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升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9235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5: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举升设备,包括:液压缸、增压缸和势能回收装置;液压缸的动力输出端与负载相连接,液压缸包括有杆腔和无杆腔,有杆腔与第一压源相连通;增压缸包括多个腔体,多个腔体中的一个与无杆腔相连通,多个腔体中其他腔体中的一个与第一压源相连通;势能回收装置与增压缸相连通,以回收负载卸载时所产生的重力势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举升设备,使得负载在下降过程中所产生的势能与动能被势能回收装置回收,在需要再次举升负载时,势能回收装置释放前次回收的势能和动能,进而辅助油泵再次举升负载,有效地节约了能源。

lifting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举升设备
本技术涉及生产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举升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升降平台液压系统需要大功率电机带动大功率的油泵,然后通过液压缸把负载提升,但在负载下降的过程中,势能及其动能通过液压系统提供背压节流调速转换为热能,部分热能被液压油吸收,并带到油箱中,使得邮箱中的油液升温,油液温度升高后,粘度下降,不利于设备运行的。在相关技术中,未解决邮箱内油液超温的问题,通常采用水冷或风冷降温,但在降温的过程中,浪费和消耗了大量的能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举升设备。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举升设备,包括:液压缸、增压缸和势能回收装置;液压缸的动力输出端与负载相连接,液压缸包括有杆腔和无杆腔,有杆腔与第一压源相连通;增压缸包括多个腔体,多个腔体中的一个与无杆腔相连通,多个腔体中其他腔体中的一个与第一压源相连通;势能回收装置与增压缸相连通,以回收负载卸载时所产生的重力势能。本技术所提供的举升设备,通过设置增压缸,势能回收装置与增压缸相连通,在负载下降时,无杆腔内的介质进入到增压缸内,在传递至势能回收装置,使得负载在下降过程中所产生的势能与动能被势能回收装置回收,在需要再次举升负载时,势能回收装置释放前次回收的势能和动能,进而辅助油泵再次举升负载,有效地节约了能源;并且通过对负载下降过程中势能和动能的回收,减少了热能的转换量,进而降低了介质发热,进一步减少了能源的浪费。通过设置增压缸,使得在对没有势能回收装置的举升设备进行改造时,不需要对举升设备进行大的改动,只需将增压缸和势能回收装置接入到原有的液压回路中即可完成对原有举升设备的改造,使得对原有的举升设备的改造更加简单和便捷。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举升设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增压缸包括:缸筒、第一活塞和芯管,第一活塞与缸筒的内壁相适配,第一活塞可活动地设置于缸筒内,第一活塞包括本体和连接部,连接部呈筒状,本体与连接部的一端相连接,本体与连接部围合成容纳腔;芯管内部具有贯穿芯管的通道,芯管与第一活塞相适配且至少部分芯管设置于容纳腔内;其中,多个腔体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本体的一端与缸筒的内壁围成第一腔体,第一活塞的内壁与芯管的通道围成第二腔体。在该技术方案中,缸筒内设置活塞和芯管,第一活塞的本体的一端与缸筒的内壁围成第一腔体,第一活塞的内壁与芯管的通道围成第二腔体,当向第一腔体或第二腔体内通入一定压力的介质后,介质向第一活塞的本体施加一定的压力,进而推动第一活塞运动。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腔体与无杆腔相连通,第二腔体与第一压源相连通;多个腔体还包括第三腔体,连接部的端面、芯管的外壁与缸筒的内壁围成第三腔体,第三腔体与势能回收装置相连通。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腔体与无杆腔相连通,第二腔体与第一压源相连通,在需要举升负载时,第一压源向第二腔体内通入高压介质,进而推动活塞运动,挤压第一腔体内的介质向无杆腔流动,进而推动液压缸内的活塞举升负载;通过将第三腔体与势能回收装置相连通,使得在负载下降的过程中,无杆腔内的高压介质流入第一腔体内,介质推动第一活塞运动,进而挤压第三腔体内的介质流动至势能回收装置,实现对负载下降所产生的动能和势能的回收,当再次举升负载时,能量通过该路径再传递至无杆腔内,进而实现对负载的举升。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腔体与第一压源相连通,第三腔体与无杆腔相连通。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腔体与第一压源相连通,第三腔体与无杆腔相连通,当向第一腔体内通入一定压力的介质后,介质向第一活塞本体施加一定的压力,进而推动第一活塞运动,由于第一活塞与第三腔体的接触面积小于第一活塞与第一腔体的接触面积,所以使得第三腔体内的压力大于第一腔体内的压力,实现了对液压系统的增压,使得液压系统不再需要大功率电机和油泵进行驱动。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势能回收装置与第一腔体相连通。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势能回收装置与第一腔体相连通,实现对负载下降所产生的动能和势能的回收,当再次举升负载时,能量释放至无杆腔内,进而实现对负载的举升。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二腔体与第二压源相连通。在该技术方案中,当第二腔体内压力为0时,第一腔体内的压力与第三腔体内的压力比,等于第一活塞与第三腔体的接触面积,与第一活塞与第一腔体接触面积之比。通过设置第二腔体,当向第二腔体内通入一定压力的介质后,第二腔体内的介质向第一活塞施加的压力,与第一腔体内的介质向第一活塞施加的压力相反,进而减小了第三腔体所受到的压力,通过改变第二腔体内的压力,进而实现对第三腔体内的压力的调节,使得增压缸的高压区的压力可调控,使得增压缸的使用更加灵活、方便。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增压缸还包括:第一缸盖和第二缸盖;第一缸盖扣合于缸筒的一端,位于第一腔体一侧;第二缸盖扣合于缸筒的另一端。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缸盖和第二缸盖,第一缸盖扣合于第一腔体一侧,以封闭第一腔体,第二缸盖扣合于另一侧,以封闭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增压缸还包括:第一弹簧,第一弹簧设置于连接部内,一端与芯管相连接,另一端与本体相连接。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一端与芯管相连接,另一端与本体相连接,在实现对芯管轴向定位的同时,使得第一活塞可快速复位。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增压缸还包括: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设置在第一缸盖上,以检测第一活塞的位移。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可检测第一活塞的位移,进而根据第一活塞的位移计算出第一腔体内的压力,实现对第一腔体内的压力进行校正,使得第一腔体内的压力更加准确。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势能回收装置还包括:壳体、第二活塞和第二弹簧第二活塞可活动地设置于壳体内,活塞的一端与壳体围成第四腔体,第四腔体与增压缸相连通;第二弹簧一端与壳体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活塞的另一端相连接。在该技术方案中,负载下降时,高压介质进入第四腔体,并推动第二活塞运动,进而压紧第二弹簧,实现对势能和动能的回收,当负载需要再次上升时,第二弹簧释放,进而推动第二活塞运动,实现了对能量的二次利用。优选地,势能回收装置为多个,进而回收更多的能量。优选地,第一压源和第二压源为同一液压站,通过换向阀换向实现。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举升设备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举升设备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增压缸的示意图;其中,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增压缸,12缸筒,14第一活塞,142本体,144连接部,16第一缸盖,18第二缸盖,26第一弹簧,28位移传感器,30芯管,32第一腔体,34第二腔体,36第三腔体,4液压缸,42有杆腔,44无杆腔,5势能回收装置,52第二弹簧,54第二活塞,56第四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举升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动力输出端与负载相连接,所述液压缸包括有杆腔和无杆腔,所述有杆腔与第一压源相连通;增压缸,所述增压缸包括多个腔体,所述多个腔体中的一个与所述无杆腔相连通,所述多个腔体中其他腔体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压源相连通;势能回收装置,所述势能回收装置与所述增压缸相连通,以回收所述负载卸载时所产生的重力势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举升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动力输出端与负载相连接,所述液压缸包括有杆腔和无杆腔,所述有杆腔与第一压源相连通;增压缸,所述增压缸包括多个腔体,所述多个腔体中的一个与所述无杆腔相连通,所述多个腔体中其他腔体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压源相连通;势能回收装置,所述势能回收装置与所述增压缸相连通,以回收所述负载卸载时所产生的重力势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举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缸包括:缸筒;第一活塞,与所述缸筒的内壁相适配,所述第一活塞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缸筒内,所述第一活塞包括本体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呈筒状,所述本体与所述连接部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本体与所述连接部围合成容纳腔;芯管,其内部具有贯穿所述芯管的通道,所述芯管与所述第一活塞相适配且至少部分所述芯管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其中,所述多个腔体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本体的一端与所述缸筒的内壁围成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一活塞的内壁与所述芯管的通道围成所述第二腔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举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无杆腔相连通,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一压源相连通;所述多个腔体还包括第三腔体,所述连接部的端面、所述芯管的外壁与所述缸筒的内壁围成所述第三腔体,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国新白凤李坤鹏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格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