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棉栽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9973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9 1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岩棉栽培装置,属于荒漠农业技术领域,以解决荒漠无土栽培营养液回收繁琐和定植作业费时费力的问题。装置包括栽培床、营养液净化池、滴灌管,栽培床至少为两层,滴灌管设在每层栽培床上,滴灌管通过循环泵连接营养液净化池,栽培床底部设有至少两个渗流槽,栽培床下方设有集流底座,集流底座与栽培床底部的渗流槽之间留有间隙,集流底座向下倾斜设置,集流底座从上到下依次增长,位于最底层的集流底座低的一端下方为营养液净化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更加适合岩棉为基质的无土栽培,营养液全利用、通风透气,从育种、育苗到生长全周期,全面的考虑了植株生长中需要的环境,更利于植株的生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岩棉栽培装置
本技术属于荒漠农业
,具体涉及一种岩棉栽培装置。
技术介绍
荒漠农业和戈壁农业近年来快速发展,荒漠农业和戈壁农业是以温室大棚为载体,发展瓜果蔬菜等特色农产品的新型农业,由于荒漠、戈壁均具有光照时间长、有效积温高、自然隔绝强等特点,有利于动植物能量蓄积,不利于病虫害传播,我国有大量的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粮食产量低而不稳,这就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成为发展的关键。现有技术中荒漠农业多采用日光温室、钢架大棚,棚内无土栽培植株多用栽培基质,成本较高,营养液回收时固体物含量较多,营养液净化再利用比较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岩棉栽培装置,以解决荒漠无土栽培营养液回收繁琐和定植作业费时费力的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技术方案为:一种岩棉栽培装置,包括栽培床、营养液净化池、滴灌管,栽培床至少为两层,滴灌管设在每层栽培床上,滴灌管通过循环泵连接营养液净化池,栽培床底部设有至少两个渗流槽,栽培床下方设有集流底座,集流底座与栽培床底部的渗流槽之间留有间隙,集流底座向下倾斜设置,集流底座从上到下依次增长,位于最底层的集流底座低的一端下方为营养液净化池。进一步的,栽培床内设有至少两个岩棉块,每个岩棉块内设有岩棉塞,岩棉塞的外边缘设有凸起部。进一步的,营养液净化池顶部设有集流斗,集流斗设在最底层的集流底座低的一端下方。进一步的,栽培床为岩棉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用岩棉替代传统无土栽培中的基质,在整个栽培周期,多余营养液收集后固体杂质少;利用栽培床底部的渗流槽和下方配合的集流底座实现多余营养液的收集,集流底座与栽培床底部的渗流槽之间的间隙方便植株根系通风,烂根率大大降低,集流底座从上到下依次增长,方便一级一级的栽培床中多余的营养液漏出后集流,向下进入营养液净化池净化后继续泵入滴灌管中,对植株进行营养液滴灌;(2)岩棉塞用于育种,将种籽点播在其中,在育种床育种后将岩棉塞连同发芽的种苗移入岩棉块,在育苗床进行育苗,最后将岩棉块整体移植至栽培床,方便育种、育苗时期的环境温湿度控制,且一次点播后省去定植步骤,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岩棉塞外边缘凸起部的设置,使其在塞入岩棉块时留有间隙,呵护新生种苗伸出岩棉塞的根系不受损伤,可在间隙内慢慢长入岩棉块中;(3)集流斗方便收集所有营养液不流失;岩棉作为栽培床,更适合加工渗出流槽;(4)本技术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更加适合岩棉为基质的无土栽培,营养液全利用、通风透气,从育种、育苗到生长全周期,全面的考虑了植株生长中需要的环境,更利于植株的生长。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岩棉栽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岩棉栽培装置中栽培床的透视图;图3为一种岩棉栽培装置中栽培床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俯视图。附图标记如下:1、栽培床;11、渗流槽;12、岩棉块;13、岩棉塞;14、凸起部;2、营养液净化池;21、集流斗;3、滴灌管;4、集流底座;5、循环泵。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一种岩棉栽培装置,包括栽培床1、营养液净化池2、滴灌管3,栽培床1为岩棉制成,栽培床1至少为两层,每个栽培床1内设有至少两个岩棉块12,每个岩棉块12内设有岩棉塞13,岩棉塞13的外边缘设有凸起部14,滴灌管3设在每层栽培床1上,滴灌管3通过循环泵5连接营养液净化池2,每个栽培床1底部设有至少两个渗流槽11,栽培床1下方设有集流底座4,集流底座4与栽培床底部的渗流槽11之间留有间隙,集流底座4向下倾斜设置,集流底座4从上到下依次增长,位于最底层的集流底座4低的一端下方为营养液净化池2,营养液净化池2顶部设有集流斗21,集流斗21设在最底层的集流底座4低的一端下方。作业时,先在众多的岩棉塞13中点播种籽,将岩棉塞13放置在育种室,调控温湿度,进行育种,待种籽发芽并长出根须时,将岩棉塞13插进岩棉块12中,凸起部14的设置,使其在塞入岩棉块12时留有间隙,呵护新生种苗伸出岩棉塞13的根系不受损伤,可在间隙内慢慢长入岩棉块12中,将岩棉块12集中放置在育苗室,调控温湿度,进行育苗,待植株根系充分在岩棉块12中形成后,将岩棉块12移至栽培床1中,打开循环泵5,滴灌管3开始工作,对栽培床1中的植株进行滴灌,多余的营养液通过渗流槽11流至集流底座4,一级一级渗余的营养液向下经集流斗21收集进入营养液净化池2中净化回用。营养液净化池2中的营养液供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大量的营养液是通过单独的营养液配给系统供应的,只要在滴灌管3上另设一路接通营养液配给系统即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岩棉栽培装置,包括栽培床(1)、营养液净化池(2)、滴灌管(3),所述栽培床(1)至少为两层,所述滴灌管(3)设在每层栽培床(1)上,所述滴灌管(3)通过循环泵(5)连接营养液净化池(2),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床(1)底部设有至少两个渗流槽(11),所述栽培床(1)下方设有集流底座(4),所述集流底座(4)与栽培床底部的渗流槽(11)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集流底座(4)向下倾斜设置,所述集流底座(4)从上到下依次增长,位于最底层的集流底座(4)低的一端下方为营养液净化池(2),所述栽培床(1)内设有至少两个岩棉块(12),每个岩棉块(12)内设有岩棉塞(13),所述岩棉塞(13)的外边缘设有凸起部(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棉栽培装置,包括栽培床(1)、营养液净化池(2)、滴灌管(3),所述栽培床(1)至少为两层,所述滴灌管(3)设在每层栽培床(1)上,所述滴灌管(3)通过循环泵(5)连接营养液净化池(2),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床(1)底部设有至少两个渗流槽(11),所述栽培床(1)下方设有集流底座(4),所述集流底座(4)与栽培床底部的渗流槽(11)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集流底座(4)向下倾斜设置,所述集流底座(4)从上到下依次增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姗魏孔鹏张天伟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鸿盛岩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