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高判定方法以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25162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06: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限高判定方法以及系统,属于装置的安全辅助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S1,检测操作者处于操作区域内的最高处到操作区域内的限高处的距离h;S2,判断所述距离h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目标安全距离H,进一步地,如果S2判断是满足条件,则允许操作者在操作区域内对操作对象进行操作;如果S2判断是不满足条件,则发出提示。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对操作者操作特定设备或装置时通过人工检测限高方法所导致的不准确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Limit Height Decision Method and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限高判定方法以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装置的安全辅助技术,更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操作特种车辆所需的安全判定的辅助方法及系统,尤其是用于装有矮型护顶架的操作对象对于操作者进行高度安全判定的方法以及系统。
技术介绍
对于操作一些特定设备或装置时,操作者与这些特定设备或装置的限高处的距离往往是有严格规定的,否则将有安全隐患的产生。例如,驾驶包括叉车等一些特种车辆,操作者的头部距离其护顶架底部需要满足一定的安全距离(如30mm),以避免操作中发生安全事故。例如,为了保证叉车操作者安全、准确、规范操作叉车,叉车操作者应当严格遵循叉车安全操作规程。现在常见的一种矮型护顶架可以对身处复杂的作业环境中的叉车操作者起到有效防护作用,但是这类矮型护顶架通常对叉车操作者的身高有一定的要求,这是因为矮型护顶架在保障操作者安全的同时,还应使操作者的视线开阔,减少在作业环境的盲区,以保证叉车操作者在驾驶过程中的准确决策和安全作业。目前,对于这类矮型护顶架还只能依靠人工用肉眼对操作者头顶到护顶架底部的距离进行检查,来判断该操作者是否满足安全驾驶的条件,这种人工检测的方法存在主观判断不够准确,从而有可能导致身高不符合安全作业标准的操作者违规操作叉车,存在严重的安全风险,另一方面,人工检测的方法明显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进而会影响整个作业场所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如上所述的技术问题,避免对操作者操作特定设备或装置时通过人工检测限高方法所导致的不准确和效率低下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限高判定方法以及系统。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提供一种限高判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S1、检测操作者处于操作区域内的最高处到操作区域内的限高处的距离h;S2、判断所述距离h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目标安全距离H。进一步地,如果S2判断是满足条件,则允许操作者在操作区域内对操作对象进行操作;如果S2判断是不满足条件,则发出提示。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限高判定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测距装置,安装于操作对象,被配置为能够检测操作者处于操作区域内的最高处到操作区域内的限高处的距离h;控制装置,根据测距装置检测的距离h来判断其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目标安全距离H。进一步地,还包括提示装置,能够根据控制装置的判断结果而发出提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对于操作一些特定设备或装置时,在操作者与这些特定设备或装置的限高处距离的安全检测环节,本申请首先通过检测操作者处于操作区域内的最高处到操作区域内的限高处的距离h,根据检测所得的距离是否满足目标安全距离的情况会做出相应的提示,当不满足目标安全距离时,操作对象将不能正常启动,当所述距离满足目标安全距离,操作对象才能被正常启动,开始安全作业,这种限高判定方法大大提高了限高判定的准确性和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例的一种实施环境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限高判定方法的一个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叉车限高判定方法的示意框图;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限高判定方法的流程图;图5给出了一种限高判定系统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一种限高判定系统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实施环境本专利技术所公布的限高判定方法以及系统适用于需要对操作者在操作对象的操作区域内进行限高判定的情况,为更具体清楚地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进行描述,本实施环境以叉车的工作场景进行示例说明,但并应以此为限。参照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例的一种实施环境示意图。图1包括检测控制系统101、护顶架102、提示装置103和操作者104。操作者104是指在启动叉车前,接受检测的预备操作者,为了使得检测过程更加准确,操作者的坐姿应当尽量保证和正常操作时的坐姿相同。护顶架102位于叉车顶部,对叉车的操作者在作业过程中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可选的,护顶架102为一种矮型护顶架。提示装置103是指能够起到提示作用的设备,可选的,提示装置103为听觉提示装置、视觉提示装置和触觉提示装置中的至少一种,可选的,听觉提示装置可以是音箱或喇叭,视觉提示装置可以是电子显示器,触觉提示装置可以是震动装置。需要说明的是,在可能的实际操作中,提示装置103应当尽量使得操作者或其他辅助安全检测的人员方面接受到提示信息,优选的,提示装置应当面向操作者的方向。检测控制系统101实际上应主要具备检测距离和逻辑控制与信号传输的两大功能,一方面,能够检测叉车操作者头顶和护顶架102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能够对检测结果进行判断,将判断结果输出给提示装置103进行相应提示,并且能够控制叉车操作系统能否正常启动。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检测控制系统101可以包括距离检测模块和逻辑控制模块,其中,可选的,距离检测模块可以是红外线测距检测装置、超声波测距检测装置、激光测距检测装置或视觉采集装置中的一种,而逻辑控制模块可以是通过逻辑控制电路来实现功能的相关模块,为了与距离检测模块进行信号传递,通常逻辑控制电路具有I/O接口以接收距离检测模块输出的采集信息。可以理解的是,检测控制系统101的底部端面需要调节到不能高于护顶架102底部端面,这是因为当检测控制系统101的底部端面高于护顶架102的底部端面时,检测控制系统101所检测到的距离实际上是检测控制系统101到操作者104头顶的距离,该距离将大于护顶架102到操作者104头顶的距离,优选的,检测控制系统101的底部端面需要调节到尽量接近护顶架102底部端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上述实施环境仅为示意性的说明,并不构成对该实施环境的具体限定。如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限高判定方法的一个示意图,包括:步骤201中,S1、检测操作者处于操作区域内的最高处到操作区域内的限高处的距离h。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步骤201中的操作者对应图1中的操作者104,也就是驾驶员,操作区域对应叉车的驾驶室,操作者处于操作区域内的最高处一般为操作者的头顶,若操作者佩戴安全帽,则是指操作者的安全帽顶部,操作区域的限高处对应叉车内顶,具体地,为护顶架102底部。利用图1中的检测控制系统101可以检测操作者处于叉车驾驶室内的最高处到驾驶室内的护顶架底部的距离h。在一种可能的操作中,结合图1,检测控制系统101通过上述非接触式的检测方法,在不接触操作者104的情况下,能够自动完成对操作者到护顶架102底部距离的检测,可选的,可以利用红外线测距检测装置、超声波测距检测装置、激光测距检测装置或视觉采集装置中的一种进行检测。作为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的应用中,选用成本较低的红外线测距检测装置来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操作者在检测过程中的头部穿戴应当与正常操作时一致,例如,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如果戴帽,那么检测过程中也应戴相同的安全帽,这是因为安全帽的高度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步骤202中,S2、判断所述距离h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目标安全距离H。这里的目标安全距离指的是预设的符合安全标准的距离阈值,根据具体的叉车型号以及作业场所的具体情况,该阈值可能会不一样,根据护顶架跌落试验及座椅的SIP(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已将车辆操作座椅设计的参考点标准化,这个参考点称为座椅标志点,即SIP)点到护顶架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限高判定方法,以对操作者在操作对象的操作区域内进行限高判定,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S1、检测操作者处于操作区域内的最高处到操作区域内的限高处的距离h;S2、判断所述距离h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目标安全距离H,还包括:s31、如果S2判断是满足条件,则允许操作者在操作区域内对操作对象进行操作;s32、如果S2判断是不满足条件,则发出提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限高判定方法,以对操作者在操作对象的操作区域内进行限高判定,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S1、检测操作者处于操作区域内的最高处到操作区域内的限高处的距离h;S2、判断所述距离h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目标安全距离H,还包括:s31、如果S2判断是满足条件,则允许操作者在操作区域内对操作对象进行操作;s32、如果S2判断是不满足条件,则发出提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32中还进一步包括限制操作者在操作区域内对操作对象进行操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是红外线测距检测、超声波测距检测、激光测距检测或基于视觉采集的图像测距检测中的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对象是叉车,所述操作区域是叉车的驾驶室,所述限高处是驾驶室的内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叉车是装有矮型护顶架的叉车,所述操作区域是位于叉车的矮型护顶架内的驾驶室,所述限高处是矮型护顶架内的底部。6.一种限高判定系统,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善平黄英张功明蔡明发
申请(专利权)人:林德中国叉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