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兆弟专利>正文

预应力桩的张拉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8867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4: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预应力桩的张拉结构,包括安装于桩模具尾端的尾端张拉板、以及位于桩模腔内的首端张拉板;所述首端张拉板背向尾端张拉板的一侧连接有张拉杆;还包括:位于所述尾端张拉板和所述首端张拉板之间的间隔件;其中,所述间隔件包括第一张拉板、第二张拉板以及连接件;所述第一张拉板的卡接端和第二张拉板的卡接端分别可拆卸地卡接于连接件的卡接腔内,第一张拉板的卡接端和/或第二张拉板的卡接端可在所述卡接腔内沿桩模腔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所述首端张拉板、第一张拉板以及第二张拉板均与桩模腔的腔壁间形成有活动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张拉结构拆装效率高,施工方便。

Tension Structure of Prestressed Pi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应力桩的张拉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预应力桩的张拉结构。
技术介绍
通过施加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桩在生产、运输、起吊、施工等过程中,整体性能均得到改善。当桩处于水平状态时,提高了抗裂、抗弯性能。当桩处于垂直状态施工时,如打桩时,提高了抗锤击性;如压桩时,提高了抗集中应力的性能;如沉入土中时,提高了桩在土中抵抗特殊载荷(如地震)作用时抗拉、抗剪的能力,保证混凝土预制桩持久的整体性、抗渗性和耐久性。从而,使得混凝土预制桩更好地应用于建筑等领域,适应于工业建设的现代化进程。混凝土预制桩中预埋的受力筋是桩获得预应力的唯一来源,依靠混凝土对预应力钢筋的握裹力来锚固钢筋,建立预应力,改进了混凝土的结构性能,把混凝土由脆性材料变为具有弹性性质的材料。在建筑基础领域内,目前对混凝土预制桩施加预应力的方法采用先张法。先张法施工是指在混凝土蒸养定型前做好预埋件,并将受力筋进行预应力处理,施工便捷、节约资源、经济性好,且对环境无污染、无剧烈振动、噪音影响小。在对受力筋进行张拉工艺时,目前常用的张拉结构是与预制桩的成型模具配合使用的,其为:将受力筋两端部统一与张拉板进行固定,至少一张拉板背向受力筋的一侧固定有张拉杆,张拉机对张拉杆施加远离受力筋方向的轴向拉伸,从而对受力筋施加预应力。实际生产中,在用同一成型模具制作两条以上预制桩时,需在两端的张拉板之间加入张拉间隔件。但在受力筋与张拉机构连接时,或在用同一成型模具制作不同长度的预制桩时,张拉间隔件相关零部件的位置都要随之调整,需要调整的零部件重量越大,调整越难,施工效率也越低,因此,将各间隔件的零件之间,设计成不可拆卸连接的情况就不是很适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拆装方便的预应力桩的张拉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应力桩的张拉结构,包括安装于桩模具尾端的尾端张拉板、以及位于桩模腔内的首端张拉板;所述首端张拉板背向尾端张拉板的一侧连接有张拉杆;还包括:位于所述尾端张拉板和所述首端张拉板之间的间隔件;其中,所述间隔件包括第一张拉板、第二张拉板以及连接件;所述第一张拉板的卡接端和第二张拉板的卡接端分别可拆卸地卡接于连接件的卡接腔内,第一张拉板的卡接端和/或第二张拉板的卡接端可在所述卡接腔内沿桩模腔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所述首端张拉板、第一张拉板以及第二张拉板均与桩模腔的腔壁间形成有活动间隙。进一步地,所述卡接腔顶部为敞口结构,所述连接件两端分别朝向第一张拉板和第二张拉板设有相对齐的豁口,两豁口连通所述卡接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张拉板的板体和卡接端之间为细颈部,所述细颈部的长度大于所述豁口的长度。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还包括固定盖,所述固定盖至少覆盖卡接腔。进一步地,所述首端张拉板和张拉杆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首端张拉板和张拉杆均设有连接部。进一步地,所述张拉杆的连接部包括径向膨大端和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与径向膨大端之间形成匹配豁口的细颈段。进一步地,所述张拉杆设有变径卡接头;所述首端张拉板设有卡接腔;所述变径卡接头卡固于所述卡接腔内。进一步地,所述尾端张拉板、首端张拉板、第一张拉板以及第二张拉板中,至少其一设有加强筋。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环绕呈网格状设置,且部分网格内开设有用于锚固预应力的张拉固定孔。进一步地,所述首端张拉板、第一张拉板以及第二张拉板规格相同。本技术中提供的预应力桩的张拉结构,其间隔件的各零件之间,可拆卸地连接,方便张拉结构与受力筋、成型模具之间的拆装;同时,在装卸的困难处,如第一张拉板与连接件之间、第二张拉板与连接件之间,均设有可往复调整的卡接间隙,方便各张拉板与受力筋完成连接后整体装入桩模具,施工便利,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预应力桩的张拉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图1实施例中连接件的示意图;图3为图1实施例中第一张拉板的示意图;图4为另一种实施例中的首端张拉板和张拉杆的连接示意图;附图编号说明:11-首端张拉板、12-张拉杆、13-锁紧件、14-端板、15-尾端张拉板、16-间隔件;21-第一张拉板、22-第二张拉板、23-连接件、24-卡接件;31-张拉固定孔、32-加强筋;41-豁口、42-卡接腔、43-细颈部、44-卡接端、45-限位凸起、46-变径卡接头、47-卡接腔、48-径向膨大端、49-细颈段;51-桩模具、52-桩模腔、52a-第一桩模腔、52b-第二桩模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目前常用预制桩的的张拉结构通常与桩模具51配合使用。如图1所示,张拉结构包括首端张拉板11、张拉杆12、锁紧件13、端板14以及尾端张拉板15。尾端张拉板15固定于桩模具51的尾端,端板14固定于桩模具51的首端,首端张拉板11位于桩模具51的桩模腔52内。张拉杆12一端与首端张拉板11固定,另一端贯穿端板14后旋接锁紧件13与端板14锁紧。首端张拉板11和尾端张拉板15根据桩的结构性能,相对设有若干张拉固定孔31,如图3所示。目前常用的施工步骤为,受力筋两端分别与首端张拉板11和尾端张拉板15在张拉固定孔31处固定。张拉机作用于张拉杆12的端部,将首端张拉板11沿远离尾端张拉板15的方向拉伸,拉伸后,旋接锁紧件13,使得受力筋保持张拉状态。本实施例的预应力桩的张拉结构,还包括间隔件16。间隔件16位于桩模腔52内,且在首端张拉板11和尾端张拉板15之间。间隔件16包括第一张拉板21、第二张拉板22以及连接件23。第一张拉板21和第二张拉板22均设有卡接端44,连接件23设有卡接腔42。第一张拉板21的卡接端44和第二张拉板22的卡接端44分别可拆卸地卡接于卡接腔42内。第一张拉板21的卡接端44和/或第二张拉板22的卡接端44可在卡接腔42内沿桩模腔52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23的结构为:连接件23的两端分别朝向第一张拉板21和第二张拉板22设有豁口41,两端豁口41之间连通有卡接腔42。卡接腔42和豁口41均为敞口结构。相应地,第一张拉板21的板体和卡接端44之间为细颈部43,第二张拉板22的板体和卡接端44之间为细颈部43。细颈部43的周向与豁口41相匹配,细颈部43的长度大于豁口41的长度。同时,卡接端44卡接于卡接腔42内,保持各个零件之间张紧状态下的限位。细颈部43的长度大于豁口41的长度,使得第一张拉板21和第二张拉板22与连接件23均有足够的安装余量,在安装时,第一张拉板21和第二张拉板22可以往复移动进行调整,方便施工时两两之间的卡接。为了增加张拉施工时的安全性,连接件23还可以包括固定盖。固定盖可以在卡接端44与连接件23完成卡接后,与连接件23可拆卸装配连接。固定盖至少部分地覆盖卡接腔42的两端,即张紧状态时卡接端44的位置处;或者,覆盖连接件23两端的豁口41处。从而,保证各个卡接端44均在张拉过程中稳定地与连接件23卡接,防止卡接端44翘起或脱离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应力桩的张拉结构,包括安装于桩模具尾端的尾端张拉板、以及位于桩模腔内的首端张拉板;所述首端张拉板背向尾端张拉板的一侧连接有张拉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尾端张拉板和所述首端张拉板之间的间隔件;其中,所述间隔件包括第一张拉板、第二张拉板以及连接件;所述第一张拉板的卡接端和第二张拉板的卡接端分别可拆卸地卡接于连接件的卡接腔内,第一张拉板的卡接端和/或第二张拉板的卡接端可在所述卡接腔内沿桩模腔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所述首端张拉板、第一张拉板以及第二张拉板均与桩模腔的腔壁间形成有活动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桩的张拉结构,包括安装于桩模具尾端的尾端张拉板、以及位于桩模腔内的首端张拉板;所述首端张拉板背向尾端张拉板的一侧连接有张拉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尾端张拉板和所述首端张拉板之间的间隔件;其中,所述间隔件包括第一张拉板、第二张拉板以及连接件;所述第一张拉板的卡接端和第二张拉板的卡接端分别可拆卸地卡接于连接件的卡接腔内,第一张拉板的卡接端和/或第二张拉板的卡接端可在所述卡接腔内沿桩模腔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所述首端张拉板、第一张拉板以及第二张拉板均与桩模腔的腔壁间形成有活动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桩的张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腔顶部为敞口结构,所述连接件两端分别朝向第一张拉板和第二张拉板设有相对齐的豁口,两豁口连通所述卡接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应力桩的张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张拉板的板体和卡接端之间为细颈部,所述细颈部的长度大于所述豁口的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应力桩的张拉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兆弟
申请(专利权)人:周兆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