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灯的双色面罩的成型工艺和汽车车灯的双色面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49741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04:4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汽车车灯的双色面罩的成型工艺和汽车车灯的双色面罩,所述成型工艺包括:在透明的薄膜的一侧的部分区域印刷以形成印刷层,所述印刷层不透明;将具有印刷层的所述薄膜装入注塑模具内,且所述薄膜背离所述印刷层的一侧与所述注塑模具的内壁贴合,在所述薄膜的具有所述印刷层的一侧注塑透明的塑胶基材层,且所述印刷层夹设在所述薄膜与所述塑胶基材层之间,以形成双色面罩。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成型工艺,由于无需设计双色注塑模具,只需常规注塑模具即可,模具成本低,可以实现批量生产,并且印刷工艺简单,对过程质量控制要求低,成型出的双色面罩耐摩擦性好,不易褪色,质量轻。

Forming Technology of Double-color Face Mask for Automobile Lamp and Double-color Face Mask for Automobile La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车灯的双色面罩的成型工艺和汽车车灯的双色面罩
本申请属于车辆制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汽车车灯的双色面罩的成型工艺和汽车车灯的双色面罩。
技术介绍
双色面罩包括用于透光的透明区和起遮蔽作用的非透明区,由于非透明区可以遮蔽灯具内部一些线束、电子元器件、安装螺钉等结构、遮蔽焊接后形成的焊渣以及遮蔽或者弱化透过灯具与缝隙之间的垫片,双色面罩广泛用于汽车的前大灯/尾灯。相关技术中,汽车前后灯实现双色面罩的主要有两个技术手段:(1)通过双色注塑成型,直接利用模具设计进行双色注塑,透明、不透明两色材料通过注塑成型直接做出双色面罩;(2)通过模具注塑出来透明的面罩,然后进行遮蔽喷漆,把定义为不透明的地方通过喷漆的方式来实现。第(1)种方式,由于双色模具成本较高,且对面罩尺寸有一定要求,如果面罩面积较大,要求厂家设备能力需要大大的提高,需要增加设备的投入;第(2)种方式,喷漆工艺控制难度大,喷漆容易出现厚薄不均造成漏光,且喷漆工艺精度低,良品率会逐步降低,制约产品质量以及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车灯的双色面罩的成型工艺,包括:在透明的薄膜的一侧的部分区域印刷以形成印刷层,所述印刷层不透明;将具有印刷层的所述薄膜装入注塑模具内,且所述薄膜背离所述印刷层的一侧与所述注塑模具的内壁贴合,在所述薄膜的具有所述印刷层的一侧注塑透明的塑胶基材层,且所述印刷层夹设在所述薄膜与所述塑胶基材层之间,以形成双色面罩。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成型工艺,由于无需设计双色注塑模具,只需常规注塑模具即可,模具成本低,可以实现批量生产,并且印刷工艺简单,对过程质量控制要求低,成型出的双色面罩耐摩擦性好,不易褪色,质量轻。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汽车车灯的双色面罩,包括:透明的薄膜、不透明的印刷层和透明的塑胶基材层,其中所述印刷层夹设在所述薄膜与所述塑胶基材层之间,且所述印刷层小于所述薄膜及所述塑胶基材层。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汽车车灯的双色面罩,包括:不透明的印刷层和透明的塑胶基材层,其中所述印刷层覆盖于所述塑胶基材层的外表面的部分区域。所述双色面罩与上述的成型工艺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汽车车灯的双色面罩的成型工艺;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汽车车灯的双色面罩的成型工艺;图3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汽车车灯的双色面罩的成型工艺;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汽车车灯的双色面罩的成型工艺的原理图。附图标记:薄膜A,印刷层B,塑胶基材层C。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汽车车灯的双色面罩包括透明区和非透明区,透明区用于透光,非透明区起遮蔽作用,比如非透明区可以环绕透明区设置,当然,非透明区的具体形状和位置可以根据实际的遮蔽需求进行设计。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汽车车灯的双色面罩的成型工艺。如图1和图4所示,汽车车灯的双色面罩的成型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00:在透明的薄膜A的一侧的部分区域印刷以形成印刷层B,印刷层B不透明。也就是说,薄膜A为透明材料,上述薄膜A的部分区域与设计出的双色面罩的不透明区域对应,印刷层B可以为油墨层。在实际的执行中,如图2所示,薄膜A为提前选取好的,或者提前制作好的,薄膜A可以通过注塑成型,需要设计出对应的第一注塑模具。薄膜A为透明的,薄膜A可以为PET(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或PC(聚碳酸酯),薄膜A的厚度大于印刷层B的厚度。印刷层B为环形,且印刷层B设置在双色面罩的外圈。薄膜A的尺寸可以远大于单个双色面罩的尺寸,比如薄膜A可以为大片的薄膜A,该薄膜A与多个双色面罩对应,在大片薄膜A上印刷与多个双色面罩的不透明区对应的印刷层B,这样单次印刷即可成型出与多个双色面罩对应的带印刷层B的薄膜A,效率高,适合量产。印刷层B的颜色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选择,包括但不限于黑色、鲜红色、粉红色等。步骤S200:将具有印刷层B的薄膜A装入注塑模具内,且薄膜A背离印刷层B的一侧与注塑模具的内壁贴合,在薄膜A的具有印刷层B的一侧注塑透明的塑胶基材层C,成型射出,且印刷层B夹设在薄膜A与塑胶基材层C之间,开模,以形成双色面罩。将具有印刷层B的薄膜A装入模内,当然,需要设计出对应的注塑模具,将具有印刷层B的薄膜A送入注塑模具,薄膜A的背离印刷层B的一侧与注塑模具的内壁贴合,将上下模定位,这样形成模腔,在模腔内注入熔融的塑胶材料,经冷却固化后,形成与印刷层B固定连接的塑胶基材层C,塑胶基材层C可以为PC或PMMA。其中图4中的GATE表示塑胶进入型腔的入口,E/PIN表示顶针。在具有印刷层B的薄膜A的一侧注塑透明的塑胶基材层C,以形成双色面罩,且塑胶基材层C的部分区域覆盖印刷层B。塑胶基材层C的形状可以与双色面罩的形状基本一致,塑胶基材层C形成双色面罩的内侧部分,这样印刷层B完全被塑胶基材层C覆盖,不易划伤、磨损或褪色。在实际的执行中,在对步骤S100中成型出的具有印刷层B的薄膜A进行注塑前,还可以包括:将具有印刷层B的薄膜A裁切为目标形状。需要说明的是,选取的薄膜A可以为大片的薄膜A,该薄膜A与多个双色面罩对应,在大片薄膜A上印刷与多个双色面罩的不透明区对应的印刷层B,按照单个双色面罩的外形对大片的具有印刷层B的薄膜A进行裁切,这样在后面注塑时,一次注塑即形成一个双色面罩。其中,外形裁切可以采用冲切的方式执行,对应地,需要设计出用于冲切的冲切模具。其中,在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在形成双色面罩之前还包括:开模,在开模时,薄膜A不离型,印刷层B夹设在薄膜A与塑胶基材层C之间。这样,可防止产品表面被刮花,产品的耐摩擦性好,并可长期保持颜色的鲜明不易褪色。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汽车车灯的双色面罩的成型工艺,一方面能够大大降低注塑模具成本,另一方面还能实现汽车灯具轻量化,减少灯具内部装饰件,释放内部设计空间,进一步减小灯具整体体积,双色变单色,对于双色双层面罩,面罩厚度可以减薄1.5mm甚至2mm以上,同时减少灯具内部装饰件,因此能够极大地减轻灯具的重量,增长电动车车辆续航里程。此外,利用上述工艺实现的汽车前后灯双色面罩具备耐划伤、耐腐蚀性强、立体感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对于设计而言能够确保设计灵活,以较低成本快速实现产品多样化。上述汽车车灯的双色面罩的成型工艺,可以降低模具成本,又能实现批量生产,并且对过程质量控制要求低,不需要人工过多参与。综上所述,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本申请的工艺包括一道印刷工序和一道注塑工序,其中印刷工序用于加工出与双色面罩的非透明区对应的印刷层B,注塑工序用于注塑出双色面罩背面的塑胶基材层C,薄膜A和塑胶基材层C各自均具有与透明区和非透明区对应的部分。这样印刷薄膜A被夹持在薄膜A和背面的塑胶基材层C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车灯的双色面罩的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在透明的薄膜的一侧的部分区域印刷以形成印刷层,所述印刷层不透明;将具有印刷层的所述薄膜装入注塑模具内,且所述薄膜背离所述印刷层的一侧与所述注塑模具的内壁贴合,在所述薄膜的具有所述印刷层的一侧注塑透明的塑胶基材层,且所述印刷层夹设在所述薄膜与所述塑胶基材层之间,以形成双色面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车灯的双色面罩的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在透明的薄膜的一侧的部分区域印刷以形成印刷层,所述印刷层不透明;将具有印刷层的所述薄膜装入注塑模具内,且所述薄膜背离所述印刷层的一侧与所述注塑模具的内壁贴合,在所述薄膜的具有所述印刷层的一侧注塑透明的塑胶基材层,且所述印刷层夹设在所述薄膜与所述塑胶基材层之间,以形成双色面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灯的双色面罩的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形成双色面罩之前还包括:开模,且在开模时,所述薄膜不离型,使所述双色面罩中所述印刷层夹设在所述薄膜与所述塑胶基材层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灯的双色面罩的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形成双色面罩之前还包括:开模,且在开模时,所述薄膜从所述印刷层离型,且所述双色面罩中所述塑胶基材层的部分区域覆盖所述印刷层。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车灯的双色面罩的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在透明的薄膜的一侧的部分区域印刷以形成印刷层与所述将具有印刷层的所述薄膜装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艺锋王全保郑洪伟林森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