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支柱拆卸辅助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0892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9 21:35
一种钢支柱拆卸辅助工装,有一个长方形垫墩、一个底座和两个楔子,垫墩是由一个工字钢和一个铁板焊接而成,铁板一侧焊接有两个短圆管和两个长圆管,短圆管和长圆管之间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上开有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短圆管和长圆管底端焊接有一个支撑板。底座为内部中空的长方形凹槽,底座两个短侧壁上开有两个长方形开口,楔子呈直角梯形,楔子斜面端向上、穿过所述开口,支撑垫墩。底座两个长侧壁上开有第三开孔和第四开孔。两个支撑杆分别依次穿过第一开孔和第三开孔、第二开孔和第四开孔。该工装针对现有施工工法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安全快捷、使用轻便、可循环使用、高效的施工方法,降低成本的同时有效提高施工质量及工作效率。

A Kind of Auxiliary Tool for Dismantling Steel Pilla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支柱拆卸辅助工装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建造领域,具体是一种在船舶建造过程中辅助钢支柱拆卸的工装。
船舶行业中,在分段合拢定位时,需将钢支柱顶在分段支柱窝处,起到支撑的作用,待下水前再将钢支柱卸掉。但由于船体重量太大,整条船体的重量大部分都分摊在钢支柱上,即使将支柱窝处的钢支柱切掉,船体还是会向下压在钢支柱上,造成钢支柱的内部应力较大,非常难拆卸,将钢支柱从船体下部卸除出来的时候,稍有不慎钢支柱就容易被弹飞。传统的施工方式是借助于高架车,将钢支柱与支柱窝接触的部位一点点的切掉,有时会进行多次切除,将钢支柱内部的应力先释放出来,然后再将钢支柱卸走。此施工方式不仅劳动力低下,而且还增加了劳动强度,增加了生产成本,同时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稍有操作失误就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钢支柱拆卸辅助工装,以达到无需在支柱窝处切除钢支柱,钢支柱不会弹飞,消除安全隐患,提高施工效率的目的,其所采用的解决方案如下:一种钢支柱拆卸辅助工装,有一个长方形垫墩、一个底座和两个楔子,所述垫墩是由一个工字钢和一个铁板焊接而成,所述铁板远离所述工字钢一面,竖立焊接有两个短圆管和两个长圆管,所述短圆管和所述长圆管之间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开有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所述短圆管和所述长圆管远离所述铁板的一端焊接有一个支撑板;由于两个短圆管和两个长圆管的高度位置的关系,所述支撑板是倾斜的,所述支撑板是斜板焊接在两个短圆管和两个长圆管底端。所述底座为内部中空的长方形凹槽,所述底座两个短侧壁上开有两个长方形开口,所述楔子穿过所述开口,所述底座两个长侧壁上开有第三开孔和第四开孔,所述垫墩放入所述底座凹槽内,两个支撑杆分别穿过所述第一开孔和所述第三开孔、所述第二开孔和所述第四开孔;所述楔子呈直角梯形,所述楔子斜面端向上穿过所述开口,所述楔子斜面端表面设有4个条形凹槽,所述支撑杆上带有限位梢,支撑杆插入第一开孔和第三开孔后,支撑杆会向下,进而限位梢会向下,陷入所述条形凹槽内。上述一种钢支柱拆卸辅助工装,优选地,所述支撑板与地面形成的角度和所述楔子斜面端与地面形成的角度相同。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楔子斜面端相贴合,楔子对垫墩起到支撑作用,上述一种钢支柱拆卸辅助工装,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二开孔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上述一种钢支柱拆卸辅助工装,优选地,所述第三开孔与所述第四开孔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上述一种钢支柱拆卸辅助工装,优选地,所述垫墩插入所述底座,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三开孔相重合,所述第二开孔与所述第四开孔相重合。所述支撑杆依次穿过第一开孔和第三开孔、依次穿过第二开孔和第四开孔,进一步将垫墩和底座固定。支撑杆上带有限位梢,当支撑杆插入底座和垫墩、穿过第一开孔、第三开孔时,支撑杆上带有的限位梢向下,陷入楔子斜面端的条形凹槽内,进一步固定底座和垫墩。上述一种钢支柱拆卸辅助工装,优选地,所述铁板表面与所述短圆管、所述长圆管相接触的地方开有圆孔,所述圆孔与所述短圆管和所述长圆管内部相通。钢支柱自上向下伸入圆管内,到达支撑板处停止,支撑板对钢支柱起到支撑作用。上述一种钢支柱拆卸辅助工装,优选地,所述支撑杆是两个。两个支撑杆分别穿过第一开孔和第三开孔、第二开孔和第四开孔。上述一种钢支柱拆卸辅助工装,优选地,所述支撑杆上带有所述限位梢,所述限位梢是两个,两个所述限位梢是长方形凸起,两个所述限位梢在所述支撑杆的同一侧。所述楔子斜面端可以开设多个条形凹槽,不局限与开设4个条形凹槽,楔子起到支撑垫墩的作用,钢支柱的一端插入所述短圆管和所述长圆管内,根据钢支柱的长短不同,垫墩在竖向高度上所处于的位置不同,因此,可通过调节楔子的位置,进而保证楔子对垫墩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用该工装可便于施工结束后钢支柱的拆卸,使用后,抽出支撑杆和楔子,垫墩向下移动,进而钢支柱向下移动,将钢支柱内部的应力全部释放出来,无需在支柱窝处对钢支柱进行切割,降低安全隐患的同时也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并且减少了施工中其它负责材料的浪费,工作效率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且该工装可循环使用。该工装针对现有施工工法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安全快捷、使用轻便、可循环使用、高效的施工方法,降低成本的同时有效提高施工质量及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组装后的正面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组装后的侧面视图;图3是垫墩结构的正面视图;图4是垫墩结构的侧面视图;图5是底座结构的正面视图;图6是底座结构的侧面视图;图7是楔子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垫墩1、底座2、楔子3、支撑杆4、限位销5、短圆管6、长圆管7、连接板8、第一开孔9、第二开孔10、支撑板11、第三开孔12、第四开孔13、条形凹槽14、开口15。具体实施方式一种钢支柱拆卸辅助工装,有一个长方形垫墩1、一个底座2和两个楔子3,如图3、4所示,所述垫墩是由一个工字钢和一个铁板焊接而成,在铁板下板面竖立焊接有两个短圆管6和两个长圆管7,所述短圆管6和所述长圆管7之间设置有连接板8,所述连接板8上开有第一开孔9和第二开孔10,所述短圆管6和所述长圆管7底端焊接有一个支撑板11。如图5、6所示,所述底座2为内部中空的长方形凹槽,所述底座2两个短侧壁上开有两个长方形开口15,底座两个长侧壁上开有第三开孔12和第四开孔13。如图1、2所示,将垫墩放入底座2内,楔子3穿过所述开口15,两个支撑杆4分别穿过所述第一开孔9和所述第三开孔12、所述第二开孔10和所述第四开孔13,支撑杆4上的限位梢5落入条形凹槽14内,支撑杆4和楔子3将垫墩1和底座3固定在一起。如图7所示,楔子呈直角梯形,楔子斜面端表面设有4个条形凹槽14。如图8所示,支撑杆4上带有两个限位梢5,所述限位梢5是长方形凸起。使用本工装时,将底座放至在平稳处后,将楔子插入开口后,用定位销将楔子锁住,钢支柱的一端伸入圆管中,另一端与船体焊接。使用结束后,先将支柱窝处的钢支柱与船体切割分离,再将定位销取下,然后用力敲击楔子,将楔子从开口处抽出,此时,垫墩向下移动,进而带动钢支柱也会向下移动,将钢支柱内部的应力全部释放出来,采用本工装拆除钢支柱,钢支柱向下移动拆除时,不会受船体重量影响,将钢支柱卡在船体下方,不需要对支柱窝进行多次切除,避免发生安全事故,提高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进而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支柱拆卸辅助工装,其特征在于:有一个长方形垫墩(1)、一个底座(2)和两个楔子(3),所述垫墩(1)是由一个工字钢和一个铁板焊接而成,所述铁板远离所述工字钢一面,竖立焊接有两个短圆管(6)和两个长圆管(7),所述短圆管(6)和所述长圆管(7)之间设置有连接板(8),所述连接板上开有第一开孔(9)和第二开孔(10),所述短圆管(6)和所述长圆管(7)远离所述铁板的一端焊接有一个支撑板(11);所述底座为内部中空的长方形凹槽,所述底座两个短侧壁上开有两个长方形开口(15),所述楔子穿过所述开口,所述底座两个长侧壁上开有第三开孔(12)和第四开孔(13),所述垫墩放入所述底座凹槽内,两个支撑杆分别穿过所述第一开孔(9)和所述第三开孔(12)、所述第二开孔(10)和所述第四开孔(13);所述楔子(3)呈直角梯形,所述楔子斜面端向上穿过所述开口(15),所述楔子斜面端表面设有4个条形凹槽(14),所述支撑杆(4)上带有限位梢(5),限位梢陷入所述条形凹槽(14)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支柱拆卸辅助工装,其特征在于:有一个长方形垫墩(1)、一个底座(2)和两个楔子(3),所述垫墩(1)是由一个工字钢和一个铁板焊接而成,所述铁板远离所述工字钢一面,竖立焊接有两个短圆管(6)和两个长圆管(7),所述短圆管(6)和所述长圆管(7)之间设置有连接板(8),所述连接板上开有第一开孔(9)和第二开孔(10),所述短圆管(6)和所述长圆管(7)远离所述铁板的一端焊接有一个支撑板(11);所述底座为内部中空的长方形凹槽,所述底座两个短侧壁上开有两个长方形开口(15),所述楔子穿过所述开口,所述底座两个长侧壁上开有第三开孔(12)和第四开孔(13),所述垫墩放入所述底座凹槽内,两个支撑杆分别穿过所述第一开孔(9)和所述第三开孔(12)、所述第二开孔(10)和所述第四开孔(13);所述楔子(3)呈直角梯形,所述楔子斜面端向上穿过所述开口(15),所述楔子斜面端表面设有4个条形凹槽(14),所述支撑杆(4)上带有限位梢(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粲陈涛王政超刘和明王振兴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船舶重工集团钢结构制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