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弹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1514 阅读:3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上的气弹簧,包括贮气筒、活塞和连杆,在贮气筒的内筒壁上设置有内凹的节流槽,该节流槽的长度至少与贮气筒内活塞的行程相等,活塞与贮气筒在节流槽处形成通气通道,该节流槽代替了原有活塞上的节流小孔,对活塞前后两端的气体进行气压控制,该节流槽的加工十分简单,制造成本相对较低,尺寸精度要求低,加工出的槽形比较一致,这就使气弹簧连杆伸展速度一致,大大提高了气弹簧的使用稳定性;同时,节流槽相对于原有活塞上的节流小孔面积更大,随着高压气体的冲击,杂质不易堵塞其中,基本上杜绝了节流通道堵塞,保证了气弹簧的可靠性。(*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减振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气弹簧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气弹簧的使用也越来越多,现有的气弹簧主要由贮气筒、活塞和连杆组成,在活塞上开有节流小孔,贮气筒起贮存高压气体作用,并为高压气体的往复流动提供通道,其中,连杆伸展的快慢是通过活塞上的节流小孔进行节流控制的,即控制活塞前后两端的气体气压大小。但是,这种节流小孔孔径一般仅为Φ0.5mm,其加工难度很大,制造成本很高,尺寸精度不易控制,而节流小孔的大小不一致就会导致气弹簧中连杆的伸展速度不一致,造成气弹簧使用性能不稳定,影响其使用效果,降低了气弹簧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该节流小孔孔径非常小,容易被气体中的杂质堵塞,堵塞后的气弹簧轻会导致运动不平衡,出现卡塞现象,增加阻尼力,重则导致气弹簧无法运动,失去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而提供一种加工难度小、制造成本低、节流效果好且运动稳定的气弹簧。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专利技术人考虑到活塞上的节流小孔实际上是一通气通道,其作用是对活塞前后两端的气体进行气压调节,因此只要在活塞前后两端设置一通气通道,即可起到节流作用,为此,设计了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贮气筒、活塞和连杆,在贮气筒的内筒壁上设置有内凹的节流槽,该节流槽的长度至少与贮气筒内活塞的行程相等,活塞与贮气筒在节流槽处形成通气通道;但是,上述结构气体阻力在活塞行进过程中任意处的阻力均相同,当活塞运动到起始端和结束端时,没有形成一段缓冲区,活塞会与贮气筒两端的其它部件产生刚性冲击,将影响气弹簧的使用寿命;因此,将节流槽的起始端和结束端均设置为渐变斜槽,这样气体运动到该位置时,由于节流槽的变小,气体压力增大,可使活塞的运动变缓,起到了缓冲作用。本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本技术因为在贮气筒的内筒壁上设置的内凹的节流槽,代替了原有活塞上的节流小孔,对活塞前后两端的气体进行气压控制,该节流槽的加工十分简单,制造成本相对较低,尺寸精度要求低,加工出的槽形比较一致,这就使气弹簧连杆伸展速度一致,大大提高了气弹簧的使用稳定性;同时,节流槽相对于原有活塞上的节流小孔面积更大,随着高压气体的冲击,杂质不易堵塞其中,基本上杜绝了节流通道堵塞的现象发生,更进一步地保证了气弹簧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A-A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本技术包括贮气筒1、活塞2和连杆3,在贮气筒1的内筒壁上设置有内凹的节流槽4,在节流槽4的起始端和结束端均设置为渐变斜槽,该节流槽4的长度至少与贮气筒1内活塞2的行程相等,活塞2与贮气筒1在节流槽4处形成通气通道。权利要求1.一种气弹簧,包括贮气筒(1)、活塞(2)、连杆(3),其特征在于在贮气筒(1)的内筒壁上设置有内凹的节流槽(4),该节流槽(4)的长度至少与贮气筒(1)内活塞(2)的行程相等,活塞(2)与贮气筒(1)在节流槽(4)处形成通气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弹簧,其特征在于节流槽(4)的起始端和结束端均为渐变斜槽。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上的气弹簧,包括贮气筒、活塞和连杆,在贮气筒的内筒壁上设置有内凹的节流槽,该节流槽的长度至少与贮气筒内活塞的行程相等,活塞与贮气筒在节流槽处形成通气通道,该节流槽代替了原有活塞上的节流小孔,对活塞前后两端的气体进行气压控制,该节流槽的加工十分简单,制造成本相对较低,尺寸精度要求低,加工出的槽形比较一致,这就使气弹簧连杆伸展速度一致,大大提高了气弹簧的使用稳定性;同时,节流槽相对于原有活塞上的节流小孔面积更大,随着高压气体的冲击,杂质不易堵塞其中,基本上杜绝了节流通道堵塞,保证了气弹簧的可靠性。文档编号F16F9/02GK2804487SQ20052003418公开日2006年8月9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12日专利技术者罗萍, 唐旭东, 刘永贵 申请人:隆昌山川减振器工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弹簧,包括贮气筒(1)、活塞(2)、连杆(3),其特征在于在贮气筒(1)的内筒壁上设置有内凹的节流槽(4),该节流槽(4)的长度至少与贮气筒(1)内活塞(2)的行程相等,活塞(2)与贮气筒(1)在节流槽(4)处形成通气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萍唐旭东刘永贵
申请(专利权)人:隆昌山川减振器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