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辆的折叠内衬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25191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30 05: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板(1),包括:围绕两个相应的枢转边缘(4)可枢转地相互连接的第一折翼(2)和第二折翼(3),所述折翼之间的可枢转连接由相互间隔一距离的至少两个第一条带(8)和布置在第一条带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二条带(12)提供,所述条带具有弹性并且在永久张力作用下安装,以便确保在所述板的每种构造中所述边缘皆朝向彼此返回。

Folding lining plate for motor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机动车辆的折叠内衬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动车辆的折叠内衬板。
技术介绍
已知提供一种机动车辆的折叠内衬板,所述折叠内衬板具有以下特征:﹣其包括具有相似厚度的第一和第二折翼,所述折翼围绕两个相应的枢转边缘可枢转地相互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和第二折翼中的一者相对于另者能够旋转大致360°,使得所述折叠内衬板可以具有使用构造和两种收回构造,在所述使用构造中所述折翼彼此延伸以限定接收表面;两种收回构造相当于沿着一个方向或沿着另一个方向折叠180°,所述折叠内衬板均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限定所述接收表面,﹣所述折翼之间的可枢转连接由以下部分提供:﹣﹣彼此隔开一定距离布置的至少两个第一条带,所述第一条带均具有中间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折翼上的第一末端固定部分和位于所述第二折翼上的第二末端固定部分,所述第一条带被固定成使得所述中间部分从所述第一折翼的所述第一面延伸到所述第二折翼的所述第二面;﹣﹣布置在所述第一条带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二条带,所述第二条带具有中间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折翼上的第一末端固定部分和位于所述第二折翼上的第二末端固定部分,所述第二条带被固定成使得所述第二条带的中间部分从所述第一折翼的所述第二面延伸到所述第二折翼的所述第一面。折叠板特别用于覆盖行李箱或行李箱隔室的地板。例如,具有两种收回构造的事实在用于覆盖行李箱隔室地板的面板的情况下例如通过折翼的一个面可以用织物(例如以地毯的形式)覆盖而另一面用可清洗的盖(特别是塑料材料板的类型)覆盖的事实施加。因此,当折叠板处于收回构造时,它可以通过呈现可清洗的面而抵靠行李箱隔室的壁布置,当所述隔室装载有脏负载时,这可以证明是有用的。利用已知的布置,难以确保不同构造的板之间的良好接触,特别是在使用构造中这种接触需要非常精确地控制条带的长度。尤其在使用构造中这导致在所述板之间出现难看空间的风险。本专利技术旨在克服该缺点。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机动车辆的折叠内衬板,所述折叠内衬板具有以下特征:﹣其包括具有相似厚度的第一和第二折翼,所述折翼围绕两个相应的枢转边缘可枢转地相互连接,使得所述第一和第二折翼中的一者相对于另一者能够旋转大致360°,使得所述折叠内衬板可以具有使用构造和两种收回构造,在所述使用构造中所述折翼彼此延伸以限定接收表面,两种收回构造相当于沿着一个方向或另一个方向折叠180°,所述折叠内衬板均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限定所述接收表面,﹣所述折翼之间的可枢转连接由以下部分提供:﹣﹣彼此隔开一定距离布置的至少两个第一条带,所述第一条带均具有中间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折翼上的第一末端固定部分和位于所述第二折翼上的第二末端固定部分,所述第一条带被固定成使得所述中间部分从所述第一折翼的所述第一面延伸到所述第二折翼的所述第二面;﹣﹣布置在所述第一条带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二条带,所述第二条带具有中间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折翼上的第一末端固定部分和位于所述第二折翼上的第二末端固定部分,所述第二条带被固定成使得第二条带的所述中间部分从所述第一折翼的所述第二面延伸到所述第二折翼的所述第一面,所述条带具有弹性并且在永久张力作用下安装,以便确保在所述板的每个构造中所述边缘均朝向彼此返回。利用所提出的布置,由于各条带具有弹性(其弹性在其中间部分中起到杠杆作用)并且在永久张力作用下安装,因此在使用构造或收回构造中避免了在板之间出现难看空间的风险。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下文参考附图的描述中显现,其中:图1a和1b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板的示意性透视图,所述板处于使用构造(图1a)和收回构造(图1b)中;图2a和2b是沿着穿过图1的板的第二条带的中间平面的示意性局部截面图,所述板处于使用构造(图2a)和收回构造(图2b)中;图3是前述图的板的示意性局部视图,折翼彼此间隔开以便观察第一和第二条带被固定的方式;图4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从正面观察的条带的示意图,其中所述条带设有连接件;图5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折翼的示意性局部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描述了机动车辆的折叠内衬板1,所述板具有以下特征:﹣其包括具有相似厚度的第一折翼2和第二折翼3,所述折翼围绕两个相应的枢转边缘4可枢转地相互连接,以便使得所述折翼中的一者相对于另一者能够旋转大致360°,使得所述板可以具有使用构造和两种收回构造,在所述使用构造中所述折翼彼此延伸以限定接收表面5;两种收回构造相当于在一个方向上或在一个方向上折叠180°,所述板均具有第一面6和第二面7,所述第一面6限定所述接收面,﹣所述折翼之间的可枢转连接由以下部分提供:﹣﹣彼此相距一定距离布置的至少两个第一条带8,所述第一条带均具有中间部分9、位于所述第一折翼上的第一末端固定部分10和位于所述第二折翼上的第二末端固定部分11,所述第一条带固定成使得所述中间部分从所述第一折翼的所述第一面延伸到所述第二折翼的所述第二面,﹣﹣至少一个第二条带12,其布置在所述第一条带之间,所述第二条带具有中间部分13、位于所述第一折翼上的第一末端固定部分14和位于所述第二折翼上的第二末端固定部分15,所述第二条带固定成使得第二条带的所述中间部分从所述第一折翼的所述第二面延伸到所述第二折翼的所述第一面,所述条带具有弹性并且在永久张力作用下安装,以确保在所述板的每个构造中所述边缘均朝向彼此返回。根据所示的实施例,板1还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条带8具有固定在第一折翼2的第一面6上的第一末端部分10和固定在第二折翼3的第二面7上的第二末端部分11,﹣第二条带12具有固定在第一折翼2的第二面7上的第一末端部分14和固定在第二折翼3的第一面6上的第二末端部分15。总而言之,换句话说,上述特征描述了一种机动车辆的折叠内衬板1,所述板具有以下特征:﹣其包括具有相似厚度的第一折翼2和第二折翼3,所述折翼围绕两个相应的枢转边缘4可枢转地相互连接,以便使得所述折翼中的一者相对于另一者能够旋转大致360°,使得所述板可以具有使用构造和两种收回构造,在所述使用构造中所述折翼彼此延伸以限定接收表面5;两种收回构造相当于在一个方向上或在另一个方向上折叠180°,所述板均具有第一面6和第二面7,所述第一面6限定所述接收面,﹣所述折翼之间的可枢转连接由以下部分提供:﹣﹣彼此相距一定距离布置的至少两个第一条带8,所述第一条带均具有中间部分9、固定在所述第一折翼的所述第一面上的第一末端部分10和固定在所述第二折翼的所述第二面上的第二末端部分11;﹣﹣至少一个第二条带12,其布置在所述第一条带之间,所述第二条带具有中间部分13、固定在所述第一折翼的所述第二面上的第一末端部分14、固定在所述第二折翼的所述第一面上的第二末端部分15,所述条带具有弹性并且在永久张力作用下安装,以确保在所述板的每个构造中所述边缘均朝向彼此返回。根据所示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两个第一条带8基本上布置在边缘4的端部。根据所示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板1设置有单个第二条带12,所述单个第二条带12布置在枢转边缘4的中间部分中。在未示出的变型中,可以提供更多的第一条带8,并且还可以提供多于一个的第二条带12。非限制地,条带8、12可以交替地和/或串联地定位。根据一个实施例,如图2和4所示,条带8、12的末端部分10、11、14、15通过固定连接件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机动车辆的折叠内衬板(1),所述折叠内衬板具有以下特征:﹣其包括具有相似厚度的第一折翼(2)和第二折翼(3),所述第一折翼和第二折翼围绕两个相应的枢转边缘(4)可枢转地相互连接,以便使得所述第一折翼和第二折翼中的一者相对于另一者能够旋转大致360°,使得所述折叠内衬板能够具有使用构造和两种收回构造,在所述使用构造中所述第一折翼和第二折翼彼此延伸以限定接收表面(5),所述两种收回构造相当于在一个方向或另一个方向上折叠180°,所述折叠内衬板均具有第一面(6)和第二面(7),所述第一面(6)限定所述接收表面,﹣所述第一折翼和第二折翼之间的可枢转连接由以下部分提供:﹣﹣彼此相距一定距离布置的至少两个第一条带(8),所述第一条带均具有中间部分(9)、位于所述第一折翼上的第一末端固定部分(10)和位于所述第二折翼上的第二末端固定部分(11),所述第一条带固定成使得所述中间部分从所述第一折翼的所述第一面延伸到所述第二折翼的所述第二面,﹣﹣至少一个第二条带(12),其布置在所述第一条带之间,所述第二条带具有中间部分(13)、位于所述第一折翼上的第一末端固定部分(14)和位于所述第二折翼上的第二末端固定部分(15),所述第二条带固定成使得第二条带的所述中间部分从所述第一折翼的所述第二面延伸到所述第二折翼的所述第一面,所述折叠内衬板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带和第二条带具有弹性并且在永久张力作用下安装,以确保在所述折叠内衬板的每种构造中所述枢转边缘均朝向彼此返回。...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11.29 FR 16616601.机动车辆的折叠内衬板(1),所述折叠内衬板具有以下特征:﹣其包括具有相似厚度的第一折翼(2)和第二折翼(3),所述第一折翼和第二折翼围绕两个相应的枢转边缘(4)可枢转地相互连接,以便使得所述第一折翼和第二折翼中的一者相对于另一者能够旋转大致360°,使得所述折叠内衬板能够具有使用构造和两种收回构造,在所述使用构造中所述第一折翼和第二折翼彼此延伸以限定接收表面(5),所述两种收回构造相当于在一个方向或另一个方向上折叠180°,所述折叠内衬板均具有第一面(6)和第二面(7),所述第一面(6)限定所述接收表面,﹣所述第一折翼和第二折翼之间的可枢转连接由以下部分提供:﹣﹣彼此相距一定距离布置的至少两个第一条带(8),所述第一条带均具有中间部分(9)、位于所述第一折翼上的第一末端固定部分(10)和位于所述第二折翼上的第二末端固定部分(11),所述第一条带固定成使得所述中间部分从所述第一折翼的所述第一面延伸到所述第二折翼的所述第二面,﹣﹣至少一个第二条带(12),其布置在所述第一条带之间,所述第二条带具有中间部分(13)、位于所述第一折翼上的第一末端固定部分(14)和位于所述第二折翼上的第二末端固定部分(15),所述第二条带固定成使得第二条带的所述中间部分从所述第一折翼的所述第二面延伸到所述第二折翼的所述第一面,所述折叠内衬板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带和第二条带具有弹性并且在永久张力作用下安装,以确保在所述折叠内衬板的每种构造中所述枢转边缘均朝向彼此返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辆的折叠内衬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内衬板还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条带(8)具有固定在所述第一折翼(2)的第一面(6)上的第一末端部分(10)和固定在所述第二折翼(3)的第二面(7)上的第二末端部分(11),﹣第二条带(12)具有固定在所述第一折翼(2)的第二面(7)上的第一末端部分(14)和固定在所述第二折翼(3)的第一面(6)上的第二末端部分(15)。3.根据权利要求1或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C·布洛姆
申请(专利权)人:泰佛产品服务与创新公司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法国,F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