与壳体三设置的连杆轴接转动配合,连杆上对应设置轴接用的中间圆孔。所述的一种二维度主次补偿喷旋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旋转盘上均布设置三个与旋转盘腔连通的旋喷口。所述的一种二维度主次补偿喷旋换向阀,其特征在于压力补偿腔上方的壳体二上设置与压力补偿腔对应配合的堵口螺钉二。所述的一种二维度主次补偿喷旋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旋转盘左侧配合设置轴承及轴承座,壳体一内侧对应设置弹簧座,弹簧座、轴承座之间配合设置弹簧,弹簧座左侧设置与其弹性顶触配合的顶位螺钉。上述一种二维度主次补偿喷旋换向阀,其主阀芯不仅可以左右推动,还可以在旋转盘带动下一起做旋转运动,主阀芯不会卡住,减少了粘性阻力,用手拉把手的时候轻松、省力,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向左推动把手时,由于椭圆孔与圆孔形成的相位差,与把手下部连接的旋推小阀首先向右移动,高压引口与高压腔连通,低压引口、压力补偿引口与压力补偿腔连通,与压力补偿腔连通的右H腔为高压油,也给主阀芯一个向左的推力,使得人工推动把手的时候也更为省力;且旋推小阀也可以在旋喷口喷射液压油的作用下做旋转运动,旋推小阀也不会卡住,减少了粘性阻力,不易磨损,用手拉把手的时候明显更为省力。本专利技术在主阀芯、旋推小阀的共同作用下,显著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主阀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阀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换向阀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主阀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旋推小阀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旋推小阀左端面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一、2-回油腔、3-弹簧座、4-弹簧、5-轴承座、6-旋转盘、601-旋喷口、7-阀套、701-阀套通孔、8-壳体二、9-回流口一、10-主阀腔通孔、11-主阀芯、12-换向口A、13-换向腔A、14-高压油进口、15-换向口B、16-换向阀套、17-换向腔B、18-回流口二、19-回油腔二、20-堵口螺钉二、21-压力补偿流道、22-压力补偿腔、23-壳体三、24-把手、25-联轴器连杆、26-万向联轴器、27-椭圆孔、28-连杆、29-中间圆孔、30-右H腔、31-圆孔、31a-万向联轴器二、32-左H腔、33-压力补偿引口、34-低压引口、35-旋推小阀、35a-旋喷引口、35b-旋喷流道、35c-旋喷流道堵头、35d-小阀旋喷口、35e-凸柱、36-止回阀、37-高压腔、38-高压引口、39-流道堵口、40-螺钉盖、42-次阀腔、43-回油腔一、44-堵口螺钉一、45-堵口流道、46-主阀腔、47-旋转盘腔、48-轴承、49-回流口三、50-顶位螺钉。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该二维度主次补偿喷旋换向阀,包括由壳体一1、壳体二8、壳体三23配合连接构成的阀体,壳体一1内设置回油腔2及回流口三49,壳体二8内设置主阀芯11,主阀芯11中部配合设置换向阀套16,主阀芯11、换向阀套16与壳体二8之间形成回油腔一43、换向腔A13、高压腔37、换向腔B17、回油腔二19、左H腔32、压力补偿腔22、右H腔30,壳体二8上对应设置回流口一9、换向口A12、高压油进口14、换向口B15、回流口二18;主阀芯11向右移动时,回油腔一43、换向腔A13连通;主阀芯11向左移动时,回油腔二19、换向腔B17连通;回油腔二19、左H腔32连通,压力补偿腔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维度主次补偿喷旋换向阀,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壳体一(1)、壳体二(8)、壳体三(23)配合连接构成的阀体,壳体一(1)内设置回油腔(2)及回流口三(49),壳体二(8)内设置主阀芯(11),主阀芯(11)中部配合设置换向阀套(16),主阀芯(11)、换向阀套(16)与壳体二(8)之间形成回油腔一(43)、换向腔A(13)、高压腔(37)、换向腔B(17)、回油腔二(19)、左H腔(32)、压力补偿腔(22)、右H腔(30),壳体二(8)上对应设置回流口一(9)、换向口A(12)、高压油进口(14)、换向口B(15)、回流口二(18);主阀芯(11)向右移动时,回油腔一(43)、换向腔A(13)连通;主阀芯(11)向左移动时,回油腔二(19)、换向腔B(17)连通;回油腔二(19)、左H腔(32)连通,压力补偿腔(22)、右H腔(30)连通,回油腔二(19)与压力补偿腔(22)通过压力补偿流道(21)连通,其特征在于主阀芯(11)左端紧配设置旋转盘(6),旋转盘(6)安装在回油腔(2)中,主阀芯(11)的主阀腔(46)与旋转盘(6)的旋转盘腔(47)连通,旋转盘(6)上设置与旋转盘腔(47)连通的旋喷口(601),主阀芯(11)与壳体一(1)、壳体二(8)之间配合设置阀套(7),主阀芯(11)右端通过万向联轴器一(26)与把手(24)配合连接;主阀芯(11)下方的壳体二(8)内配合设置旋推小阀(35),旋推小阀(35)内设置从左向右导通的止回阀(36),止回阀(36)左侧的旋推小阀(35)上设置高压引口(38)、流道堵口(39)、旋喷流道(35b)及旋喷堵口(35c)、小阀旋喷口(35d),旋推小阀(35)管壁上对应设置与旋喷流道(35b)连通的旋喷引口(35a)、小阀旋喷口(35d),止回阀(36)左侧的旋推小阀(35)上设置低压引口(34)、压力补偿引口(33),旋推小阀(35)左侧设置次阀腔(42),次阀腔(42)通过小阀旋喷口(35d)与旋喷流道(35b)连通;次阀腔(42)通过壳体二(8)上设置的堵口流道(45)与阀套(7)上设置的阀套通孔(701)连接,再与主阀腔(46)、旋转盘腔(47)连通;旋推小阀(35)右侧通过万向联轴器二(31a)与把手(24)配合连接,旋推小阀(35)向右移动时,高压引口(38)与高压腔(37)连通,旋推小阀(35)向左移动时,低压引口(34)与回油腔二(19)连通;小阀旋喷口(35d)喷射液压油带动旋推小阀(35)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维度主次补偿喷旋换向阀,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壳体一(1)、壳体二(8)、壳体三(23)配合连接构成的阀体,壳体一(1)内设置回油腔(2)及回流口三(49),壳体二(8)内设置主阀芯(11),主阀芯(11)中部配合设置换向阀套(16),主阀芯(11)、换向阀套(16)与壳体二(8)之间形成回油腔一(43)、换向腔A(13)、高压腔(37)、换向腔B(17)、回油腔二(19)、左H腔(32)、压力补偿腔(22)、右H腔(30),壳体二(8)上对应设置回流口一(9)、换向口A(12)、高压油进口(14)、换向口B(15)、回流口二(18);主阀芯(11)向右移动时,回油腔一(43)、换向腔A(13)连通;主阀芯(11)向左移动时,回油腔二(19)、换向腔B(17)连通;回油腔二(19)、左H腔(32)连通,压力补偿腔(22)、右H腔(30)连通,回油腔二(19)与压力补偿腔(22)通过压力补偿流道(21)连通,其特征在于主阀芯(11)左端紧配设置旋转盘(6),旋转盘(6)安装在回油腔(2)中,主阀芯(11)的主阀腔(46)与旋转盘(6)的旋转盘腔(47)连通,旋转盘(6)上设置与旋转盘腔(47)连通的旋喷口(601),主阀芯(11)与壳体一(1)、壳体二(8)之间配合设置阀套(7),主阀芯(11)右端通过万向联轴器一(26)与把手(24)配合连接;主阀芯(11)下方的壳体二(8)内配合设置旋推小阀(35),旋推小阀(35)内设置从左向右导通的止回阀(36),止回阀(36)左侧的旋推小阀(35)上设置高压引口(38)、流道堵口(39)、旋喷流道(35b)及旋喷堵口(35c)、小阀旋喷口(35d),旋推小阀(35)管壁上对应设置与旋喷流道(35b)连通的旋喷引口(35a)、小阀旋喷口(35d),止回阀(36)左侧的旋推小阀(35)上设置低压引口(34)、压力补偿引口(33),旋推小阀(35)左侧设置次阀腔(42),次阀腔(42)通过小阀旋喷口(35d)与旋喷流道(35b)连通;次阀腔(42)通过壳体二(8)上设置的堵口流道(45)与阀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静倪敬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