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传动皮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2219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摩擦传动皮带(A),它通过混有单向取向的短纤维的添加短纤维橡胶(12)对皮带背面进行增强,添加短纤维橡胶(12)按照短纤维的取向方向与皮带宽度方向形成角度的方式,与皮带背面一体设置。(*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摩擦传动皮带
技术介绍
汽车中广泛使用V带肋皮带来驱动风扇、空调、交流发电机、动力转向装置等辅助装置。作为这种V带肋皮带,在JP10-9344 A中公开的是将由棉纤维与合成纤维制成的平纹帆布在完全不经广角处理的情况下,使经线和纬线的交角的中线沿皮带长度方向配置成斜纹,贴合在皮带背面而形成的。该文献中还记载了通过这种结构,虽未对背面帆布进行广角处理,但与经过广角处理的皮带具有同等的纵向抗裂性能。然而,近年,以一根摩擦传动皮带驱动多个辅助装置的蛇行驱动方式得到持续发展。并且,在这种蛇行辅助装置驱动中,节约发动机室空间使得皮带轮间隔减小、皮带轮间的带距缩短。另一方面,一般,在蛇形辅助装置驱动中,使用由拉紧器皮带轮按压皮带背面保持一定的皮带张力结构的自动张紧装置,但是有时也会如图8A和图8B所示,由于在一对肋皮带轮61、62之间设置的作为平面皮带轮的拉紧器皮带轮63,使皮带D在皮带宽度方向上产生偏移,即发生所谓的皮带移位。而且,当如上所述缩短带距时,存在着因皮带移位使得皮带前进方向与垂直于轮轴方向之间所成的定位角增大,因此导致发出异常声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人阐明了皮带移位的发生与前后皮带轮定位(alignment)的移位、拉紧器皮带轮定位的移位、皮带轮的形状、轴承晃动等皮带外因和皮带所具有的偏移性的皮带内因之间的关系。并且,本专利技术人还阐明了其中的拉紧器皮带轮定位的移位是因拉紧器皮带轮运行性能下降造成的倾斜导致发生该移位,而这与皮带移位有着很大的关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可矫正由外因导致的皮带移位的摩擦传动皮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赋予皮带宽度方向以偏移性,以抵消由外因产生的皮带移位的摩擦传动皮带。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是以混有单向取向的短纤维的添加短纤维橡胶对皮带背面进行增强的摩擦传动皮带为前提。而且,上述添加短纤维橡胶按照短纤维的取向方向与皮带宽度方向呈一定角度的方式与皮带背面形成一体。根据上述结构,皮带具有向添加短纤维橡胶中的短纤维的取向方向运行的方向性,因此,皮带运行时皮带产生偏移,故通过皮带的偏移就能抵消并矫正由外因导致的皮带移位。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为上述添加短纤维橡胶中的短纤维取向方向与皮带宽度方向所成角度在10°以上、45°以下。这是因为如此可以有效抑制皮带移位。即,当该角度小于10°时,有可能使对皮带移位的矫正效果减弱,而当该角度大于45°时,因皮带自身的偏移性增大有可能使得矫正效果过强。基于上述考虑,如后述实施例所示,上述角度更优选为10°以上、30°以下。在此,尽管利用对埋设在摩擦传动皮带中的芯线的改善也能够强制性赋予皮带以偏移性,但例如要谋求适量的芯线捻数时,由此使得皮带强度、拉伸性能等受到很大影响,而当设于皮带内的螺旋状芯线的螺旋间距为一定时,则其螺旋角度因各皮带长度的不同而不同,因此,为赋予各种皮带以规定的偏移性,就需要根据各皮带种类的不同,将个别的芯线材料备齐,因此导致成本增加。而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仅准备单一的添加短纤维橡胶,根据每种皮带改变帘子(すだれ)织布的经线的延伸方向或改变添加短纤维且未硫化橡胶的短纤维的取向方向的设定即可,所以不需要为改善芯线而将个别的材料备齐,从而能够抑制由此导致的成本增加。本专利技术的摩擦传动皮带的皮带本身为V带肋皮带主体也可。本专利技术的摩擦传动皮带适用于汽车的辅助装置的驱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V带肋皮带A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卷挂有V带肋皮带A的蛇行辅助装置驱动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V带肋皮带A卷向皮带轮的卷挂状态的示意图。图4为参考例的V带肋皮带B的立体图。图5为参考例的V带肋皮带B卷向皮带轮的卷挂状态示意图。图6为皮带耐久性评测试验机的示意图。图7为短纤维的取向方向与皮带宽度方向所成角度和皮带移位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图8A和图8B为由拉紧器皮带轮导致V带肋皮带的皮带移位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V带肋皮带A。该V带肋皮带A的皮带本身构成V带肋皮带的主体,具有粘合橡胶层1;与粘合橡胶层1的上表面侧,即与皮带背面侧一体设置的背面橡胶层12;与粘合橡胶层1的下表面侧,即皮带内侧一体设置的肋橡胶层3;以及呈螺旋状埋设于粘合橡胶层1的皮带厚度方向的中心,大致沿皮带长度方向延伸、且在皮带宽度方向具有规定间距的芯线4。粘合橡胶层1呈沿皮带长度方向延伸的平板带状,由氯丁橡胶(CR)、三元乙丙橡胶(EPDM)、氢化丁腈橡胶(H-NBR)等橡胶组合物制成。该粘合橡胶层1构成皮带主体,同时还作为保持芯线4的橡胶层而发挥作用。背面橡胶层12由氯丁橡胶(CR)、三元乙丙橡胶(EPDM)、氢化丁腈橡胶(H-NBR)等橡胶组合物制成,并混有单向取向的尼龙纤维、阿拉米德纤维等短纤维12a、12a……。并且,该背面橡胶层12的短纤维12a的取向方向与皮带宽度方向所成角为10°以上、45°以下(优选为10°以上、30°以下)。该背面橡胶层12承担着皮带背面卷挂在平皮带轮上运行时传递动力的一端。肋橡胶层3与粘合橡胶层1一样,由氯丁橡胶(CR)、三元乙丙橡胶(EPDM)、氢化丁腈橡胶(H-NBR)等橡胶组合物制成,为提高皮带宽度方向的弹性系数而混入沿皮带宽度方向取向的尼龙纤维、阿拉米德纤维等短纤维3b、3b……。在肋橡胶层3的皮带内侧,在皮带长度方向延伸且形成凸条的六个肋3a、3a……沿皮带宽度方向以规定的间距设置。该肋橡胶层3作为皮带卷挂在肋皮带轮上运行时的动力传递的主体。芯线4是通过在皮带成型之前,用间苯二酚-福尔马林-胶乳(RFL)液对由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纤维、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纤维或聚乙烯醇(PVA)纤维形成的捻线实施粘接处理,同时实施拉伸热固定处理而得。该芯线4起到赋予皮带A强度和抗拉力的作用。V带肋皮带A可采用公知的皮带制造方法,使用未硫化添加短纤维橡胶片代替背面增强布制得。图2表示用于对配有V带肋皮带A的汽车发动机的辅助装置进行蛇行驱动的皮带示意图。该蛇行辅机驱动用皮带轮是如下所示地设置,即由最上位置的动力转向装置皮带轮21,和配置在该动力转向装置皮带轮21下方的交流发电机皮带轮22,和配置在该动力转向装置皮带轮21左下方的拉紧器皮带轮23,和配置在该拉紧器皮带轮23下方的水泵皮带轮24,和配置在拉紧器皮带轮23的左下方的曲轴皮带轮25,和配置在曲轴皮带轮25右下方的空气压缩机皮带轮26构成。其中,除了作为平皮带轮的拉紧器皮带轮23以及水泵皮带轮24以外,全部是带肋皮带轮。而且,V带肋皮带A卷绕在动力转向装置皮带轮21上,以便与肋侧接触,然后,在拉紧器皮带轮23上卷绕,以便与皮带背面接触,之后顺序地在曲轴皮带轮25以及空气压缩机皮带轮26上卷绕,以便与肋侧接触,此外,在水泵皮带轮24上卷绕,以便与皮带背面接触,而且,在交流发电机皮带轮22上卷绕,以便与肋侧接触,最后,返回到动力转向装置皮带轮21。并且,将V带肋皮带A卷挂在皮带轮P上时,如图3所示,使背面橡胶层12的短纤维12a沿皮带运行方向、从发动机E侧向其对向侧倾斜的方向取向。利用曲轴皮带轮25驱动该V带肋皮带A沿顺时针方向运行,从而实现对动力转向皮带轮21等辅助装置的驱动。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擦传动皮带,其特征在于,它通过混有单向取向的短纤维的添加短纤维橡胶对皮带背面进行增强,所述添加短纤维橡胶按照短纤维取向方向与皮带宽度方向形成角度的方式,与皮带背面一体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丈浩
申请(专利权)人:阪东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