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避震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9480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7: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避震缸,其包括缸体、密封盖、活塞杆、活塞组件、密封环以及压力补偿弹簧;其中,所述密封盖和缸体相配合;所述活塞杆穿过密封盖,其一端延伸入缸体内;所述活塞组件连接于活塞杆上,并位于缸体内;所述密封环亦收容于缸体内,其套设在活塞杆上,并位于密封盖和活塞组件之间;所述密封环和密封盖之间形成空气腔,密封环的另一侧形成液压腔;所述压力补偿弹簧套设在活塞杆上,其抵接于密封盖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液压避震缸具有结构简单,避震效果好,复位快速且液压油不易泄露等诸多优点。

A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避震缸
本技术涉及一种避震缸,具体涉及一种液压避震缸,属于避震器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液压避震缸是一种利用液体油的可压缩性以及液体油在压缩时吸收能量和流动时耗散能量的特性,实现减少或者消除震动的目的的装置。现有技术的液压避震缸通常由缸体、密封盖、活塞杆以及活塞等几部分组成。其中,缸体和密封盖相互配合并形成一密封腔,在密封腔内充满液压油,然而,当活塞杆缩进密封腔内,活塞杆势必会占用部分密封腔体积,液压油产生较高油压,从而造成液压油从缸体和密封盖的结合处,以及活塞杆和密封盖的结合处泄露。同时,现有的液压避震缸通常在活塞上沿轴向开设过油孔,处于工作状态时,其过油量不够稳定。在减震状态时,如果油量通过速度过快,造成减震效果差;而如果油量通过速度过慢,在复位时又容易造成活塞复位速度慢。因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创新的液压避震缸,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避震效果好,复位快速且液压油不易泄露的液压避震缸。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液压避震缸,其包括缸体、密封盖、活塞杆、活塞组件、密封环以及压力补偿弹簧;其中,所述密封盖和缸体相配合;所述活塞杆穿过密封盖,其一端延伸入缸体内;所述活塞组件连接于活塞杆上,并位于缸体内;所述密封环亦收容于缸体内,其套设在活塞杆上,并位于密封盖和活塞组件之间;所述密封环和密封盖之间形成空气腔,密封环的另一侧形成液压腔;所述压力补偿弹簧套设在活塞杆上,其抵接于密封盖上。本技术的液压避震缸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活塞、阀门、压簧以及挡圈;其中,所述活塞固定于活塞杆上,其远离密封环的一侧形成一肩部,肩部的侧面设有第一过油孔,靠近密封环的一侧形成第二过油孔;所述阀门和活塞相配合,两者之间形成一储油腔,第一过油孔、第二过油孔和储油腔相连通;所述挡圈卡持于活塞杆上;所述压簧抵接于挡圈和阀门之间,使阀门能沿活塞杆轴向移动。本技术的液压避震缸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过油孔具体设置一个,所述第二过油孔至少设置两个,且第二过油孔的孔径大于第一过油孔。本技术的液压避震缸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门能抵接于肩部,或和肩部相分离。本技术的液压避震缸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塞的外侧面上设置有O型圈,所述O型圈抵接于缸体的内壁上。本技术的液压避震缸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缸体内的中上部固定有一卡环,所述密封环能在卡环和密封盖之间移动。本技术的液压避震缸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环上开设有第三过油孔,所述第三过油孔内安装有一单向阀,该单向阀能使空气腔中液压油回流至液压腔。本技术的液压避震缸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环的内外侧面分别设置有O型圈,所述O型圈抵接于缸体的内壁和活塞杆上。本技术的液压避震缸还设置为:所述活塞杆的上部安装有一罩壳,所述罩壳套设在缸体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液压避震缸通过在活塞的侧面开设过油孔,在避震过程中增强液压油通过速度的稳定性,使避震缸的避震效果好。2.本技术的液压避震缸的阀门和活塞之间可分开,在复位过程中,能够提高液压油通过速度,使避震缸复位快速。3.本技术的液压避震缸通过在缸体内增设密封环,密封环上方为空气腔,在活塞杆缩回缸内时密封环可向空气腔退缩,液压油位于密封环下方,从而能够避免液压油从缸体和密封盖的结合处,以及活塞杆和密封盖的结合处泄露。【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液压避震缸在避震前的状态图。图2是本技术的液压避震缸在避震后的状态图。图3是本技术的液压避震缸在避震时液压油通过活塞组件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液压避震缸在复位时液压油通过活塞组件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液压避震缸的密封环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至附图5所示,本技术为一种液压避震缸,其由缸体1、密封盖2、活塞杆3、活塞组件4、密封环5以及压力补偿弹簧6等几部分组成。其中,所述密封盖2和缸体1相配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盖2系螺接于缸体1上,使缸体1内密封。所述活塞杆3穿过密封盖2,其一端延伸入缸体1内,其和缸体1同轴设置。所述活塞杆3的上部安装有一罩壳31,所述罩壳31套设在缸体1外,其遮蔽所述压力补偿弹簧6,并保护压力补偿弹簧6、密封盖2以及活塞杆3。所述活塞组件4连接于活塞杆3上,并位于缸体1内,其能在缸体1内沿轴向往复运动。所述密封环5亦收容于缸体1内,其套设在活塞杆3上,并位于密封盖2和活塞组件4之间。所述密封环5和密封盖2之间形成空气腔7,密封环5的另一侧形成液压腔8,液压腔8内充满液压油。所述压力补偿弹簧6套设在活塞杆3上,其抵接于密封盖2上,其具体为压簧。所述压力补偿弹簧6对活塞杆3起到辅助减震作用。进一步的,所述活塞组件4由活塞41、阀门42、压簧43以及挡圈44等几部分装配而成。其中,所述活塞41固定于活塞杆3上,其远离密封环5的一侧形成一肩部45,肩部45的侧面设有第一过油孔46,且肩部45和缸体1之间具有间隙47,使液压油通过该间隙47进入第一过油孔46。所述活塞41靠近密封环5的一侧形成第二过油孔48。所述阀门42和活塞41相配合,两者之间形成一储油腔49,第一过油孔46、第二过油孔48和储油腔49相连通,从而使活塞41两侧的液压油能够流通。所述挡圈44卡持于活塞杆3上。所述压簧43抵接于挡圈44和阀门42之间,使阀门42能沿活塞杆3轴向移动。即所述阀门42能抵接于肩部45,或和肩部45相分离。进一步的,所述缸体1内的中上部固定有一卡环12,所述密封环5能在卡环12和密封盖2之间移动,从而限定密封环5的移动范围。所述密封环5上开设有第三过油孔51,所述第三过油孔51内安装有一单向阀52,该单向阀52能使空气腔7中液压油回流至液压腔8。由于密封环5上方为空气腔7,能够容纳从液压腔8泄露的液压油,避免液压油直接从缸体1和密封盖2的结合处漏出。所述活塞41的外侧面、以及密封环5的内外侧面上分别设置有O型圈9,所述O型圈9抵接于缸体1的内壁以及活塞杆3上,从而避免液压油从活塞41的外侧面和缸体1的内壁之间、密封环5和缸体1的内壁、活塞杆3之间渗漏。本技术的液压避震缸的工作原理如下: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其为本技术的液压避震缸在避震前的状态图(初始状态),此时,由于活塞杆3大部分位于缸体1外,占据液压腔8的体积小,因此,密封环5上方的空气腔7体积大。当活塞杆3受到冲击并需要液压避震缸产生避震作用时,液压油的流向如说明书附图3箭头所示,此时,液压油通过肩部45和缸体1之间的间隙47进入第一过油孔46,液压油沿着活塞杆3的径向方向进入,而不是常规避震缸沿活塞杆轴向方向进入,从而改变进油方向;然后依次经过储油腔49和第二过油孔48,液压油在储油腔49中旋转上升,吸收活塞组件4下压过程中的部分能力,从而延长了液压油的活动距离,液压油最终通过第二过油孔48流至上液压腔8,使活塞组件4慢速下移,以起到阻尼作用,从而达到减震效果。由于肩部45和缸体1之间的间隙47较小,第一过油孔46的尺寸也较第二过油孔48小,从而使过油量较少,活塞组件4不会一下子下落,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避震缸,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密封盖、活塞杆、活塞组件、密封环以及压力补偿弹簧;其中,所述密封盖和缸体相配合;所述活塞杆穿过密封盖,其一端延伸入缸体内;所述活塞组件连接于活塞杆上,并位于缸体内;所述密封环亦收容于缸体内,其套设在活塞杆上,并位于密封盖和活塞组件之间;所述密封环和密封盖之间形成空气腔,密封环的另一侧形成液压腔;所述压力补偿弹簧套设在活塞杆上,其抵接于密封盖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避震缸,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密封盖、活塞杆、活塞组件、密封环以及压力补偿弹簧;其中,所述密封盖和缸体相配合;所述活塞杆穿过密封盖,其一端延伸入缸体内;所述活塞组件连接于活塞杆上,并位于缸体内;所述密封环亦收容于缸体内,其套设在活塞杆上,并位于密封盖和活塞组件之间;所述密封环和密封盖之间形成空气腔,密封环的另一侧形成液压腔;所述压力补偿弹簧套设在活塞杆上,其抵接于密封盖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避震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活塞、阀门、压簧以及挡圈;其中,所述活塞固定于活塞杆上,其远离密封环的一侧形成一肩部,肩部的侧面设有第一过油孔,靠近密封环的一侧形成第二过油孔;所述阀门和活塞相配合,两者之间形成一储油腔,第一过油孔、第二过油孔和储油腔相连通;所述挡圈卡持于活塞杆上;所述压簧抵接于挡圈和阀门之间,使阀门能沿活塞杆轴向移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避震缸,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苗军
申请(专利权)人:新昌县万合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