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物料集成装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3993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09 1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体物料集成装卸装置,包括地面装置和地下装置,地面装置包括将装卸场地围入其内的围堰1,围堰1的一端设置有废水回收池2,废水回收池2连接有水沟4,水沟4的另一端延伸至围堰的边缘,邻近水沟的一侧设置有卸料管路5,卸料管路的端部5‑1露出地面,其余部分埋入地下装置;地下装置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混凝土基础层8和碎石垫层7,碎石垫层7内埋入卸料管路5,卸料管路5埋入地下的部分套接有管道保护层6,卸料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至厂房的终端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料、卸料工艺集成于一个装置内的设计,既节省了空间资源,又最大限度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动作浪费,提供工作效率。

An Integrated Loading and Unloading Device for Liquid Materi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体物料集成装卸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卸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液体物料集成装卸装置,属于化工设备

技术介绍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经常需要将生产的液体产品进行油桶、吨桶以及槽罐车灌装,并需要将原材料由槽罐车卸至原料储罐。生产中,通常使用人工持有可移动式灌装枪进行灌装,满足工艺生产的要求,但在换桶过程中难免出现枪口中物料泼洒的浪费现象,并且在槽车灌装过程中需要人工攀登至槽罐车顶部进料口作业,危险系数较高,而大部分的灌装平台多是依附于鹤管,只能进行大型槽罐车灌装,无法进行油桶吨桶灌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体物料集成装卸装置,采用上料、卸料工艺集成于一个装置内的设计,既节省了空间资源,又最大限度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动作浪费,提供工作效率。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液体物料集成装卸装置,包括地面装置和地下装置,地面装置包括将装卸场地围入其内的围堰1,围堰1的一端设置有废水回收池2,废水回收池2连接有水沟4,水沟4的另一端延伸至围堰的边缘,邻近水沟的一侧设置有卸料管路5,卸料管路的端部5-1露出地面,其余部分埋入地下装置;设置围堰和废水收集池,将泼洒的少量漏液进行回收,减少了物料的浪费。地下装置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混凝土基础层8和碎石垫层7,碎石垫层7内埋入卸料管路5,卸料管路5埋入地下的部分套接有管道保护层6,卸料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至厂房的终端设备。当需要卸料时,只需将卸料管路的端部与储存罐连接,开启阀门即可,物料即可通过管路进入厂房的终端设备,既快捷迅速,又安全可靠。进一步地,地面装置还包括钢构平台9,钢构平台9由一组H型立柱10支撑于地面上,H型立柱10距地面一定距离的高处上设置有上料管道12。进一步地,上料管道12一端连接有鹤管接口13,另一端连接有至少三路支管。当需要灌装物料时,将鹤管接口对准储存罐的进料口,开启阀门,物料即可通过上料管道进入储存罐。上料管道另一端连接有至少三路支管,支管分别连接油桶或吨桶等储存物料的容器中,三路支管一般可以覆盖灌装区域内的油桶或吨桶。进一步地,H型立柱10内设置有PVC落水管11,PVC落水管11上部连接至钢构平台9,下部连接至地面,可以将钢构平台上的废水废物排出。进一步地,钢构平台还包括活动扶梯14。活动扶梯的设置方便了工人上下钢构平台,由于是活动设置,可以随意放置在任何需要攀爬的地方。进一步地,三路支管分别安装有软管接头15。软管接头可与油桶或吨桶更紧密的连接。进一步地,围堰1内设置有一组地脚螺栓3,用于固定钢构平台.进一步地,水沟4朝着废水回收池2的方向设置3%的坡度比。使得需要回收的物料可以在重力作用下自行滑入废水回收池中。有益效果:(1)集成各种灌装以及卸料工艺于一个装置内,节省空间资源;(2)本专利技术由于布置集中,最大限度减少操作人员的动作浪费,提高工作效率;(3)设置围堰和废水收集池,将泼洒的少量漏液进行收集,减少了物料的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地面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方向剖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钢构平台结构示意图。图中:1围堰,2废水回收池,3地脚螺栓,4水沟,5卸料管路,5-1卸料管路的端部,6管道保护层,7碎石垫层,8混凝土基础层,9钢构平台,10H型立柱,11PVC落水管,12上料管道,13鹤管接口,14活动扶梯,15软管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体物料集成装卸装置,采用上料、卸料工艺集成于一个装置内的设计,既节省了空间资源,又最大限度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动作浪费,提供工作效率。本专利技术包括地面装置和地下装置,地面装置,参见图1,包括将装卸场地围入其内的围堰1,围堰1的一端设置有废水回收池2,废水回收池2连接有水沟4,水沟4的另一端延伸至围堰的边缘,邻近水沟的一侧设置有卸料管路5,卸料管路的端部5-1露出地面,其余部分埋入地下装置;设置围堰和废水收集池,将泼洒的少量漏液进行回收,减少了物料的浪费。地下装置,参见图2,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混凝土基础层8和碎石垫层7,碎石垫层7内埋入卸料管路5,卸料管路5埋入地下的部分套接有管道保护层6,卸料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至厂房的终端设备。当需要卸料时,只需将卸料管路的端部与储存罐连接,开启阀门即可,物料即可通过管路进入厂房的终端设备,既快捷迅速,又安全可靠。地面装置还包括钢构平台9,钢构平台9由一组H型立柱10支撑于地面上,H型立柱10距地面一定距离的高处上设置有上料管道12。上料管道12一端连接有鹤管接口13,另一端连接有至少三路支管。H型立柱10内设置有PVC落水管11,PVC落水管11上部连接至钢构平台9,下部连接至地面,可以将钢构平台上的废水废物排出。当需要灌装物料时,将鹤管接口对准储存罐的进料口,开启阀门,物料即可通过上料管道进入储存罐。上料管道另一端连接有至少三路支管,支管分别连接油桶或吨桶等储存物料的容器中,三路支管一般可以覆盖灌装区域内的油桶或吨桶。钢构平台,参见图3,还包括活动扶梯14。活动扶梯的设置方便了工人上下钢构平台,由于是活动设置,可以随意放置在任何需要攀爬的地方。三路支管分别安装有软管接头15。软管接头可与油桶或吨桶更紧密的连接。另外,围堰1内设置有一组地脚螺栓3。水沟4朝着废水回收池2的方向设置3%的坡度比(在图1中以箭头方向示出),使得需要回收的物料可以在重力作用下自行滑入废水回收池中。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体物料集成装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地面装置和地下装置,所述地面装置包括将装卸场地围入其内的围堰(1),所述围堰(1)的一端设置有废水回收池(2),所述废水回收池(2)连接有水沟(4),所述水沟(4)的另一端延伸至围堰的边缘,邻近水沟的一侧设置有卸料管路(5),所述卸料管路的端部(5‑1)露出地面,其余部分埋入地下装置;所述地下装置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混凝土基础层(8)和碎石垫层(7),所述碎石垫层(7)内埋入卸料管路(5),所述卸料管路(5)埋入地下的部分套接有管道保护层(6),所述卸料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至厂房的终端设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体物料集成装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地面装置和地下装置,所述地面装置包括将装卸场地围入其内的围堰(1),所述围堰(1)的一端设置有废水回收池(2),所述废水回收池(2)连接有水沟(4),所述水沟(4)的另一端延伸至围堰的边缘,邻近水沟的一侧设置有卸料管路(5),所述卸料管路的端部(5-1)露出地面,其余部分埋入地下装置;所述地下装置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混凝土基础层(8)和碎石垫层(7),所述碎石垫层(7)内埋入卸料管路(5),所述卸料管路(5)埋入地下的部分套接有管道保护层(6),所述卸料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至厂房的终端设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体物料集成装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装置还包括钢构平台(9),所述钢构平台(9)由一组H型立柱(10)支撑于地面上,所述H型立柱(10)距地面一定距离的高处上设置有上料管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旭胡阳成谢壮松郑春扬李园园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奥莱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