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品冷却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5421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0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食品冷却塔,属于食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包括供输送带穿过的容置塔和冷却组件,容置塔包括相互连接导通的第一塔体、第二塔体以及第三塔体,第二塔体位于第一塔体与第三塔体之间,第二塔体内设有与第二塔体内壁呈等距间隙的圆柱套筒,圆柱套筒的两端面分别设有第一环形板和第二环形板,圆柱套筒、第一环形板、第二环形板以及第二塔体之间形成密封的间隙腔室,间隙腔室内设有冷却液,冷却组件包括用于冷却冷却液的冷却器、第一风机和与第一风机连接导通的第二风机,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分别架设与第一塔体顶部与第三塔体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冷却效率更好,冷能损失小,能耗低。

A Food Cooling Tow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品冷却塔
本技术涉及食品加工设备
,更具体的,涉及一种食品冷却塔。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其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直接食用,更多的追求的是深加工食品,经过深加工后的食品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口味以及形态等等,提升了食品食用口味,使得食品更加多样化;在食品加工工厂中不乏有清洗、烘干、冷却等工序,其中烘干后的工序一般是紧接着冷却工序的;随着食品加工业中的逐渐自动流水作业发展,食品加工厂往往会将清洗、烘干、冷却三者形成一体式流水线作业,为此烘干后的食品就直接进入冷却工序了,经过冷却工序后就直接进入后续的加工工序,为此现有技术中的食品冷却设备大部分是直接架设在输送装置上的,在输送过程中完成冷却,其可以节约大量的加工时间;但是现有技术中往往通过冷风直吹进行冷却,这样的冷却方式容易造成冷风的流失,能耗较大,而且冷风的吹风量也不好控制,容易造成浪费;也有部分是直接使用常温风进行冷却,这样的冷却方需要较长的冷却时间,冷却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食品冷却塔,通过在第一塔体内设置圆柱套筒,并利用第一环形板与第二环形板来固定圆柱套筒,使得圆柱套筒与第一塔体内壁之间形成间隙腔室,在该间隙腔室内填充冷却液,使得第二容置腔形成供输送带穿过的冷却区域,其与通过该冷却区的食品之间的热交换更加充分,另外通过第一风机以及第二风机之间形成的循环气流,提供第二容置腔内一个循环流动的气流,进一步加速食品在冷却区域的冷却,提高冷却效率,较于传统的直接气冷,其能耗更低,冷能不易损失。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包括供输送带穿过的容置塔和冷却组件,所述容置塔包括第一塔体、第二塔体以及第三塔体,所述第一塔体、所述第二塔体以及所述第三塔体均呈圆柱状且中心线水平,所述第一塔体内设有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塔体的一侧端面上设有供所述输送带穿过且连通所述第一容置腔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塔体的另一侧端面与所述第二塔体的一侧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塔体的另一侧端面与所述第三塔体的一侧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塔体内设有与所述第二塔体内壁呈等距间隙的圆柱套筒,所述圆柱套筒的一侧端面上焊设有第一环形板,所述圆柱套筒的另一侧端面焊设有第二环形板,所述第一环形板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二塔体的内壁焊接固定,所述第二环形板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二塔体内壁焊接固定,所述圆柱套筒、所述第一环形板、所述第二环形板以及所述第二塔体之间形成密封的间隙腔室,所述圆柱套筒内具有贯穿的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三塔体内设有第三容置腔,所述第三塔体的另一侧端面上设有供所述输送带穿过且连通所述第三容置腔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二容置腔以及所述第三容置腔之间相互连通;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固定架设于所述第二塔体上的冷却器、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间隙腔室内填充有冷却液,所述第二塔体外侧壁上套设有隔热套,所述第二塔体外侧壁下端设有连通所述间隙腔室的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二塔体外侧壁上端设有进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通过第一连接管与所述冷却器的进液端连接导通,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冷却器的出液端连接导通,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设有泵,所述第一出水管上设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塔体顶部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风机的第一凸座,所述第一凸座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容置腔的进风孔,所述第三塔体顶部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二风机的第二凸座,所述第二凸座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三容置腔的出风孔,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第二风机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管连接导通。可选地,所述第二塔体上于一侧端面外侧壁上设有第一环形凸缘,所述第二塔体上于另一侧端面外侧壁上设有第二环形凸缘,所述第一塔体上于另一侧端面外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环形凸缘配合的第三环形凸缘,所述第三塔体上于一侧端面外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环形凸缘配合的第四环形凸缘,所述第一环形凸缘与所述第三环形凸缘之间、所述第二环形凸缘与所述第四环形凸缘之间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冷却器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凸缘与所述第二环形凸缘之间。可选地,所述第一环形板与所述第一环形凸缘平齐,所述第二环形板与所述第二环形凸缘平齐。可选地,所述第二塔体外侧壁下端设有连通所述间隙腔室的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上设有第二控制阀。可选地,还包括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阀为温度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以及所述泵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塔体、所述第二塔体以及所述第三塔体底部均焊设有若干支撑脚。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为方形,所述第一开口内壁顶部与所述第二开口内壁顶部均固定有遮挡帘,所述遮挡帘由若干软性胶条拼组形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在第一塔体内设置圆柱套筒,并利用第一环形板与第二环形板来固定圆柱套筒,使得圆柱套筒与第一塔体内壁之间形成间隙腔室,在该间隙腔室内填充冷却液,使得第二容置腔形成供输送带穿过的冷却区域,其与通过该冷却区的食品之间的热交换更加充分,另外通过第一风机以及第二风机之间形成的循环气流,提供第二容置腔内一个循环流动的气流,进一步加速食品在冷却区域的冷却,提高冷却效率,较于传统的直接气冷,其能耗更低,冷能不易损失。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食品冷却塔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塔体;10、第一容置腔;11、第一开口;12、第一凸座;121、进风孔;13、第三环形凸缘;20、间隙腔室;21、第二塔体;210、第二容置腔;211、第一出水管;212、进水管;213、第二出水管;214、第一环形凸缘;215、第二环形凸缘;22、圆柱套筒;23、第一环形板;24、第二环形板;3、第三塔体;30、第三容置腔;31、第二开口;32、第二凸座;321、出风孔;33、第四环形凸缘;41、第一风机;42、第二风机;43、第二连接管;51、第一控制阀;52、第二控制阀;53、第一连接管;54、泵;55、冷却器;6、支撑脚;7、输送带;8、软性胶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食品冷却塔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供输送带7穿过的容置塔和冷却组件,容置塔包括第一塔体1、第二塔体21以及第三塔体3,第一塔体1、第二塔体21以及第三塔体3均呈圆柱状,第一塔体1内设有第一容置腔10,第一塔体1的一侧端面上设有供输送带7穿过且连通第一容置腔10的第一开口11,第一塔体1的另一侧端面与第二塔体21的一侧端面固定连接,第二塔体21的另一侧端面与第三塔体3的一侧端面固定连接;具体来说,第一塔体1、第二塔体21以及第三塔体3均为圆柱形,能够对输送带7形成更加均匀的包裹,整体也更加美观。如图1所示,第二塔体21内设有与第二塔体21内壁呈等距间隙的圆柱套筒22,圆柱套筒22的一侧端面上焊设有第一环形板23,圆柱套筒22的另一侧端面焊设有第二环形板24,第一环形板23的外侧壁与第二塔体21的内壁焊接固定,第二环形板24的外侧壁与第二塔体21内壁焊接固定,圆柱套筒22、第一环形板23、第二环形板24以及第二塔体21之间形成密封的间隙腔室20,圆柱套筒22内具有贯穿的第二容置腔210,第三塔体3内设有第三容置腔30,第三塔体3的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食品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包括供输送带(7)穿过的容置塔和冷却组件,所述容置塔包括第一塔体(1)、第二塔体(21)以及第三塔体(3),所述第一塔体(1)、所述第二塔体(21)以及所述第三塔体(3)均呈圆柱状且中心线水平,所述第一塔体(1)内设有第一容置腔(10),所述第一塔体(1)的一侧端面上设有供所述输送带(7)穿过且连通所述第一容置腔(10)的第一开口(11),所述第一塔体(1)的另一侧端面与所述第二塔体(21)的一侧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塔体(21)的另一侧端面与所述第三塔体(3)的一侧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塔体(21)内设有与所述第二塔体(21)内壁呈等距间隙的圆柱套筒(22),所述圆柱套筒(22)的一侧端面上焊设有第一环形板(23),所述圆柱套筒(22)的另一侧端面焊设有第二环形板(24),所述第一环形板(23)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二塔体(21)的内壁焊接固定,所述第二环形板(24)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二塔体(21)内壁焊接固定,所述圆柱套筒(22)、所述第一环形板(23)、所述第二环形板(24)以及所述第二塔体(21)之间形成密封的间隙腔室(20),所述圆柱套筒(22)内具有贯穿的第二容置腔(210),所述第三塔体(3)内设有第三容置腔(30),所述第三塔体(3)的另一侧端面上设有供所述输送带(7)穿过且连通所述第三容置腔(30)的第二开口(31),所述第一容置腔(10)、所述第二容置腔(210)以及所述第三容置腔(30)之间相互连通;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固定架设于所述第二塔体(21)上的冷却器(55)、第一风机(41)和第二风机(42),所述间隙腔室(20)内填充有冷却液,所述第二塔体(21)外侧壁上套设有隔热套,所述第二塔体(21)外侧壁下端设有连通所述间隙腔室(20)的第一出水管(211),所述第二塔体(21)外侧壁上端设有进水管(212),所述第一出水管(211)通过第一连接管(53)与所述冷却器(55)的进液端连接导通,所述进水管(212)与所述冷却器(55)的出液端连接导通,所述第一连接管(53)上设有泵(54),所述第一出水管(211)上设有第一控制阀(51);所述第一塔体(1)顶部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风机(41)的第一凸座(12),所述第一凸座(12)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容置腔(10)的进风孔(121),所述第三塔体(3)顶部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二风机(42)的第二凸座(32),所述第二凸座(32)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三容置腔(30)的出风孔(321),所述第一风机(41)与所述第二风机(42)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管(43)连接导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品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包括供输送带(7)穿过的容置塔和冷却组件,所述容置塔包括第一塔体(1)、第二塔体(21)以及第三塔体(3),所述第一塔体(1)、所述第二塔体(21)以及所述第三塔体(3)均呈圆柱状且中心线水平,所述第一塔体(1)内设有第一容置腔(10),所述第一塔体(1)的一侧端面上设有供所述输送带(7)穿过且连通所述第一容置腔(10)的第一开口(11),所述第一塔体(1)的另一侧端面与所述第二塔体(21)的一侧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塔体(21)的另一侧端面与所述第三塔体(3)的一侧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塔体(21)内设有与所述第二塔体(21)内壁呈等距间隙的圆柱套筒(22),所述圆柱套筒(22)的一侧端面上焊设有第一环形板(23),所述圆柱套筒(22)的另一侧端面焊设有第二环形板(24),所述第一环形板(23)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二塔体(21)的内壁焊接固定,所述第二环形板(24)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二塔体(21)内壁焊接固定,所述圆柱套筒(22)、所述第一环形板(23)、所述第二环形板(24)以及所述第二塔体(21)之间形成密封的间隙腔室(20),所述圆柱套筒(22)内具有贯穿的第二容置腔(210),所述第三塔体(3)内设有第三容置腔(30),所述第三塔体(3)的另一侧端面上设有供所述输送带(7)穿过且连通所述第三容置腔(30)的第二开口(31),所述第一容置腔(10)、所述第二容置腔(210)以及所述第三容置腔(30)之间相互连通;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固定架设于所述第二塔体(21)上的冷却器(55)、第一风机(41)和第二风机(42),所述间隙腔室(20)内填充有冷却液,所述第二塔体(21)外侧壁上套设有隔热套,所述第二塔体(21)外侧壁下端设有连通所述间隙腔室(20)的第一出水管(211),所述第二塔体(21)外侧壁上端设有进水管(212),所述第一出水管(211)通过第一连接管(53)与所述冷却器(55)的进液端连接导通,所述进水管(212)与所述冷却器(55)的出液端连接导通,所述第一连接管(53)上设有泵(54),所述第一出水管(211)上设有第一控制阀(51);所述第一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南龚汉明龚著辉
申请(专利权)人:九江市湘赣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