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铜仁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藤茶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24555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0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藤茶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要解决的是现有藤茶产品类型单一的问题。本产品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藤茶提取物1.9‑4.1份、碳酸氢钠2.1‑3.3份、柠檬酸1.9‑3.1份、阿斯巴甜0.3‑0.9份和聚乙二醇0.8‑1.6份。本产品原料来源广泛,制备的成品可以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的感染有明显的抵抗作用,还具有防止机体动脉硬化、降低血脂和血糖等作用;本产品通过将藤茶提取物、碳酸氢钠、柠檬酸、阿斯巴甜和聚乙二醇调配加工,获得的泡腾片饮料为透明、澄清并且呈现藤茶饮料的浅黄褐色液体,有藤茶特殊清香、回甜,且制作方法简单。

A Tengcha effervescent tablet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藤茶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藤茶领域,具体是一种藤茶泡腾片。
技术介绍
藤茶在全球仅产于我国武陵山脉和武夷山脉地带,此茶色绿起白霜,微苦甘长,生津止渴。此品入口,先为苦涩药香,几秒后立刻回甘,满嘴清香,甘甜入喉,品质极优,是一种名贵珍稀的保健古茶,它大部分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贵州等省,适宜生长在山坡从林中,野生的藤茶遍布广泛。同时,藤茶也含有丰富的多酚有机物及黄酮化合物,这就使得藤茶拥有医疗保健功效的物质基础前提。研究表明,藤茶可以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的感染有明显的抵抗作用。此外,藤茶还具有防止机体动脉硬化和降低血脂和血糖等的作用。目前藤茶已经开始作为茶饮品和保健品在开发,逐渐形成规模,成为促进藤茶资源区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但市场上的藤茶新型食品还较单一,大多数以饮品为主,人们也在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藤茶泡腾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藤茶泡腾片,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藤茶提取物1.9-4.1份、碳酸氢钠2.1-3.3份、柠檬酸1.9-3.1份、阿斯巴甜0.3-0.9份和聚乙二醇0.8-1.6份。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一步的方案:藤茶提取物的制备工艺如下:将采摘后的藤茶炒制并且干燥,将干燥后的藤茶放入60-90℃的水中浸提并且超声波提取15-35min,过滤、蒸发浓缩并且在30-50℃干燥得到。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一步的方案:藤茶炒制的步骤如下:将藤茶置于盘内,待机器温度接近100-160℃放茶油于凹槽内,机器温度到达160-180℃时放入藤茶搅匀炒制2-10min后取出,手搓揉成小颗粒状,放置在室温下的茶盘内。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一步的方案:蒸发浓缩为在50-90℃、压强100-130Pa下的旋转蒸发仪中进行。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一步的方案:藤茶炒制前藤茶的中间留有空隙并且采用簸箕分散,避免堆压发热,炒制前的藤茶采用透气的方式沥干水分。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一步的方案:浸提时藤茶和水的重量体积比为1g:(10-50mL)。所述藤茶泡腾片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将藤茶提取物、碳酸氢钠、柠檬酸、阿斯巴甜和聚乙二醇粉碎过筛并且按照重量比例调配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步骤二,将第一混合物压制成片,即可得到成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产品原料来源广泛,制备的成品可以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的感染有明显的抵抗作用,还具有防止机体动脉硬化、降低血脂和血糖等作用;本产品通过将藤茶提取物、碳酸氢钠、柠檬酸、阿斯巴甜和聚乙二醇调配加工,获得的泡腾片饮料为透明、澄清并且呈现藤茶饮料的浅黄褐色液体,有藤茶特殊清香、回甜,且制作方法简单,应用前景广阔。附图说明图1为藤茶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中藤茶提取物的添加量对成品的品质和pH值的影响示意图。图2为藤茶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中柠檬酸的添加量对成品的品质和pH值的影响示意图。图3为藤茶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中碳酸氢钠的添加量对成品的品质和pH值的影响示意图。图4为藤茶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中阿斯巴甜的添加量对成品的品质和pH值的影响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实施例1:一种藤茶泡腾片包括以下原料:藤茶提取物1.9kg、碳酸氢钠2.1kg、柠檬酸1.9kg、阿斯巴甜0.3kg和聚乙二醇0.8kg。所述藤茶泡腾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藤茶采摘:采摘的茶叶中间须留空隙,以免堆压发热,带回应用簸箕分散开来以免堆压发热。采后的藤茶叶,分散透气沥干水分后尽快炒制。(2)藤茶炒制:将茶叶置于盘内,待机器温度快接近120℃放茶油于凹槽内,机器温度到达165℃时放入茶叶搅匀炒制4min后取出,手搓揉成小颗粒状,放置在室温下茶盘内;(3)干燥:炒制的茶叶干燥,期间内隔天翻转一次,干燥过后装袋密封保存备用;(4)浸提:取干燥好藤茶10g置于240mL水中,放入超声波78℃提取26min;(5)过滤:取浸提夜于过滤带中过滤除去杂志后装入烧杯;(6)蒸发浓缩:将浸提液于旋转蒸发仪在66℃、压强108Pa下浓缩;(7)干燥:34℃干燥,即得到藤茶提取物;(8)粉碎过筛:藤茶提取物和各辅料分别粉碎成细粉末,再用80目的筛子筛取细粉末,密封保存备用。(9)配料混合:将藤茶提取物、碳酸氢钠、柠檬酸、阿斯巴甜和聚乙二醇调配混合;(10)成型:配制好物料,压片成型。实施例2:一种藤茶泡腾片包括以下的原料:藤茶提取物2.6kg、碳酸氢钠2.42kg、柠檬酸1.2kg、阿斯巴甜0.44kg和聚乙二醇1.05kg。所述藤茶泡腾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藤茶采摘:采摘的茶叶中间须留空隙,以免堆压发热,带回应用簸箕分散开来以免堆压发热。采后的藤茶叶,分散透气沥干水分后尽快炒制。(2)藤茶炒制:将茶叶置于盘内,待机器温度快接近138℃放茶油于凹槽内,机器温度到达166℃时放入茶叶搅匀炒制8min后取出,手搓揉成小颗粒状,放置在室温下茶盘内;(3)干燥:炒制的茶叶干燥,期间内隔天翻转一次,干燥过后装袋密封保存备用;(4)浸提:取干燥好藤茶10g置于175mL水中,放入超声波72℃提取30min;(5)过滤:取浸提夜于过滤带中过滤除去杂志后装入烧杯;(6)蒸发浓缩:将浸提液于旋转蒸发仪在84℃、压强116pa下浓缩;(7)干燥:34℃干燥,即得到藤茶提取物;(8)粉碎过筛:藤茶提取物和各辅料分别粉碎成细粉末,再用60目的筛子筛取细粉末,密封保存备用。(9)配料混合:将藤茶提取物、碳酸氢钠、柠檬酸、阿斯巴甜和聚乙二醇调配混合;(10)成型:配制好物料,压片成型。实施例3一种藤茶泡腾片包括以下原料:藤茶提取物3.06kg、碳酸氢钠2.77kg、柠檬酸2.64kg、阿斯巴甜0.7kg和聚乙二醇1.3kg。所述藤茶泡腾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藤茶采摘:采摘的茶叶中间须留空隙,以免堆压发热,带回应用簸箕分散开来以免堆压发热。采后的藤茶叶,分散透气沥干水分后尽快炒制。(2)藤茶炒制:将茶叶置于盘内,待机器温度快接近140℃放茶油于凹槽内,机器温度到达171℃时放入茶叶搅匀炒制5min后取出,手搓揉成小颗粒状,放置在室温下茶盘内;(3)干燥:炒制的茶叶干燥,期间内隔天翻转一次,干燥过后装袋密封保存备用;(4)浸提:取干燥好藤茶10g置于385mL水中,放入超声波87℃提取17min;(5)过滤:取浸提夜于过滤带中过滤除去杂志后装入烧杯;(6)蒸发浓缩:将浸提液于旋转蒸发仪在60℃、压强108pa下浓缩;(7)干燥:36℃干燥,即得到藤茶提取物;(8)粉碎过筛:藤茶提取物和各辅料分别粉碎成细粉末,再用90目的筛子筛取细粉末,密封保存备用。(9)配料混合:将藤茶提取物、碳酸氢钠、柠檬酸、阿斯巴甜和聚乙二醇调配混合;(10)成型:配制好物料,压片成型实施例4一种藤茶泡腾片包括以下原料:藤茶提取物4kg、碳酸氢钠3.16kg、柠檬酸2.96kg、阿斯巴甜0.84kg和聚乙二醇1.48kg。所述藤茶泡腾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藤茶采摘:采摘的茶叶中间须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藤茶泡腾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藤茶提取物1.9‑4.1份、碳酸氢钠2.1‑3.3份、柠檬酸1.9‑3.1份、阿斯巴甜0.3‑0.9份和聚乙二醇0.8‑1.6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藤茶泡腾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藤茶提取物1.9-4.1份、碳酸氢钠2.1-3.3份、柠檬酸1.9-3.1份、阿斯巴甜0.3-0.9份和聚乙二醇0.8-1.6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藤茶泡腾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藤茶提取物的制备工艺如下:将采摘后的藤茶炒制并且干燥,将干燥后的藤茶放入60-90℃的水中浸提并且超声波提取15-35min,过滤、蒸发浓缩并且在30-50℃干燥得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藤茶泡腾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藤茶炒制的步骤如下:将藤茶置于盘内,待机器温度接近100-160℃放茶油于凹槽内,机器温度到达160-180℃时放入藤茶搅匀炒制2-10min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沙潘明英李水梅何加返翁盼赵克芳田怡史文攀朱仁威
申请(专利权)人:铜仁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