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隧道弯折锚杆抗拉拔力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96572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弯折锚杆抗拉拔力检测装置,包括固定台和拉拔仪,固定台包括夹板,夹板通过连接杆和拉板固定连接,拉板上开设有用于固定竖直锚杆的竖直锚杆固定孔,夹板上设置有用于夹持弯折锚杆的夹持孔,拉拔仪用于对竖直锚杆施加拉拔力。通过固定台实现对弯折锚杆拉拔力的检测,增大了隧道内可测试锚杆的范围,使得测试的结果更具有代表性,使得弯折锚杆也可以进行拉拔力测试,增加了可测试锚杆的数量。防止施工方预先知道检测方只能检测直立锚杆的拉拔力,因而对弯折锚杆进行施工时偷工减料,影响施工质量。从而有效防止了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现象的发生,保证了隧道工程施工质量。

A Testing Device for Tensile Force of Bending Bolt in Tun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弯折锚杆抗拉拔力检测装置
本技术属于隧道工程施工现场对锚杆拉拔力进行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隧道弯折锚杆抗拉拔力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在隧道工程中,为稳固已开挖的围岩体,通常采用的手段为将锚杆穿过软弱岩层,锚固在坚硬岩层进行加固。为了验证锚杆的锚固能力是否达到设计要求,需对锚杆的拉拔力进行检测。目前常用的拉拔实验的方法为:将锚杆一端穿过千斤顶油泵,用锚具固定后,通过手动液压泵对拉拔仪进行加压,根据读数表上的结果,判定锚杆抗拉拔能力。但现有的拉拔仪和锚具通常仅适用于锚杆直立,墙面与锚杆垂直的状态,由于工人操作的疏忽以及隧道施工技术条件的复杂性,隧道内原本预留的锚杆常由于碰撞、挤压而发生弯曲,难以套进拉拔仪液压机进行拉拔实验,且锚杆与加固面不完全垂直,拉拔仪的拉拔方向不能与锚杆安装方向完全一致,增大了拉拔力的测试难度。对此目前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1.将锚杆的弯曲部分锯掉,再将拉拔仪套入直立锚杆外,倾角用钢筋或木板垫平后进行拉拔实验,但该方法要求剩余锚杆外露300mm,浪费材料,且采用临时垫板的方法受制于场地材料尺寸的限制;2.将弯曲部分顶端套入大孔径的空心管内,施加弯曲应力,掰直锚杆,然后进行实验。该方法在进行拉拔实验时,由于材料本身的疲劳损伤,常会在原弯曲的部位断裂。同时,拉拔仪产生的拉拔力不能传递到锚杆与岩石接触的部分,以致无法检验拉拔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正是针对上述锚杆拉拔力检测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隧道弯折锚杆抗拉拔力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弯折锚杆拉拔力测试困难,拉拔仪方向与锚杆方向不一致时测试存在误差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述一种隧道弯折锚杆抗拉拔力检测装置包括固定台和拉拔仪,固定台包括夹板,夹板通过连接杆和拉板固定连接,拉板上开设有用于固定竖直锚杆的竖直锚杆固定孔,夹板上设置有用于夹持弯折锚杆的夹持孔,拉拔仪用于对竖直锚杆施加拉拔力。进一步的,夹板包括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内侧均设置有弧形凹槽,当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对接在一起时,两个弧形凹槽拼接形成夹持孔。进一步的,还包括支撑架,支撑架包括平台,平台上固定有连接套筒,平台和连接套筒中部开设有用于穿过竖直锚杆的竖直方向的连接孔,连接套筒上固定有拉拔仪,平台下端连接有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下端和围岩体相接。进一步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端与平台螺纹连接。进一步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下端和围岩体之间设置有承载板。进一步的,承载板底部固定有楔钉,楔钉用于将承载板固定在围岩体上。进一步的,承载板上设置有半球形凹槽,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下端为球形,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和承载板通过半球形凹槽铰接。进一步的,半球形凹槽内设置有防滑纹。进一步的,夹持孔中设置有用于增大摩擦力的螺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通过固定台实现对弯折锚杆拉拔力的检测,增大了隧道内可测试锚杆的范围,使得测试的结果更具有代表性,一般情况下检测时只能对直立锚杆进行拉拔力测试,且直立锚杆与墙面垂直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拉拔力测试。通过本装置,使得弯折锚杆也可以进行拉拔力测试,增加了可测试锚杆的数量。防止施工方预先知道检测方只能检测直立锚杆的拉拔力,因而对弯折锚杆进行施工时偷工减料,影响施工质量。从而有效防止了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现象的发生,保证了隧道工程施工质量。进一步的,夹板包括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内侧均设置有弧形凹槽,当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对接在一起时,两个弧形凹槽拼接形成夹持孔,进行拉拔力检测时,先将弯折锚杆放在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然后固定第一和第二夹板,使两个夹板夹紧弯折锚杆,操作方便。进一步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端平台螺纹连接。通过调节支撑杆旋入圆形平台内部螺纹的深度,达到整平平台角度的目的,解决了测试锚杆(弯折锚杆)中心与拉拔仪中心轴线不重合产生测量误差的问题。且该连接器拆卸方便,易于工人的操作。进一步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下端和围岩体之间设置有承载板,承载板增大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和围岩的接触面积,使得拉拔仪产生的拉拔力能够均匀的传递给围岩体,对围岩起到保护作用。进一步的,承载板上设置有半球形凹槽,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下端为球形,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和承载板通过半球形凹槽铰接。支撑杆顶端设置有外螺纹,下端为球形的无缝钢管,考虑到锚杆与墙体不垂直的情况。这样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与其底部的承载板接触时,可能会因倾斜角度问题插不进去,不能良好的对接。把支撑杆底端设计成球形,对应的承载板顶面有半球形凹槽,解决了因角度问题支撑杆可能无法与承载板顶面的凹槽对接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隧道弯折锚杆拉拔力检测辅助装置示意图;图2为夹板示意图;图3为夹板和连接杆纵剖图;图4为支撑架爆炸图;图5为承载板平面图;图6为承载板示意图;附图中:1-围岩体;2-弯折锚杆;3-竖直锚杆;4-固定台;41-夹板;411-第一夹板,412-第二夹板;42-弧形凹槽;43-螺栓;44-连接杆;45-拉板;46-螺纹;47-夹持孔;5-支撑架;51-平台;511-连接孔;52-支撑杆;53-连接套筒;6-拉拔仪;7-张紧螺母;8-承载板;81-插入孔;82-半球形凹槽;83-楔钉;84-防滑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一种隧道弯折锚杆抗拉拔力检测装置包括可调平的支撑架5,置于支撑架5上施加拉拔力的拉拔仪6,和拉拔仪6连接的竖直锚杆3,竖直锚杆3为加长锚杆,还包括设置在支撑架5内用于连接竖直锚杆3及弯折锚杆2的固定台4以及与围岩体1接触的承载板8,承载板8增大了装置和围岩的接触面积。使得拉拔仪6产生的拉拔力能够均匀的传递给围岩体1。参照图2和图3所述固定台4包括夹板41、连接杆44和拉板45,夹板41包括通过螺栓43固定连接的第一夹板411和第二夹板412,第一夹板411和第二夹板412在同一水平面上,第一夹板411和第二夹板412内侧均设置有弧形凹槽42,当第一夹板411和第二夹板412连接在一起时,两个弧形凹槽42拼接形成夹持孔47,夹持孔用于穿过弯折锚杆2,夹持孔内有增大摩擦的螺纹46。夹板41和拉板45通过四根连接杆44固定连接,四根连接杆44一端对称焊接在夹板41上,另一端用螺栓固定在拉板45上,拉板45中部开设有用于穿过竖直锚杆的竖直锚杆固定孔。第一夹板411和第二夹板412均由合金钢板制成。参照图4,所述支撑架5包括圆形的平台51、第一支撑杆52、连接套筒53和第二支撑杆54,平台51上固定有连接套筒53,平台51和连接套筒53中部开设有用于穿过竖直锚杆3的竖直方向的连接孔511,连接套筒53上设置有环形槽,拉拔仪6固定在环形槽中,平台51和承载板8之间连接有两根第一支撑杆52和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弯折锚杆抗拉拔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台(4)和拉拔仪(6),固定台(4)包括夹板(41),夹板(41)通过连接杆(44)和拉板(45)固定连接,拉板(45)上开设有用于固定竖直锚杆(3)的竖直锚杆固定孔,夹板(41)上设置有用于夹持弯折锚杆(2)的夹持孔(47),拉拔仪(6)用于对竖直锚杆(3)施加拉拔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弯折锚杆抗拉拔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台(4)和拉拔仪(6),固定台(4)包括夹板(41),夹板(41)通过连接杆(44)和拉板(45)固定连接,拉板(45)上开设有用于固定竖直锚杆(3)的竖直锚杆固定孔,夹板(41)上设置有用于夹持弯折锚杆(2)的夹持孔(47),拉拔仪(6)用于对竖直锚杆(3)施加拉拔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弯折锚杆抗拉拔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夹板(41)包括通过螺栓(43)固定连接的第一夹板(411)和第二夹板(412),第一夹板(411)和第二夹板(412)内侧均设置有弧形凹槽(42),当第一夹板(411)和第二夹板(412)对接在一起时,两个弧形凹槽(42)拼接形成夹持孔(4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弯折锚杆抗拉拔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架(5),支撑架(5)包括平台(51),平台(51)上固定有连接套筒(53),平台(51)和连接套筒(53)中部开设有用于穿过竖直锚杆(3)的竖直方向的连接孔(511),连接套筒(53)上固定有拉拔仪(6),平台(51)下端连接有第一支撑杆(52)和第二支撑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梦瑶蔡世春李晓军赵旭王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