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前照灯的控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43902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09 2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在远光灯功能被激活时控制机动车的前照灯的方法,在该方法中‑通过对象传感器检测对象(12),‑借助于评估单元确定,对象(12)是否是交通参与者,‑仅当对象(12)是交通参与者时,减小在对象(12)的对象区域中的光输出,‑确定对象区域的宽度,‑相对于所述宽度对中地确定两个平行的侧边线(14、16),侧边线(14、16)彼此反向且与侧边线的延展横向地向外运动直至达到侧边线(14、16)彼此之间可预先规定的最大间距(20),其中最大间距(20)大于对象区域的宽度,‑侧边线(14、16)返回运动直到横向延展,并且‑前照灯减小在由侧边线(14、16)在侧向界定的区域中的光输出。

Control of Headlamp of Motor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机动车前照灯的控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控制机动车的前照灯的方法,其中在激活远光灯功能时借助于前照灯根据与远光灯相对应的光分布输出光,其中借助于对象传感器检测在光输出的区域中的对象,借助于评估单元确定,对象是否是交通参与者,以及仅当对象是交通参与者时,减小在对象的对象区域中的光输出。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控制机动车的前照灯的设备,其中该设备设计为,提供用于前照灯的控制信号,从而使前照灯在激活远光灯功能时根据与远光灯相对应的光分布来输出光,其中该设备还设计为,借助于对象传感器的传感器信号检测在光输出的区域内的对象,借助于评估单元确定,对象是否是交通参与者,以及仅当对象是交通参与者时,向前照灯输出控制信号来减小在对象的对象区域中的光输出。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驾驶员辅助系统以及一种机动车。
技术介绍
上述类型的方法,执行这种类型的方法的设备,驾驶员辅助系统以及机动车在本领域中基本上是众所周知的。特别是当夜间行车时可以由机动车的驾驶员激活远光灯功能,以便能够更好地照亮沿行驶方向在机动车前方交通路线的待驶过的区域,例如以便能够及时检测出在黑暗中难以识别的障碍物。为此,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控制机动车的前照灯的方法,其中借助于前照灯在远光灯功能被激活时根据与远光灯相对应的光分布输出光(10),其中‑借助于对象传感器检测在光输出的区域中的对象(12),‑借助于评估单元确定,对象(12)是否是交通参与者,以及‑仅当对象(12)是交通参与者时,减小在对象(12)的对象区域中的光输出,其特征在于,为了减小在对象(12)的对象区域中的光输出:‑确定对象区域的宽度,‑相对于所述宽度对中地确定两个平行的侧边线(14、16),‑使侧边线(14、16)彼此反向地且与侧边线的延展横向地向外运动直至达到侧边线(14、16)彼此之间的、可预先规定的最大间距(20),该最大间距(20)大于对象...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2.15 DE 102017202466.61.一种用于控制机动车的前照灯的方法,其中借助于前照灯在远光灯功能被激活时根据与远光灯相对应的光分布输出光(10),其中-借助于对象传感器检测在光输出的区域中的对象(12),-借助于评估单元确定,对象(12)是否是交通参与者,以及-仅当对象(12)是交通参与者时,减小在对象(12)的对象区域中的光输出,其特征在于,为了减小在对象(12)的对象区域中的光输出:-确定对象区域的宽度,-相对于所述宽度对中地确定两个平行的侧边线(14、16),-使侧边线(14、16)彼此反向地且与侧边线的延展横向地向外运动直至达到侧边线(14、16)彼此之间的、可预先规定的最大间距(20),该最大间距(20)大于对象区域的宽度,-在达到最大间距(20)之后,使侧边线(14、16)彼此反向地朝向彼此运动,直至侧边线(14、16)达到对象区域的宽度,以及-如此控制所述前照灯,使得在由侧边线(14、16)在侧向界定的区域中的光输出得以减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对象(12)所在车道(22)的车道宽度预先规定所述最大间距(20)。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侧边线(14、16)的运动在可预先规定的时间段内进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机动车与对象(12)之间的距离和/或机动车与对象(12)之间的速度差来预先规定所述时间段。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侧边线(14、16)向外比向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奥梅尔贝戈维奇
申请(专利权)人:奥迪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