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胶架以及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4988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0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胶架以及背光模组,通过胶架、铁架两者一体注塑并将带底的胶架的底面设成若干分离的胶架单元,使得胶架收缩对铁架的影响分散在局部,对整体形变影响变小,利于控制产品的平整度。解决的问题是,胶架和铁架两者一体注塑,冷却后,由于胶架的收缩导致产品的翘曲度变大的问题。

A Rubber Frame and Backlight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胶架以及背光模组
本技术涉及显示模组
,尤其涉及一种胶架以及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背光模组是显示器中的一个提供背面光源的组件,背光模组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显示器的发光效果。现有技术中的背光结构,为了适应自动化,节省人员,一般胶架和铁架两者一体注塑,减少装配铁架的动作。胶架冷却后会收缩,导致成型后翘曲度变大。为了降低胶架收缩对铁架的影响,可以把胶架做成一个框,不带底,但是,一方面,胶架材料比导光板材料便宜,胶架不带底就相应增加了导光板厚度,成本上有所增加;另一方面,产品背面放导光板区域内如果有定位组、卡勾、螺母柱等结构时,胶架还是要带底,此时胶架与铁架要分开制作再手工装配,增加了成本。所以,开发出一种能解决冷却后翘曲度变大问题的带底的胶架与铁架是很有意义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胶架以及背光模组,通过胶架、铁架两者一体注塑并将带底的胶架的底面设成若干分离的胶架单元,使得胶架收缩对铁架的影响分散在局部,对整体形变影响变小,利于控制产品的平整度。解决的问题是,胶架和铁架两者一体注塑,冷却后,由于胶架的收缩导致产品的翘曲度变大的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胶架,所述胶架的底面包括若干个分离的胶架单元。采用上述结构,将胶架的底面设置成分离的部分而不是一个整体的形式,能够将冷却时的收缩控制在每个单独的胶架单元内,降低其对整体形变的影响。进一步优化为,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胶架、铁架,所述胶架和铁架两者一体注塑,所述胶架的底面包括至少两个分离的胶架单元。进一步优化为,所述铁架侧面设有注塑进胶孔,用来注塑成型胶架。进一步优化为,所述胶架单元之间以连接筋相连,靠近铁架边缘的胶架单元以连接筋与注塑进胶孔相连。采用上述结构,连接筋作为注塑通道,将注塑进胶孔与胶架单元、胶架单元与胶架单元之间连通。进一步优化为,所述连接筋至少有一个面设置成V形槽。采用上述结构,V形槽的顶点部分应力集中,在相邻两块胶架冷却收缩时,容易在此处断开,避免对相邻胶架收缩造成影响,减少形变。进一步优化为,所述连接筋的上、左、右面设置成V形结构。进一步优化为,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厚度为0.1mm-0.2mm的反射片。采用上述结构,胶架底部设置连接筋后,为了避免网格状结构影响背光发光效果,通过使用厚度为0.1mm-0.2mm厚度的反射片可以避免出现背光效果问题。进一步优化为,所述铁架底面设有注塑进胶孔。采用上述结构,胶架单元之间,胶架单元与铁架边缘之间不设置连接筋,而是通过在铁架底部设置合适大小、位置的注塑进胶孔,使得胶架单元之间完全分离,使其在收缩时,对于整体胶架的形变影响更小。进一步优化为,所述铁架底面设有至少一个辅助孔,所述辅助孔是通孔。采用上述结构,在铁架底面设置通孔,能够使得注塑时,胶架和铁架之间的结合较好。进一步优化为,所述辅助孔周边的铁架往孔内凹陷一部分,使胶架包裹局部铁架。采用上述结构,胶架包裹局部铁架,胶架和铁架之间的结合更好。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胶架以及背光模组,通过胶架、铁架两者一体注塑并将带底的胶架的底面设成若干分离的胶架单元,使得冷却后胶架收缩对铁架的影响分散在局部,对产品整体形变影响变小,有利于控制产品的平整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背光模组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带连接筋的胶架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连接筋设置V形槽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连接筋设置V形槽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中铁架底面设置辅助孔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铁架底面设置辅助孔的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中辅助孔周边的铁架向内凹陷的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中底面设置注塑进胶孔的铁架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中铁架底面设置注塑进胶孔,不设置连接筋的胶架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中铁架底面设置注塑进胶孔的剖视图。图11是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铁架;2、胶架;3、胶架单元;4、连接筋;5、辅助孔;6、V形槽;7、注塑进胶孔;8、导光板;9、反射片;10、光源;11、定位柱;12、卡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地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在现有技术中,如图11,在铁架1背面有定位柱11时,带底的胶架2与铁架1要分开制作再使用卡扣12手工装配,增加了成本;采用胶架2与铁架1两者一体注塑,容易导致冷却后产品的翘曲度变大。下面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背光模组包括胶架2和铁架1、导光板8、光学膜组、光源10;所述胶架2和铁架1两者一体注塑,所述胶架2的底面由若干个相互之间分离的胶架单元3组成,铁架1侧面设有注塑进胶孔7,用来注塑成型胶架,光学膜组包括反射片9。请参考图2、图5,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为了从侧面的注塑进胶口7成型胶架,在胶架单元3之间有连接筋4相连,靠近铁架1边缘的胶架单元3以连接筋4与注塑进胶孔7相连。进一步,参考图1,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厚度为0.1mm-0.2mm的反射片,胶架2底部设置连接筋4后,为了避免网格状连接筋结构影响背光发光效果,可以使用厚度为0.1mm-0.2mm厚度的反射片避免出现背光效果问题。实施例2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实施例1中的连接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如图3、图4所示,连接筋4至少有一个面设置成V形槽6,设置成V形槽6后,V形槽6的顶点部分应力集中,在相邻两块胶架单元3冷却收缩时,容易在此处断开,避免对相邻胶架单元3收缩造成影响,减少整体产品的形变。进一步,所述连接筋4的上、左、右面设置成V形槽6。需要注意的是,连接筋4共有四个侧面,将连接筋4与铁架1相接触的面称之为底面。底面也可以设置V形槽6,通过在铁架1对应位置开孔,从背面对连接筋4做一个V型槽6。胶架2的胶起填充作用,铁架上开的小孔不会对产品性能产生影响。实施例3本实施例提供了本技术的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通过在铁架底部设置注塑进胶孔,取消了连接筋,使得各个胶架单元成为完全独立的一部分,同时也不需要设置合适厚度的反射片以避免影响背光模组发光效果。如图8、图9、图10所示,所述铁架1底面设有注塑进胶孔7。胶架单元3之间,胶架单元3与铁架1边缘之间不设置连接筋,而是通过在铁架1底部设置合适大小、位置的注塑进胶孔7,使得胶架单元3之间完全分离,使其在收缩时,对于整体胶架的形变影响更小,在铁架底部设置注塑进胶孔7的同时,也可以在铁架1侧面继续设置注塑进胶孔7。实施例4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1或2或3的基础上,在铁架1上设置辅助孔5。如图5、图6所示,所述铁架底面上设有至少一个辅助孔5,所述辅助孔5是通孔。辅助孔如图5、图7所示,辅助孔5周边的铁架1往孔内凹陷一部分,使胶架2包裹局部铁架,容易理解的是,这种方式适用于前述的所有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胶架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胶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架的底面包括至少两个分离的胶架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胶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架的底面包括至少两个分离的胶架单元。2.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胶架、铁架,所述胶架和铁架两者一体注塑,所述胶架的底面包括至少两个分离的胶架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铁架侧面设有注塑进胶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架单元之间以连接筋相连,靠近铁架边缘的胶架单元以连接筋与注塑进胶孔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筋至少有一个面设置成V形槽。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文陈志新周德文
申请(专利权)人: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