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气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9447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7: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进气道,其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中设置有用于对水分和灰尘进行第一次过滤的第一过滤机构;第二腔体与第一腔体连通,第二腔体中设置有用于对水分和灰尘进行第二次过滤的第二过滤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进气道,通过设置第一过滤机构及第二过滤机构,实现了对气体的两级过滤,进而实现了对气体中水分和灰尘的充分过滤,避免了水分将滤纸打湿而造成的失效,有效提升了进气性能。

Intake p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进气道
本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进气道。
技术介绍
进气道作为进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除尘除水效果,相当于进气系统中的初级过滤器。由于进气道具有较大、较长的腔体,当雨水或水雾进入到气道内部后会沿着气道内壁流动,从而将水分从气道排水口分离出来,避免水分进入到空滤器中,从而防止空滤器中的滤纸失效。其中,如果空滤滤纸一旦被雨水附着,滤纸将失去过滤效果,从而将增大气流的阻力,影响整个进气系统的进气量,从而导致发动机动力不足。但是,现有技术中,水雾经过进气道后,仍有部分水雾及灰尘会随气流进入空滤器,不能有效去除水分,造成滤纸较早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进气道,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高水分及灰尘的过滤效率,避免滤纸被打湿而造成失效,有效提升进气性能。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进气道,其中,包括: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中设置有用于对水分和灰尘进行第一次过滤的第一过滤机构;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二腔体中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水分和灰尘进行第二次过滤的第二过滤机构。如上所述的进气道,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腔体包括旋流管和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进气口穿设在所述旋流管的出气口中,且所述旋流管的出气口的内径大于所述出气管的进气口的外径。如上所述的进气道,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出气管为锥形管,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出气管上外径较小的一端。如上所述的进气道,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排尘口。如上所述的进气道,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过滤机构包括横板和竖板,所述横板和所述竖板相互交叉连接形成格栅结构。如上所述的进气道,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腔体上设置有第二排尘口。如上所述的进气道,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腔体中设置有储水槽。如上所述的进气道,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腔体上设置有安装口,所述第一腔体固定嵌设在所述安装口中。如上所述的进气道,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腔体上设置有加强筋。如上所述的进气道,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腔体上设置有吊耳。本技术提供的进气道,通过设置第一过滤机构及第二过滤机构,实现了对气体的两级过滤,进而实现了对气体中水分和灰尘的充分过滤,避免了水分将滤纸打湿而造成的失效,有效提升了进气性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进气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进气道的主视图;图3为第一腔体的主视图;图4为图3中在A-A向的剖视图;图5为图2中在B-B向的剖视图图6为图5中在C处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00-第一腔体110-第一排尘口120-出气管130-旋流管200-第二腔体210-第二排尘口220-加强筋230-吊耳240-储水槽300-灰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进气道,其包括第一腔体100和第二腔体200,第一腔体100中设置有用于对水分和灰尘300进行第一次过滤的第一过滤机构;第二腔体200与第一腔体100连通,第二腔体200中设置有用于对水分和灰尘300进行第二次过滤的第二过滤机构。由此,依次通过两级过滤,实现了对气体中水分和灰尘300的充分过滤,避免了水分将滤纸打湿而造成的失效,有效提升了进气性能。进一步,第一腔体100包括旋流管130和出气管120,出气管120的进气口穿设在旋流管130的出气口中,且旋流管130的出气口的内径大于出气管120的进气口的外径,由此可以在旋流管130和出气管120之间形成缝隙。其中,旋流管130的结构为现有技术中的常规结构,可以将气体中的水分和灰尘300分离,分离后的灰尘300可以从旋流管130和出气管120之间的缝隙落下,同时,气体中的水分在旋流管130的管壁上凝结成水珠,并通过上述缝隙落下,由此可以实现对气体中的大部分水分和灰尘300的过滤,使较为干净的气体输入至第二腔体200中,以进行后续的第二次过滤。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所示,出气管120可以为锥形管,出气口设置在出气管120上外径较小的一端。当气体开始进入出气管120时,由于出气管120的进气口的内径小于旋流管130的内径,这使得开始进入出气管120的气体流量较小,而随着出气管120的管径逐渐增大,从而可以使由出气管120输出的气体流量增大,而由于出气管120的进气口的气体流速较高,从而也加快了对气体的输出,由此有效提升了向第二腔体200输入气体的效率。为了便于回收第一腔体100中过滤掉的灰尘300,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腔体100的底部可以设置有第一排尘口110。进一步,第二过滤机构包括横板和竖板,横板和竖板相互交叉连接形成格栅结构。格栅结构可以实现对第二腔体200中气体的分流,同时实现与气体的充分接触,使气体中剩余的水分在格栅结构上进一步凝结成水珠,从而实现了对气体中水分的充分过滤。进一步,如图2所示,第二腔体200上可以设置有第二排尘口210,以回收通过第二过滤机构过滤掉的灰尘300。进一步,如图6所示,第二腔体200中还可以设置有储水槽240,以回收由第二过滤机构过滤掉的水分。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腔体100和第二腔体200之间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但是,为了便于对第二腔体200及第一腔体100的内腔进行清理,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腔体100和第二腔体200采用分体式连接。具体地,第二腔体200上设置有安装口,第一腔体100固定嵌设在安装口中,其中,具体可以通过采用螺栓固定的形式将第一腔体100固定嵌设在第二腔体200的安装口中。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提升该进气道的结构强度,第二腔体200上可以设置有加强筋220。而为了便于对该进气道的移动和安装,如图2所示,在第二腔体200上可以设置有吊耳23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进气道,通过设置第一过滤机构及第二过滤机构,实现了对气体的两级过滤,进而实现了对气体中水分和灰尘的充分过滤,避免了水分将滤纸打湿而造成的失效,有效提升了进气性能。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技术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本技术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技术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进气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中设置有用于对水分和灰尘进行第一次过滤的第一过滤机构;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二腔体中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水分和灰尘进行第二次过滤的第二过滤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气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中设置有用于对水分和灰尘进行第一次过滤的第一过滤机构;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二腔体中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水分和灰尘进行第二次过滤的第二过滤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包括旋流管和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进气口穿设在所述旋流管的出气口中,且所述旋流管的出气口的内径大于所述出气管的进气口的外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为锥形管,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出气管上外径较小的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道,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静王方崔益珣钱时俊杨贤君张纬苏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