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杆塔钢筋张拉锚具及张拉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206627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9 20: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力杆塔钢筋张拉锚具,包括一块张拉板以及若干个限定套和若干个螺丝,每个限定套上均开有上下贯通的卡孔,卡孔由宽径部分、收口部分和窄径部分依次连通组成,且在卡孔的宽径部分内设有与螺丝相匹配的螺纹,张拉板上开有若干个穿孔,螺丝用于穿过穿孔并旋进卡孔的宽径部分内,实现张拉板与每个限定套的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张拉过程中,钢筋墩头会自动卡紧在卡孔的收口部分内,保证钢筋不会脱落或发生任何偏动,锚具张拉完成后,只需将螺丝和张拉板取下,而限定套无需取下,简化了加工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且钢筋端头不会露出,通过在卡孔内补充混凝土即可将钢筋端头密封,防止钢筋被腐蚀。

A Tension Anchorage and Tension Method for Steel Bar of Electric Power Tow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杆塔钢筋张拉锚具及张拉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杆塔加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电力杆塔钢筋张拉锚具及张拉方法。
技术介绍
电力杆塔加工过程中,为了提高电力杆塔的刚度和强度,需要将钢筋捆扎在一起形成骨架,再在骨架基础上进行混凝土浇注。现有的钢筋一般采用张拉锚具将其拉长,使其处于拉伸状态时进行混凝土浇注。这样,当混凝土凝固时,松开张拉锚具,由于钢筋内应力作用,使混凝土得以压缩,进而使电力杆塔取得较好的刚度和强度。公开号为CN203317540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电力杆塔加工用的可拆卸张拉锚具,其由限定板、标尺及张拉板组成,其在张拉过程中,将钢筋穿过限定板上的穿孔,并通过拉动张拉板实现对所有钢筋的拉伸。该锚具及张拉方法存在两个缺陷:(1)其限定板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在进行时效处理后限定板同样需要拆卸下来,否则钢筋端部无法密封,导致钢筋腐蚀,然而拆卸过程十分复杂,严重影响了杆塔的生产效率;(2)其使用张拉板拉动限定板中心,限定板的四周带动钢筋拉伸,这样容易造成限定板结构的变形,所以对限定板的质量要求较高,同时由于拉力较集中,标尺、张拉板等螺纹连接处容易出现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杆塔钢筋张拉锚具及张拉方法,其解决了传统锚具结构质量要求高以及使用加工的生产效率低、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缺陷。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电力杆塔钢筋张拉锚具,包括一块张拉板以及若干个限定套和若干个螺丝,每个所述限定套上均开有上下贯通的卡孔,所述卡孔由宽径部分、收口部分和窄径部分依次连通组成,且在卡孔的宽径部分内设有与螺丝相匹配的螺纹,所述张拉板上开有若干个穿孔,所述螺丝用于穿过穿孔并旋进卡孔的宽径部分内,实现张拉板与每个限定套的连接。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张拉板呈圆环形,在张拉板的中间形成有浇注口。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限定套的长度为4-6cm,且卡孔中宽径部分与窄径部分的长度比为2~2.5:1。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卡孔收口部分的倾斜角为40°~50°。一种电力杆塔钢筋张拉方法,其利用上述的锚具,步骤包括准备阶段:将限定套放置于电力杆塔模具的顶部,将钢筋的其中一端头压粗形成墩头,所述墩头的宽度小于卡孔的宽径部分处内径且大于卡孔的窄径部分处内径;连接阶段:将钢筋的非墩头端从各个限定套的卡孔宽径部分一侧穿入,钢筋的非墩头端伸入电力杆塔模具的底部并固定,并使钢筋的墩头恰好卡在卡孔的收口部分处,再将螺丝穿过张拉板的穿孔后旋进各个限定套的卡孔宽径部分内,使张拉板与各个限定套固定连接;张拉阶段:通过张拉设备对张拉板进行张拉,张拉板通过各个螺丝分别拉动限定套,从而实现对每根钢筋的拉伸,在拉伸过程中对电力杆塔模具进行混凝土浇注;收尾阶段:待浇注成型后,取下各个螺丝及张拉板,并在各个限定套的卡孔内填充混凝土,将钢筋端头密封。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张拉设备为千斤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在张拉过程中,钢筋墩头会自动卡紧在卡孔的收口部分内,保证钢筋不会脱落或发生任何偏动,锚具张拉完成后,只需将螺丝和张拉板取下,而限定套无需取下,简化了加工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且钢筋端头不会露出,通过在卡孔内补充混凝土即可将钢筋端头密封,防止钢筋被腐蚀。(2)通过千斤顶直接对张拉板施力,减少了螺纹连接部位,并使得各个螺丝同时对限定套张拉,有助于提高锚具使用的安全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锚具各结构分解后结构示意图;图2为锚具在张拉时的示意图;图中:1、限定套;2、螺丝;3、张拉板;4、卡孔;41、宽径部分;42、收口部分;43、窄径部分;5、穿孔;6、钢筋;7、墩头;8、浇注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如图1所示,一种电力杆塔钢筋张拉锚具,包括一块张拉板3以及若干个限定套1和若干个螺丝2,每个限定套1上均开有上下贯通的卡孔4,卡孔4由宽径部分41、收口部分42和窄径部分43依次连通组成,宽径部分41和窄径部分43均为圆柱形,只是宽径部分41的内径大于窄径部分43的内径,而收口部分42呈圆台型,其一端与宽径部分41匹配连接,另一端与窄径部分43匹配连接,形成收口效果。且在卡孔4的宽径部分41内设有与螺丝2相匹配的螺纹,张拉板3上开有若干个穿孔5,螺丝2用于穿过穿孔5并旋进卡孔4的宽径部分41内,实现张拉板3与每个限定套1的连接。作为锚具的实施例结构,上述张拉板3呈圆环形,也可以是方环形,在张拉板3的中间形成有浇注口8,用于在张拉过程中浇注混凝土。作为锚具的实施例结构,上述限定套1的长度为4-6cm,且卡孔4中宽径部分41与窄径部分43的长度比为2~2.5:1。其中宽径部分41不能太浅,要留有空间在钢筋墩头上填充混凝土,窄径部分43也不能太浅,要保证卡孔4的承受能力。作为锚具的实施例结构,上述卡孔4收口部分42的倾斜角为40°~50°,一方面要利于钢筋墩头的卡入,另一方面要保证钢筋卡入后不会脱落或发生偏动。如图2所示,一种电力杆塔钢筋张拉方法,其利用上述的锚具,步骤包括(一)准备阶段:将限定套1放置于电力杆塔模具的顶部,将钢筋6的其中一端头压粗形成墩头7,墩头7的宽度小于卡孔4的宽径部分41处内径且大于卡孔4的窄径部分43处内径;(二)连接阶段:将钢筋6的非墩头端从各个限定套1的卡孔4宽径部分41一侧(一般即为顶端一侧)穿入,钢筋6的非墩头端伸入电力杆塔模具的底部并固定,并使钢筋6的墩头7恰好卡在卡孔4的收口部分42处,再将螺丝2穿过张拉板3的穿孔5后旋进各个限定套1的卡孔4宽径部分41内,使张拉板3与各个限定套1固定连接;(三)张拉阶段:通过张拉设备(图中未示出)对张拉板3进行张拉,张拉板3通过各个螺丝2分别拉动限定套1,从而实现对每根钢筋6的拉伸,在拉伸过程中对电力杆塔模具进行混凝土浇注;(四)收尾阶段:待浇注成型后,取下各个螺丝2及张拉板3,限定套1留在钢筋6的端头,并在各个限定套1的卡孔4内填充混凝土,将钢筋6端头密封。特别的,张拉设备为千斤顶。操作灵活,安装、拆卸简便。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专利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力杆塔钢筋张拉锚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块张拉板(3)以及若干个限定套(1)和若干个螺丝(2),每个所述限定套(1)上均开有上下贯通的卡孔(4),所述卡孔(4)由宽径部分(41)、收口部分(42)和窄径部分(43)依次连通组成,且在卡孔(4)的宽径部分(41)内设有与螺丝(2)相匹配的螺纹,所述张拉板(3)上开有若干个穿孔(5),所述螺丝(2)用于穿过穿孔(5)并旋进卡孔(4)的宽径部分(41)内,实现张拉板(3)与每个限定套(1)的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杆塔钢筋张拉锚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块张拉板(3)以及若干个限定套(1)和若干个螺丝(2),每个所述限定套(1)上均开有上下贯通的卡孔(4),所述卡孔(4)由宽径部分(41)、收口部分(42)和窄径部分(43)依次连通组成,且在卡孔(4)的宽径部分(41)内设有与螺丝(2)相匹配的螺纹,所述张拉板(3)上开有若干个穿孔(5),所述螺丝(2)用于穿过穿孔(5)并旋进卡孔(4)的宽径部分(41)内,实现张拉板(3)与每个限定套(1)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杆塔钢筋张拉锚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张拉板(3)呈圆环形,在张拉板(3)的中间形成有浇注口(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杆塔钢筋张拉锚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定套(1)的长度为4-6cm,且卡孔(4)中宽径部分(41)与窄径部分(43)的长度比为2~2.5: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杆塔钢筋张拉锚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孔(4)收口部分(42)的倾斜角为40°~50°。5.一种电力杆塔钢筋张拉方法,其利用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锚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宏伟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海银杆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