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斌专利>正文

一种高空作业车雷达防撞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51625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06: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空作业车雷达防撞设备,其结构包括:作业机体、主桁架、液压杆箱、控制台,作业机体安装于主桁架左端且与主桁架锁接,主桁架安装于液压杆箱左端,液压杆箱与主桁架扣接,使设备使用时,通过设有的机构,使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避免在作业车进行位移的时候,由于上端一般都有密封性盖板,容易导致操作人员视野受限,因而容易在进行移动的时候,磕碰到建筑物或者其他干扰物,躲闪不及会使高空作业车突然出现大弧度摇摆,无法正常作业的同时易给人员带来危险的问题,使设备有效保护侧方的安全,同时通过特有的反应装置能够配合雷达感应装置,保持作业车的作业稳定,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A Radar Anti-collision Equipment for High-altitude Operating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空作业车雷达防撞设备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高空作业车雷达防撞设备,属于高空作业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各行业对高空作业平台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高空作业车可以对于一些高于常规高度的施工面进行施工作业,具有较高的灵活性。现有技术有以下不足:在作业车进行位移的时候,由于上端一般都有密封性盖板,容易导致操作人员视野受限,因而容易在进行移动的时候,磕碰到建筑物或者其他干扰物,躲闪不及会使高空作业车突然出现大弧度摇摆,无法正常作业的同时易给人员带来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空作业车雷达防撞设备,以解决现有在作业车进行位移的时候,由于上端一般都有密封性盖板,容易导致操作人员视野受限,因而容易在进行移动的时候,磕碰到建筑物或者其他干扰物,躲闪不及会使高空作业车突然出现大弧度摇摆,无法正常作业的同时易给人员带来危险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空作业车雷达防撞设备,其结构包括:作业机体、主桁架、液压杆箱、控制台,所述作业机体安装于主桁架左端且与主桁架锁接,所述主桁架安装于液压杆箱左端,所述液压杆箱与主桁架扣接,所述液压杆箱下方设有控制台且与控制台焊接,所述作业机体包括防撞装置、防护栏、支撑架、连接头、辅助梯、横移架、施工平台,所述防撞装置安装于防护栏上方且与防护栏焊接,所述防护栏下方设有施工平台且与施工平台锁接,所述施工平台安装于支撑架上方且与支撑架焊接,所述支撑架前侧下方设有辅助梯,所述支撑架下方设有横移架且与横移架扣接,所述横移架右端设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与主桁架锁接。作为优选,所述防撞装置包括缓冲轮装置、反应装置、装配板、雷达感应装置,所述雷达感应装置安装于装配板中心处上端且与装配板扣接,所述雷达感应装置外围设有反应装置,所述反应装置与雷达感应装置电连接,所述装配板边角设有缓冲轮装置,所述缓冲轮装置与装配板活动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缓冲轮装置包括外轮套、轴承内轮、策应弹簧内杆,所述轴承内轮安装于外轮套内侧且与外轮套扣接,所述轴承内轮内侧一端设有策应弹簧内杆且与策应弹簧内杆扣接。作为优选,所述反应装置包括伺服电机轮组、缓震头、伸缩杆组,所述缓震头安装于伺服电机轮组上方且与伺服电机轮组扣接,所述伺服电机轮组下方设有伸缩杆组,所述伸缩杆组与伺服电机轮组扣接。作为优选,所述外轮套为橡胶材料,具有一定的抗冲击性能保护装配板边缘。作为优选,所述伺服电机轮组触发方式为雷达感应装置的设定触发距离时启动,所述缓震头为弹性材料制成。作为优选,所述反应装置的装配位置为以装配板为中心的环绕四方向装配,更具有平衡稳定性。作为优选,用户可通过设有的控制台带动液压杆箱启动,进而带动主桁架位移,通过支撑架与连接头的配合,进而带动作业机体进行高空目标作业区域移动,可通过辅助梯进入施工平台,防护栏用于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横移架用于提供作业机体的横移,当进行向上位移的时候,雷达感应装置会监控上方施工环境,当达到预警距离的时候,雷达感应装置会将信号传递给伺服电机轮组,进而启动运行在伸缩杆组相互配合下使四组缓震头向外伸出,同时做出预警声音,使设备保持稳定的同时能够做出反馈,保护人员的安全,同时横移的时候在要接触高空建筑物的时候会由于外轮套与轴承内轮、策应弹簧内杆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其装配板边缘不易磕碰,间接保护设备稳定安全。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作业车进行高空作业位移的时候,通过缓冲轮装置能够保证侧方与干扰建筑物的安全间距,不会产生藏绕勾住的情况,有效保护侧方的安全,同时通过特有的反应装置能够配合雷达感应装置,保持作业车的作业稳定,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高空作业车雷达防撞设备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作业机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防撞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缓冲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反应装置的侧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作业机体-1、主桁架-2、液压杆箱-3、控制台-4、防撞装置-a、防护栏-b、支撑架-c、连接头-d、辅助梯-e、横移架-f、施工平台-g、缓冲轮装置-a1、反应装置-a2、装配板-a3、雷达感应装置-a4、外轮套-a11、轴承内轮-a12、策应弹簧内杆-a13、伺服电机轮组-a21、缓震头-a22、伸缩杆组-a23。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图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空作业车雷达防撞设备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一种高空作业车雷达防撞设备,其结构包括:作业机体1、主桁架2、液压杆箱3、控制台4,所述作业机体1安装于主桁架2左端且与主桁架2锁接,所述主桁架2安装于液压杆箱3左端,所述液压杆箱3与主桁架2扣接,所述液压杆箱3下方设有控制台4且与控制台4焊接,所述作业机体1包括防撞装置a、防护栏b、支撑架c、连接头d、辅助梯e、横移架f、施工平台g,所述防撞装置a安装于防护栏b上方且与防护栏b焊接,所述防护栏b下方设有施工平台g且与施工平台g锁接,所述施工平台g安装于支撑架c上方且与支撑架c焊接,所述支撑架c前侧下方设有辅助梯e,所述支撑架c下方设有横移架f且与横移架f扣接,所述横移架f右端设有连接头d,所述连接头d与主桁架2锁接。所述防撞装置a包括缓冲轮装置a1、反应装置a2、装配板a3、雷达感应装置a4,所述雷达感应装置a4安装于装配板a3中心处上端且与装配板a3扣接,所述雷达感应装置a4外围设有反应装置a2,所述反应装置a2与雷达感应装置a4电连接,所述装配板a3边角设有缓冲轮装置a1,所述缓冲轮装置a1与装配板a3活动连接,所述防撞装置a通过雷达感应装置a4对于上方环境进行监控并将信息进行传导。所述缓冲轮装置a1包括外轮套a11、轴承内轮a12、策应弹簧内杆a13,所述轴承内轮a12安装于外轮套a11内侧且与外轮套a11扣接,所述轴承内轮a12内侧一端设有策应弹簧内杆a13且与策应弹簧内杆a13扣接,所述缓冲轮装置a1通过外轮套a11与策应弹簧内杆a13相互配合,进而为装配板a3边缘提供保护。所述反应装置a2包括伺服电机轮组a21、缓震头a22、伸缩杆组a23,所述缓震头a22安装于伺服电机轮组a21上方且与伺服电机轮组a21扣接,所述伺服电机轮组a21下方设有伸缩杆组a23,所述伸缩杆组a23与伺服电机轮组a21扣接,所述反应装置a2。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特征是:用户可通过设有的控制台4带动液压杆箱3启动,进而带动主桁架2位移,通过支撑架c与连接头d的配合,进而带动作业机体1进行高空目标作业区域移动,可通过辅助梯e进入施工平台g,防护栏b用于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横移架f用于提供作业机体1的横移,当进行向上位移的时候,雷达感应装置a4会监控上方施工环境,当达到预警距离的时候,雷达感应装置a4会将信号传递给伺服电机轮组a21,进而启动运行在伸缩杆组a23相互配合下使四组缓震头a22向外伸出,同时做出预警声音,使设备保持稳定的同时能够做出反馈,保护人员的安全,同时横移的时候在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空作业车雷达防撞设备,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作业机体(1)、主桁架(2)、液压杆箱(3)、控制台(4),所述作业机体(1)安装于主桁架(2)左端且与主桁架(2)锁接,所述主桁架(2)安装于液压杆箱(3)左端,所述液压杆箱(3)与主桁架(2)扣接,所述液压杆箱(3)下方设有控制台(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空作业车雷达防撞设备,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作业机体(1)、主桁架(2)、液压杆箱(3)、控制台(4),所述作业机体(1)安装于主桁架(2)左端且与主桁架(2)锁接,所述主桁架(2)安装于液压杆箱(3)左端,所述液压杆箱(3)与主桁架(2)扣接,所述液压杆箱(3)下方设有控制台(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空作业车雷达防撞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机体(1)包括防撞装置(a)、防护栏(b)、支撑架(c)、连接头(d)、辅助梯(e)、横移架(f)、施工平台(g),所述防撞装置(a)安装于防护栏(b)上方且与防护栏(b)焊接,所述防护栏(b)下方设有施工平台(g)且与施工平台(g)锁接,所述施工平台(g)安装于支撑架(c)上方,所述支撑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斌
申请(专利权)人:陈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