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铃薯脱毒种苗水培生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39678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马铃薯育苗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马铃薯脱毒种苗水培生产装置,设置有支撑框架;支撑框架内侧焊接有下层苗床,支撑框架上端焊接有多个横梁,中间横梁上端通过螺栓固定有电机,电机通过传动轮连接有动力牵引杆,动力牵引杆两端通过轴承与支撑杆连接,支撑框架上端通过螺栓固定有滑轮,两侧滑轮外侧穿设有钢丝绳,钢丝绳两端焊接在上层苗床两侧,钢丝绳中间缠绕在动力牵引杆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水培生产装置设置为上层苗床和下层苗床,通过电机带动动力牵引杆能够通过钢丝绳带动上层苗床上下移动,方便根据生产需要对上层苗床高度进行调节,既不影响生产操作,又实现了提高空间利用率和生产效率的目的。

A Hydroponic Production Device for Virus-free Potato Seedl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马铃薯脱毒种苗水培生产装置
本技术属于马铃薯育苗
,尤其涉及一种马铃薯脱毒种苗水培生产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业内常用的现有技术是这样的:马铃薯脱毒种苗水培生产尚无成熟的技术体系,相关设施设备无统一的技术标准。目前采用的水培设施主要为:水培苗床设计规格长1.2m*宽0.8*m*深0.06m,支架离地高度0.7m,每个水培苗床上可以放16个水培盘(规格19cm*29cm),每个水培盘打孔100个(孔径d=0.6cm),每个水培苗床设计一个水龙头注水开关及排水孔。这种苗床可根据生产需要有效控制马铃薯水培苗栽植数量、方便添加营养液和预防水培苗培养期间的病害交叉感染的目的,但是此苗床对温室空间利用率低,生产效率不高。在一个20m×20m×5m=2000m3的温室内,可放置10排苗床支架,每排苗床支架可放置16个苗床,占用空间16m×12m×0.76m=145.92m3,空间利用率仅7.296%,满负荷生产一次性仅可生产马铃薯脱毒种苗25.6万株。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1)现有的马铃薯水培苗床对温室空间利用率低,生产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马铃薯脱毒种苗水培生产装置。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马铃薯脱毒种苗水培生产装置设置有:支撑框架;支撑框架内侧焊接有下层苗床,支撑框架上端焊接有多个横梁,中间横梁上端通过螺栓固定有电机,电机通过传动轮连接有动力牵引杆,动力牵引杆两端通过轴承与支撑杆连接,支撑杆下端与支撑框架两侧横梁焊接;支撑框架上端两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相对的滑轮,两侧滑轮外侧穿设有钢丝绳,钢丝绳两端焊接在上层苗床支架两侧,钢丝绳中间缠绕在动力牵引杆表面。本技术通过将水培生产装置设置为上层苗床和下层苗床,通过电机带动动力牵引杆能够通过钢丝绳带动上层苗床上下移动,方便根据生产需要对上层苗床高度进行调节,当下层苗床的光线不足时,打开led灯管进行照明,既不影响生产操作,又实现了提高空间利用率和生产效率的目的。在一个20m×20m×5m=2000m3的温室内,现有常用的水培苗床装置可放置10排苗床支架,每排苗床支架可放置16个苗床,占用空间16m×12m×0.76m=145.92m3,空间利用率仅7.296%,满负荷生产一次性仅可生产马铃薯脱毒种苗25.6万株。采用本技术水培生产装置可放置10排苗床支架,每排苗床支架可放置32个苗床,占用空间16m×12m×1.7m=326.4m3,空间利用率达到16.32%,满负荷生产一次性可生产马铃薯脱毒种苗51.2万株,而在生产同样数量的脱毒种苗51.2万株情形下现有技术需要建造2个2000m3的温室,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水培生产装置可将空间利用率提高123.68%,生产效率提高100%。进一步,上层苗床下端通过螺栓固定有两个led灯管,led灯管上侧设置有焊接在上层苗床底端的防水罩。本技术通过led灯管可以对下层苗床提供照明,防止上层苗床遮挡光照,通过防水罩可以防止led灯管溅水,发生短路。进一步,下层苗床和上层苗床下端开设有排水孔,排水孔内通过排水软管连通有排水阀门。本技术通过排水阀门和排水软管可以方便为下层苗床和上层苗床进行排水,方便调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马铃薯脱毒种苗水培生产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水阀门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框架;2、下层苗床;3、上层苗床;4、横梁;5、电机;6、动力牵引杆;7、支撑杆;8、滑轮;9、钢丝绳;10、led灯管;11、排水阀门;12、排水软管。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马铃薯脱毒种苗水培生产装置包括:支撑框架1、下层苗床2、上层苗床3、横梁4、电机5、动力牵引杆6、支撑杆7、滑轮8、钢丝绳9、led灯管10、排水阀门11、排水软管12。支撑框架1内侧焊接有下层苗床2,支撑框架1上端焊接有多个横梁4,中间横梁4上端通过螺栓固定有电机5,电机5通过传动轮连接有动力牵引杆6,动力牵引杆6两端通过轴承与支撑杆7连接,支撑杆7下端与支撑框架1两侧横梁4焊接;支撑框架1上端两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相对的滑轮8,两侧滑轮8外侧穿设有钢丝绳9,钢丝绳9两端焊接在上层苗床3两侧,钢丝绳9中间缠绕在动力牵引杆6表面。作为优选,上层苗床3下端通过螺栓固定有两个led灯管10,led灯管10上侧设置有焊接在上层苗床3底端的防水罩。作为优选,下层苗床2和上层苗床3下端开设有排水孔,排水孔内通过排水软管12连通有排水阀门11。支撑框架1总高度为1.7m,下层苗床2离地高度0.7m,下层苗床2高度固定不变;上层苗床3可上下移动,高度活动范围1.0~1.4m,上层苗床3上下移动时采用动力配电柜对电机5进行控制;动力牵引杆6与上层苗床3间距范围0.3~0.7m。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技术在使用时,当需要对上层苗床3的高度进行调节时,通过外设的动力配电柜对电机5进行控制,电机5正转时,对钢丝绳9进行缠绕,从而通过滑轮8带动上层苗床3上升,上升到最高点时电机5自动停止,电机5反转时,对缠绕的钢丝绳9进行放松,使得上层苗床3下降,下降到最低点时电机5自动停止;当下层苗床2的光线不足时,打开led灯管10进行照明,打开排水阀门11可以通过排水软管12进行排水,方便调节。以上所述仅是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铃薯脱毒种苗水培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马铃薯脱毒种苗水培生产装置设置有:支撑框架;支撑框架内侧焊接有下层苗床,支撑框架上端焊接有多个横梁,中间横梁上端通过螺栓固定有电机,电机通过传动轮连接有动力牵引杆,动力牵引杆两端通过轴承与支撑杆连接,支撑杆下端与支撑框架两侧横梁焊接;支撑框架上端两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相对的滑轮,两侧滑轮外侧穿设有钢丝绳,钢丝绳两端焊接在上层苗床两侧,钢丝绳中间缠绕在动力牵引杆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铃薯脱毒种苗水培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马铃薯脱毒种苗水培生产装置设置有:支撑框架;支撑框架内侧焊接有下层苗床,支撑框架上端焊接有多个横梁,中间横梁上端通过螺栓固定有电机,电机通过传动轮连接有动力牵引杆,动力牵引杆两端通过轴承与支撑杆连接,支撑杆下端与支撑框架两侧横梁焊接;支撑框架上端两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相对的滑轮,两侧滑轮外侧穿设有钢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剑鸿焦大春杨波华周见钟巍然李义江李燕王长生彭艳崔俊娟唐鑫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