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作动筒支架及具有其的作动加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30695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09 11:02
本申请属于飞机结构地面静强度试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作动筒支架,用以在作动加载装置的作动筒与作动筒底座之间设置,具有相对的两端,其中,一端用以与作动筒的筒体抵接,另一端用以与作动筒底座抵接,以防止作动筒相对于作动筒底座转动,以及涉及一种具有上述作动筒支架的作动加载装置。

An actuating barrel bracket and an actuating loading device with the actuating barrel brac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作动筒支架及具有其的作动加载装置
本申请属于飞机结构地面静强度试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作动筒支架及具有其的作动加载装置。
技术介绍
在飞机结构地面静强度试验时,通过作动加载装置施加载荷,作动加载装置包括:作动筒、作动筒底座,作动筒的筒体与作动筒底座通过关节轴承连接,通过上述作动加载装置对试验件施加载荷时,其作动筒底座被固定,其作动筒的活塞杆与试验件连接。在进行某飞机结构地面静强度试验时,需将作动加载装置的作动筒底座与地面固定,以及保持作动加载装置的作动筒的筒体与地面垂直,但由于作动筒的筒体与作动筒底座通过关节轴承连接,可相对于作动筒底座任意转动,试验人员在对其进行安装时,作动筒由于自身重量容易发生倾倒,使作动筒的筒体偏离与地面的垂直,最终影响载荷施加的大小及方向,严重时会对试验件产生损伤,甚至于威胁试验人员的安全。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作动筒支架及具有其的作动加载装置,以于克服或减轻现有技术至少一方面的缺陷。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一方面提供一种作动筒支架,用以在作动加载装置的作动筒与作动筒底座之间设置,具有相对的两端,其中,一端用以与作动筒的筒体抵接,另一端用以与作动筒底座抵接,以防止作动筒相对于作动筒底座转动。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包括两个支板,相对设置,每个支板的一端用以与作动筒的筒体抵接,另一端用以与作动筒底座抵接。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个支板沿轴向分割为两个部分;还包括两根螺杆,每根螺杆与一个支板对应,其一端与该支板的一个部分连接,另一端与该支板的另一个部分螺纹配合连接。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个支板的两个部分用于与作动筒的筒体抵接的一端相向弯折形成弯折段。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每根螺杆与一个支板对应,其一端与该支板的一部分的弯折段连接,另一端与该支板的另一部分的弯折段螺纹配合连接。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多根连杆,每个连杆的一端贯穿一个支板,其另一端贯穿另一个支板。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每根连杆的每一端均螺纹配合连接有两个螺栓;每根连杆每一端的两个螺栓能够相互配合夹紧位于该端的支板,或者,与位于该端的支板分离。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两组支杆,每组支杆与一个支板对应,其中的各根支杆的一端与该支板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另一端用以与作动筒底座抵接。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两组压块,每组压块与一组支杆对应,其中的各个压块对应设置在该组支杆中各根支杆背向支板的一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作动加载装置,包括:作动筒;作动筒底座;两个侧板,相对设置在作动筒底座的一侧;转轴,架设在两个侧板之间;关节轴承,套设在转轴上,其外圈与作动筒的筒体连接;任一上述的作动筒支架,其中,每个支板的两个部分的弯折段与作动筒的筒体抵接;每组压块的各个压块与作动筒底座抵接;每个侧板对应位于一个支板的两个部分之间的间隙。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作动筒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作动加载装置一个方向的示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作动加载装置另一个方向的示图;图4是图3中的A-A向局部剖视图;其中:1-作动筒;2-作动筒底座;3-支板;4-螺杆;5-连杆;6-支杆;7-压块;8-侧板;9-转轴;10-关节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申请,而非对该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4对本申请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一方面提供一种作动筒支架,用以在作动加载装置的作动筒1与作动筒底座2之间设置,其一端用以与作动筒1的筒体抵接,另一端用以与作动筒底座2抵接,以防止作动筒1相对于作动筒底座2转动。对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作动筒支架,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其具有相对的两端,其中一端抵接于作动筒1的筒体,另一端抵接于作动筒底座2,从而在作动筒1的筒体与作动筒底座2之间形成支撑,使作动筒1与作动筒底座2相对固定,以此能够防止作动加载装置在安装过程中,作动筒由于自身重量发生倾斜的问题,且能够通过相应的设置使作动筒的筒体与地面保持垂直。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包括:两个支板3,相对设置,每个支板3的一端用以与作动筒1的筒体抵接,另一端用以与作动筒底座2抵接,以防止作动筒1相对于作动筒底座2转动。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个支板3沿轴向分割为两个部分;还包括两根螺杆4,每根螺杆3与一个支板3对应,其一端与该支板3的一个部分连接,另一端与该支板3的另一个部分螺纹配合连接。对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作动筒支架,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其可通过螺杆4的旋入量,调节对应的支板3的两个部分之间的间隙,使该间隙能够与作动加载装置侧板8的尺寸相适应。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个支板3的两个部分用于与作动筒1的筒体抵接的一端相向弯折形成弯折段。对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作动筒支架,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每个支板3的两个部分是的弯折段用于与作动筒1的筒体抵接,可增加对作动筒1的筒体支撑,使支撑稳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每根螺杆3与一个支板3对应,其一端与该支板3的一部分的弯折段连接,另一端与该支板3的另一部分的弯折段螺纹配合连接。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多根连杆5,每个连杆5的一端贯穿一个支板3,其另一端贯穿另一个支板5。对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作动筒支架,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两个支板5能够沿连杆5的轴向运动,使之间的距离增大或者减小,以此能够针对不同的作动加载装置调节具有不同的间距。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每根连杆5的每一端均螺纹配合连接有两个螺栓;每根连杆5每一端的两个螺栓能够相互配合夹紧位于该端的支板3,或者,与位于该端的支板3分离,从而能够使该端的支板沿连杆5的轴向运动。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两组支杆6,每组支杆6与一个支板3对应,其中的各根支杆6的一端与该支板3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另一端用以与作动筒底座2抵接。对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作动筒支架,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其在每个支板3上设置一组支杆6,通过调节支杆6旋入支板3的长度,可方便的调节支板3与支杆6的总体高度,以此能够适应作动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作动筒支架,其特征在于,用以在作动加载装置的作动筒(1)与作动筒底座(2)之间设置,具有相对的两端,其中,一端用以与所述作动筒(1)的筒体抵接,另一端用以与所述作动筒底座(2)抵接,以防止所述作动筒(1)相对于所述作动筒底座(2)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作动筒支架,其特征在于,用以在作动加载装置的作动筒(1)与作动筒底座(2)之间设置,具有相对的两端,其中,一端用以与所述作动筒(1)的筒体抵接,另一端用以与所述作动筒底座(2)抵接,以防止所述作动筒(1)相对于所述作动筒底座(2)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动筒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支板(3),相对设置,每个所述支板(3)的一端用以与所述作动筒(1)的筒体抵接,另一端用以与所述作动筒底座(2)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作动筒支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板(3)沿轴向分割为两个部分;所述作动筒支架还包括两根螺杆(4),每根所述螺杆(3)与一个所述支板(3)对应,其一端与该支板(3)的一个部分连接,另一端与该支板(3)的另一个部分螺纹配合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作动筒支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板(3)的两个部分用于与所述作动筒(1)的筒体抵接的一端相向弯折形成弯折段。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作动筒支架,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螺杆(3)与一个所述支板(3)对应,其一端与该支板(3)的一部分的弯折段连接,另一端与该支板(3)的另一部分的弯折段螺纹配合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作动筒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根连杆(5),每个连杆(5)的一端贯穿一个所述支板(3),其另一端贯穿另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鹏何月洲杨鹏飞王毅严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