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条的外链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2697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链条外链板,其是在板体上形成一由外向内凹设的凹缘,此凹缘同时涵盖板体的二个穿孔,其边框与穿孔间因间隙的存在而构成一嵌合部,嵌合部再向板体端部周缘延伸一开口端;开口端呈渐次收束造型,其止于板体周缘的二端点间宽度小于穿孔的直径,靠近板体外侧一端点更位在穿孔孔径内侧;藉由上述构造,其可使链条装设在各种厂牌的齿盘上时,皆能够达到变速敏捷、不延迟的效果。(*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链条的外链板,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进一步降低链条变速延迟现象的链条的外链板。一般变速自行车为了达到变速、传动顺畅的目的,通常会将链条上的构件作适度的改良,以迎合前述基本要求;而在链条所有构件中,外链板与变速顺畅与否颇具有并联性,而其设计的基本需求大致不外乎以下二点,其一是减少板体和齿盘间的摩擦机会,以降低变速的噪音,其二则是在链条变速一霎那,顺利的滑入于变速的齿盘齿端上;而就以往外链板的设计可知,为了达到前述目的,一般产业者大都是在板体上作适当的改良,但此一改良通常是利用单一构造来解决单一问题,当然,为了同时解决二项缺陷,其采用的方式大多趋向于利用二种构造的改变,来达到预期的目的;上述技术方式固然可行,但就设计的角度则显得不够精巧。以往链条外链板的设计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主要是在一外链板1二个圆弧端部11上分别形成一供链轴穿伸的穿孔12,于二端部11间具有一上、下端均呈弯弧状的腰部13,此腰部13内侧上、下端缘各形成一导角131;位于板体上由外向内冲制一S状的凹缘14,在板体内侧面则相对突出一突缘15,上述凹缘14横向穿过板体的腰部13,其二端部更扩大形成二涵盖穿孔12周缘的嵌合部141,前述嵌合部141再向板体端部周缘斜伸一反向的开口端142,开口端142二边壁143则呈相互平行状,其止于板体端部周缘二端点间宽度更大于穿孔12的直径。前述单一S状凹缘14的形成,一、可因内凹嵌合部141的存在,使得组装链轴端部得以向旁扩展、沉入,以增加彼此间嵌合力,二、藉由突缘15的突出,也可使板体内侧腰部13因此向外浮异,以增进其变速的顺畅度,三、由于板体外侧内凹开口端142的形成,可减少板体和旁侧齿盘的摩擦机率,以降低组装链条变速的噪音,四、藉由外链板1板体周缘的外浮,也可使拨链器在拨链时更为敏捷。然而上述以往链条外链板在使用的过程中却发现,其组装于链条在使用过程中有时会产生打滑、变速延迟的现象;请配合参阅图2、图3所示,其分别是以往变速示意图及垫脚示意图,一般链条2在变速过程,通常需要藉其中一外链板1上某一部位供齿端垫脚,然后方可将后方链目拖引至欲变速的齿盘上;然而,就市面上各种厂牌的齿盘设计可知,大多数齿盘在设计上为了使卡合更加顺畅,会将齿端部位的厚度削薄;而有些厂牌的齿盘,在变速时如使用此链条2,当链条2由小齿盘攀爬到较大齿盘21时,通常会与齿盘21的齿端211对应作为垫脚用之处,有时会发生在板体的开口端142,而使原案此一部位的设计正好由图3假想线所示位置向内浮凸至实线部位,因此,当链条2在变速而需要齿端211作垫脚时,其相互靠抵部位明显不足,而容易产生垫脚不稳、打滑的现象,当外链板1垫脚部位不稳而打滑时,其变速动作即得重新开始,导致变速延迟的现象,因此其设计仍不理想。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可进一步提高组装链条变速敏捷性的链条外链板。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链条的外链板,其是在板体二端部上分别形成穿孔,二穿孔间具有腰部,于板体上更由外向内凹设成S状的凹缘,凹缘涵盖二穿孔周缘,其边框并与穿孔之间保持有间隙而构成嵌合部,二个嵌合部间则是连接部,每一嵌合部分别向板体周缘延伸有互呈反向的开口端;其中所述的开口端呈逐渐收束状态,其止于板体周缘的二端点间距离小于穿孔的直径。本技术的目的还可由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实现。其中所述的开口端靠近板体外侧的端点,其位在穿孔的孔径内侧。其中所述的凹缘的连接板部下凹深度小于二个嵌合部下凹深度。本技术采用了外链板的板体上由外向内凹设一近似S状的凹缘,于板体内侧面对应突出一突缘,上述凹缘二端部所形成的嵌合部涵盖于板体穿孔周缘,其更向板体外周缘延伸一渐次收束且末端二点间距离小于穿孔直径的开口端,藉由前述开口端的缩小,可使外链板组装在链条上时达到嵌合力佳、低噪音及变速顺畅的同时,更进一步使链条使用在各种厂牌的齿盘上时,藉由开口端的缩小而维持其应有垫脚部位,使其变速更为敏捷、不延迟。其藉由外链板上凹缘开口端[形状]的改变,不仅可维持以往的功能,更可进一步避免组装链条受到不同厂牌齿端设计不同,而产生变速延迟的现象,使其使用上更完善。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新型的链条的外链板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以往链条的外链板的立体图。图2是链条的外链板组装在链条上的变速示意图。图3是链条的外链板的垫脚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图5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图6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变速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图8是本技术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首先,请参阅图4、图5、本技术的外链板3同样在板体二端部31上分别形成穿孔32,二端部31间也设有腰部33,于腰部33内侧顶、底端分别形成导角331,在板体上更设置由外向内凹设的S状凹缘34,于板体内侧则对应突出形状配合的突缘35,上述凹缘34除了贯穿腰部33外,其二端也同样涵盖此二穿孔32周缘,凹缘34边框并与穿孔32间形成间隙,而构成二可供组装链轴端部扩展、沉入的嵌合部341,每个嵌合部341上再分别设置向板体周缘延伸的反向开口端342;本技术的特征在于开口端342的二边壁343、344呈逐渐收束状态,其止于板体周缘的二端点345、346间距离347小于穿孔32的直径321,靠近板体外侧的端点346更位在穿孔32的孔径内侧。请配合参阅图6,当本技术组装在链条4上时,板体上嵌合部341的形成,同样可供组装链轴41端部扩展、沉入,以增加彼此间嵌合力,而突缘35的形成,则可增进链条变速的顺畅度,此开口端342的设计,也可减少板体变速时和旁侧齿盘间的摩擦机率;本技术的开口端342逐渐收束,且使其外侧端点346移至穿孔32孔径内侧,其除了可达到前述目的之外,当链条4使用在齿端51厚度缩小的齿盘5上时,由于其供齿端51垫脚的部位完全无内移的现象,故其在变速时的垫脚功能仍然存在,以达到变速敏捷、不延迟的目的。为了达到前述技术目的,本技术也可如图7、的图8所示,使外链板6凹缘61上的连接部611下凹深度小于二侧嵌合部612,藉前述连接部611与嵌合部612间高度的不同,不仅可达到本技术的目的,更可使外链板61内侧面的腰部于变速套入齿盘的齿端时,不致因板体中央部位的厚度差太大,而卡住卡盘的齿端。权利要求1.一种链条的外链板,其是在板体二端部上分别形成穿孔,二穿孔间具有腰部,于板体上面由外向内凹设成S状的凹缘,凹缘涵盖二穿孔周缘,其边框并与穿孔之间保持有间隙而构成嵌合部,二个嵌合部间则是连接部,每一嵌合部分别向板体周缘延伸有互呈反向的开口端;其特征是所述的开口端呈逐渐收束状态,其止于板体周缘的二端点间距离小于穿孔的直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链条的外链板;其特征是所述的开口端靠近板体外侧的端点,其位在穿孔的孔径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链条的外链板;其特征是所述的凹缘的连接板部下凹深度小于二个嵌合部下凹深度。专利摘要一种链条外链板,其是在板体上形成一由外向内凹设的凹缘,此凹缘同时涵盖板体的二个穿孔,其边框与穿孔间因间隙的存在而构成一嵌合部,嵌合部再向板体端部周缘延伸一开口端;开口端呈渐次收束造型,其止于板体周缘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链条的外链板,其是在板体二端部上分别形成穿孔,二穿孔间具有腰部,于板体上面由外向内凹设成S状的凹缘,凹缘涵盖二穿孔周缘,其边框并与穿孔之间保持有间隙而构成嵌合部,二个嵌合部间则是连接部,每一嵌合部分别向板体周缘延伸有互呈反向的开口端;其特征是所述的开口端呈逐渐收束状态,其止于板体周缘的二端点间距离小于穿孔的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能家
申请(专利权)人:岳盟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