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9457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7: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泵,包括泵盖、叶轮、驱动叶轮的电机,泵盖设置有容置叶轮的叶轮室和连通叶轮室的水流通道,水流通道内设置有微气泡生成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水泵通过设置微气泡生成装置,省去了原先连接用的管路,便于布置,而且,水泵能够提供足够、恒定的水压,解决了日常自来水压力不足、不稳定等现象,使得微气泡生成装置能够持续正常运行,消除微气泡的应用限制,同时也加强了水泵的功能;另外,将微气泡生成装置设置在水泵的水流通道内,对水泵的改造较少,使水泵的结构得到充分利用,不影响原有水泵的安装布局,同时生成的微气泡水能得到直接使用,无需外加管道输送,减少过程损耗,大幅度提升了微气泡水的使用效果。

A water pu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泵
本技术涉及流体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水泵。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微气泡主要是指存在于水中的细微气泡,具有提高水体的含氧量、增强水体的清洁作用等效果,并且,当微气泡的直径达到纳米级时效果更佳优异。为了使得水体中含有较多的微气泡,通常会设置有微气泡生成装置,微气泡生成装置安装在输送水的管路上。当微气泡生成装置启动后,水流呈现乳白色。微气泡生成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将外界空气引入到水中进而形成气泡,然后采用文丘里效应原理对含气水流进行加速、并且在流道内设置有多层网孔板对气泡进行切割、然后膨胀释放压力处理,最终形成带微气泡水体。然而,现有的微气泡生成装置通常是采用如下方式使用:1)设置独立水箱形成微气泡水后再导入使用;2)在器具上增设专门的微气泡生成装置通道接入使用等等。这些方式不仅会影响微气泡的使用效果,而且存在管路增加布置复杂、器具体积变大、使用成本增加,限制了微气泡的应用等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水泵,设置有微气泡生成装置,可以简化管路设置,提升微气泡的使用效果,避免微气泡应用受限。本技术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水泵,包括泵盖、叶轮、驱动叶轮的电机,泵盖设置有容置叶轮的叶轮室和连通叶轮室的水流通道,水流通道内设置有微气泡生成装置。优选的,水流通道包括进水道和出水道,微气泡生成装置设置于出水道。进一步的,泵盖设置有形成出水道的出水管,出水管的自由端连接有旋盖,微气泡生成装置设置于出水管和旋盖之间。更进一步的,旋盖设置有筛孔,水流经筛孔进入进水道。优选的,泵盖设置有形成出水道的出水管,出水管的自由端转动连接有喷淋臂,微气泡生成装置设置于出水管和喷淋臂之间。进一步的,泵盖设置有将出水管与喷淋臂连接的连接管,连接管内侧配合形成出水道,连接管的内侧用于容置微气泡生成装置。更进一步的,连接管的内侧设置有凸缘,凸缘设置于连接管沿水流方向的一端,凸缘与出水管的端部夹持固定所述微气泡生成装置。进一步的,连接管的外表面延伸有过滤件,过滤件设置有过滤孔,水经过滤孔流入进水道,过滤件与连接管配合形成容置固态残渣的空腔。优选的,微气泡生成装置设置有用于进水的导向管,导向管沿水流通道延伸设置。进一步的,泵盖设置有连通水流通道的进气道,导向管设置有连通进气道的导气孔。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种水泵通过设置微气泡生成装置,省去了原先连接用的管路,便于布置,而且,水泵能够提供足够、恒定的水压,解决了日常自来水压力不足、不稳定等现象,消除微气泡的应用限制,使得微气泡生成装置能持续正常运行,充分发挥微气泡的作用;另一方面,微气泡生成装置设置在水泵上,也使得水泵的功能增加和增强,特别是应用于洗涤机、浴缸、沐足盆的水泵;再一方面,微气泡生成装置设置在水泵的水流通道内,对水泵的改造少,使得水泵的结构得到更加充分利用,减少甚至不影响原有水泵的安装布局,同时微气泡生成装置产生的微气泡水能得到直接使用,无需采用外加管道输送,减少过程损耗,大幅度提升了微气泡水的使用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水泵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水泵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水泵中微气泡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连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连接结构。本技术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如图1所示,一种水泵,包括泵盖1、叶轮、驱动叶轮的电机,泵盖1设置有容置叶轮的叶轮室2和连通叶轮室2的水流通道。常规的,日常所用的自来水的压力不足,高层住户的水压更低,使得微气泡生成装置4无法正常运行,不能充分发挥微气泡的作用。微气泡生成装置4外形呈柱状,内部结构是可以本领域所公知的现有设计。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使水泵上泵盖1的水流通道内设置有微气泡生成装置4。本实施例一种水泵通过设置微气泡生成装置4,省去了原先连接用的管路,便于布置,而且,水泵能够提供足够、恒定的水压,解决了日常自来水压力不足、不稳定等现象,消除微气泡的应用限制,使得微气泡生成装置4能持续正常运行,充分发挥微气泡的作用;另一方面,微气泡生成装置4设置在水泵上,也使得水泵的功能增加和增强,特别是应用于洗涤机、浴缸、沐足盆的水泵;再一方面,微气泡生成装置4设置在水泵的水流通道内,对水泵的改造少,使得水泵的结构得到更加充分利用,减少甚至不影响原有水泵的安装布局,同时微气泡生成装置4产生的微气泡水能得到直接使用,无需采用外加管道输送,减少过程损耗,大幅度提升了微气泡水的使用效果。对于泵盖1上的水流通道,水流通道包括进水道和出水道3,微气泡生成装置4设置在进水道和出水道3均可。微气泡生成装置4设置在进水道,可以对叶轮和叶轮室2进行清洁,减少维护。微气泡生成装置4设置在出水道3,叶轮直接提供压力,而且,方便拆装清理微气泡生成装置4,而且,水泵的进水道可以布置过滤部件,延缓微气泡生成装置4堵塞。为了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优选使微气泡生成装置4设置于出水道3。针对微气泡生成装置4设置于出水道3的情况,特给出以下实施例:实施例一:如图2所示,作为浴缸或沐足盆用的水泵,泵盖1设置有形成出水道3的出水管5,出水管5的自由端连接有旋盖12,微气泡生成装置4设置于出水管5和旋盖12之间。因而,可以通过旋盖12来固定微气泡生成装置4,当然,也可以是微气泡生成装置4将旋盖12与出水管5连接在一起。作为对实施例一的进一步拓展,可以使旋盖12设置有筛孔,水流经筛孔进入进水道,因而,旋盖12还可以防止异物进入进水道。实施例二:如图1所示,作为洗涤机、果蔬清洗机等洗涤设备用的水泵,泵盖1设置有形成出水道3的出水管5,出水管5的自由端转动连接有喷淋臂6,微气泡生成装置4设置于出水管5和喷淋臂6之间。这样既避免延长原有水泵的流动路径,又可以在拆装清理喷淋臂6的同时对微气泡生成装置4进行清理。为了使得微气泡生成装置4通用,减少对微气泡生成装置4的改造,可以使泵盖1设置有将出水管5与喷淋臂6连接的连接管7,连接管7内侧配合形成出水道3,连接管7的内侧用于容置微气泡生成装置4。也即,直接将微气泡生成装置4放入连接管7内即可,不需要对微气泡生成装置4进行改造,也不需要对喷淋臂6进行改造。为了使得微气泡生成装置4得到固定,可以使连接管7的内侧设置有凸缘,凸缘设置于连接管7沿水流方向的一端,凸缘与出水管5的端部夹持固定所述微气泡生成装置4。对于连接管7与出水管5的连接,可以是螺纹连接、卡接等,但优选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泵,包括泵盖(1)、叶轮、驱动叶轮的电机,泵盖(1)设置有容置叶轮的叶轮室(2)和连通叶轮室(2)的水流通道,其特征在于,水流通道内设置有微气泡生成装置(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泵,包括泵盖(1)、叶轮、驱动叶轮的电机,泵盖(1)设置有容置叶轮的叶轮室(2)和连通叶轮室(2)的水流通道,其特征在于,水流通道内设置有微气泡生成装置(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通道包括进水道和出水道(3),微气泡生成装置(4)设置于出水道(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盖(1)设置有形成出水道(3)的出水管(5),出水管(5)的自由端连接有旋盖(12),微气泡生成装置(4)设置于出水管(5)和旋盖(12)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盖(12)设置有筛孔,水流经筛孔进入进水道。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盖(1)设置有形成出水道(3)的出水管(5),出水管(5)的自由端转动连接有喷淋臂(6),微气泡生成装置(4)设置于出水管(5)和喷淋臂(6)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善旺石泰山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蓬江区硕泰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