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回转舵桨加强肘板余量切割线的确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20831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9 2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船舶舵桨装置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全回转舵桨加强肘板余量切割线的确定方法,在全回转舵桨上建立空间坐标系,取底部封板与全回转舵桨加强肘板的其中三个交点为基准点B(x2,y2,Z2)、C(x3,y3,Z3)、D(x4,y4,Z4),根据公式确定底部封板与加强肘板的交点Hn(En,Fn,Zn),其中三个基准点的坐标值以及交点的x和y坐标值可通过在现场直接用卷尺测量或者根据设备资料在坐标系中测量换算,同一块加强肘板将首尾两点的坐标连接起来即可得到全回转舵桨加强肘板余量切割线,测量工具简单,无需用到全站仪,而且可以由本部门人员随时操控,无需受限于外部门,同时,采用该方法可以有效节省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减少复查工作量。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Cutting Line of the Elbow of Full Rotary Rudder Propel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回转舵桨加强肘板余量切割线的确定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舵桨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全回转舵桨加强肘板余量切割线的确定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在复杂线型下全回转舵桨加强肘板余量切割线的确定主要是采用全站仪的机载软件通过建立虚拟平面的方式。这种方式测量存在死角,对测量位置有较大的限制,而且需要不断的转站才能将一个平面的点画出来连成线,累积误差较大。同时该方法还存在以下明显的不足与缺陷:1、需要全站仪,测量工具笨重复杂。2、测量主体为外部门,受外部门人员及工作计划的影响,时间节点与结果准确性受干扰,容易产生互相推诿现象。3、复查工作量大,需要重复全回转舵桨加强肘板余量切割线的测量工作。4、测量时间长,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以及仪器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回转舵桨加强肘板余量切割线的确定方法,测量工具简单,且测量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较低,复查工作量较少。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全回转舵桨加强肘板余量切割线的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以全回转舵桨的基座平面为xy平面,以全回转舵桨基座平面的中心点为原点,以全回转舵桨基座平面的垂线为z轴建立空间坐标系;S2:在靠近船体外板的位置取全回转舵桨底部封板与全回转舵桨加强肘板的其中三个交点,分别为B(x2,y2,Z2)、C(x3,y3,Z3)、D(x4,y4,Z4);S3:根据船体外板线型,现场直接测量B、C、D三点的高度坐标值分别为Z2、Z3、Z4;S4:结合全回转舵桨设备资料,在空间坐标系中测量B、C、D三点的x坐标值分别为x2、x3和x4,y坐标值分别为y2、y3、和y4;S5:以B、C、D三点为基准,确定全回转舵桨底部封板与全回转舵桨加强肘板的交点Hn(En,Fn,Zn),Hn的x坐标值和y坐标值通过全回转舵桨设备资料在空间坐标系中测量,Hn的高度坐标值通过公式Zn=(Z2-Z3)(En-x3)/(x2-x3)+(y4-Fn)(Z4-Z2)/(y4-y2)+Z4+Z3-Z2确定;S6:确定每块加强肘板首尾两端点的两个高度坐标值H1、H2,H1和H2连线即为该加强肘板的余量切割线。进一步优选地,在上述步骤S1中,对每一块加强肘板依次进行标号。进一步优选地,在上述步骤S6中,将对应标号的加强肘板首尾两端点的高度坐标值H1和H2记录在表格中。进一步优选地,在上述步骤S6中,对照表格中的每一加强肘板的高度坐标值H1和H2,用卷尺量出相应高度分别连线并在加强肘板上标记切割线的位置。进一步优选地,对照每一加强肘板的切割线位置进行余量切割。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全回转舵桨加强肘板余量切割线的确定方法,以全回转舵桨的基座平面为xy平面,以全回转舵桨基座平面的中心点为原点,以全回转舵桨基座平面的垂线为z轴建立空间坐标系,在靠近船体外板的位置取全回转舵桨底部封板与全回转舵桨加强肘板的其中三个交点为基准点B(x2,y2,Z2)、C(x3,y3,Z3)、D(x4,y4,Z4),根据公式Zn=(Z2-Z3)(En-x3)/(x2-x3)+(y4-Fn)(Z4-Z2)/(y4-y2)+Z4+Z3-Z2确定全回转舵桨底部封板与全回转舵桨加强肘板的交点Hn(En,Fn,Zn),其中三个基准点的坐标值以及交点的x坐标值和y坐标值可以通过在现场直接用卷尺测量或者根据设备资料在空间坐标系中测量换算,底部封板与全回转舵桨的加强肘板的交线,可以看作是由无数个点H组成。对于同一块加强肘板将首尾两点的坐标连接起来即可得到全回转舵桨加强肘板余量切割线,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余量切割线确定方法的测量工具简单,无需用到全站仪,而且可以由本部门人员随时操控,无需受限于外部门,同时,采用该方法可以有效节省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减少复查工作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全回转舵桨加强肘板未切割之前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全回转舵桨加强肘板切割之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全回转舵桨与底部封板装配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点A、B、C、D四点相对位置;图5为点A、B、C、D、E五点相对位置。图中,1、基座;2、法兰;3、底部封板;4、加强肘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全回转舵桨包括基座1,基座1上设有用于连接的法兰2,法兰2的中轴线与基座平面的垂线重合,加强肘板4沿着法兰2的外周均匀且间隔布置。结合图1~5所示,示意性地显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全回转舵桨加强肘板余量切割线的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以全回转舵桨的基座平面为xy平面,以全回转舵桨基座平面的中心点为原点,以全回转舵桨基座平面的垂线为z轴建立空间坐标系;S2:在靠近船体外板的位置取全回转舵桨底部封板与全回转舵桨加强肘板的其中三个交点,分别为B(x2,y2,Z2)、C(x3,y3,Z3)、D(x4,y4,Z4);S3:根据船体外板线型,现场直接测量B、C、D三点的高度坐标值分别为Z2、Z3、Z4;S4:结合全回转舵桨设备资料,在空间坐标系中测量B、C、D三点的x坐标值分别为x2、x3和x4,y坐标值分别为y2、y3、和y4;S5:以B、C、D三点为基准,确定全回转舵桨底部封板与全回转舵桨加强肘板的交点Hn(En,Fn,Zn),Hn的x坐标值和y坐标值通过全回转舵桨设备资料在空间坐标系中测量,Hn的高度坐标值通过公式Zn=(Z2-Z3)(En-x3)/(x2-x3)+(y4-Fn)(Z4-Z2)/(y4-y2)+Z4+Z3-Z2确定;S6:确定每块加强肘板首尾两端点的两个高度坐标值H1、H2,H1和H2连线即为该加强肘板的余量切割线。为了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首先论证公式Zn=(Z2-Z3)(En-x3)/(x2-x3)+(y4-Fn)(Z4-Z2)/(y4-y2)+Z4+Z3-Z2的合理性。(各字母的代表意义见下文描述)由于底部封板面积不大,可以将其近似看做一块平板。现以全回转舵桨的基座平面为xy平面,以全回转舵桨基座平面的中心点为原点,以全回转舵桨基座平面的垂线为z轴建立空间坐标系。点A、B、C、D、H均为全回转舵桨底部封板上的点,设A(x1,y1,z1);B(x2,y2,Z2);C(x3,y3,Z3);D(x4,y4,Z4);H(x7,y7,z7)。点A、B、C、D、H在xy平面上的投影点分别为A1、B1、C1、D1、H1。令点B、C、D、H均在加强肘板上,且B、C、D三点靠近船体外板,由于底部封板与船体外板线型一致,底部封板与船体外板相接或者相近的点,可以通过现场直接测量得到其高度坐标值,所以B、C、D三点的高度坐标值可现场直接测量得到。现以“通过xy平面原点,且平行于直线B1C1”为x轴。y轴选择较为简单,只需在xy平面上,且垂直于x轴即可。令直线A1C1平行于y轴,A1D1平行于x轴。点B、C、D的x坐标和y坐标可以通过全回转舵桨设备资料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回转舵桨加强肘板余量切割线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以全回转舵桨的基座平面为xy平面,以全回转舵桨基座平面的中心点为原点,以全回转舵桨基座平面的垂线为z轴建立空间坐标系;S2:在靠近船体外板的位置取全回转舵桨底部封板与全回转舵桨加强肘板的其中三个交点,分别为B(x2,y2,Z2)、C(x3,y3,Z3)、D(x4,y4,Z4);S3:根据船体外板线型,现场直接测量B、C、D三点的高度坐标值分别为Z2、Z3、Z4;S4:结合全回转舵桨设备资料,在空间坐标系中测量B、C、D三点的x坐标值分别为x2、x3和x4,y坐标值分别为y2、y3和y4;S5:以B、C、D三点为基准,确定全回转舵桨底部封板与全回转舵桨加强肘板的交点Hn(En,Fn,Zn),Hn的x坐标值和y坐标值通过全回转舵桨设备资料在空间坐标系中测量,Hn的高度坐标值通过公式Zn=(Z2‑Z3)(En‑x3)/(x2‑x3)+(y4‑Fn)(Z4‑Z2)/(y4‑y2)+Z4+Z3‑Z2确定;S6:确定每块加强肘板首尾两端点的两个高度坐标值H1、H2,H1和H2连线即为该加强肘板的余量切割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回转舵桨加强肘板余量切割线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以全回转舵桨的基座平面为xy平面,以全回转舵桨基座平面的中心点为原点,以全回转舵桨基座平面的垂线为z轴建立空间坐标系;S2:在靠近船体外板的位置取全回转舵桨底部封板与全回转舵桨加强肘板的其中三个交点,分别为B(x2,y2,Z2)、C(x3,y3,Z3)、D(x4,y4,Z4);S3:根据船体外板线型,现场直接测量B、C、D三点的高度坐标值分别为Z2、Z3、Z4;S4:结合全回转舵桨设备资料,在空间坐标系中测量B、C、D三点的x坐标值分别为x2、x3和x4,y坐标值分别为y2、y3和y4;S5:以B、C、D三点为基准,确定全回转舵桨底部封板与全回转舵桨加强肘板的交点Hn(En,Fn,Zn),Hn的x坐标值和y坐标值通过全回转舵桨设备资料在空间坐标系中测量,Hn的高度坐标值通过公式Zn=(Z2-Z3)(E...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福星王伟彭秀清李家院石保国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