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隧道中用于运输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19069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隧道中用于运输的系统,其包括:轨道,沿着隧道的长度方向延伸;运输车,包括第一车体、第二车体以及设于第一和第二车体之间的可调式连接装置,以及设于第一车体和/或第二车体上驱动机构,可调式连接装置用于将第一和第二车体连接在一起,且可调式连接装置能够调节第一和第二车体之间的距离,驱动机构能够驱动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共同沿着轨道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用于在隧道内进行运输的系统能够方便且高效地在隧道内进行钢筋及管道等长度较长的物体的运输。

A system for transportation in tunne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在隧道中用于运输的系统
本技术涉及运输
,尤其涉及一种在隧道中用于运输的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近年来国家基础建设设施突飞猛进地大力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隧道工程数量最多、最复杂且发展最快的国家。在隧道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向隧道内运输建筑材料等物体,目前在隧道内用于运输物体的主要是小型叉车或推车。但是,小型叉车或推车比较适用于运输体积较小的物体,如果需要运输钢筋及管道等长度较长的物体,就会出现运输相当不便的问题,导致运输效率较低。因此,如何能够方便且高效地在隧道内进行钢筋及管道等长度较长的物体的运输,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全部或部分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在隧道内进行运输的系统,其能够方便而高效地在隧道内进行钢筋及管道等长度较长的物体的运输。本技术提供一种在隧道中用于运输的系统,其包括:轨道,沿着所述隧道的长度方向延伸;运输车,包括第一车体、第二车体以及设于第一和第二车体之间的可调式连接装置,以及设于第一车体和/或第二车体上驱动机构,所述可调式连接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一和第二车体连接在一起,且所述可调式连接装置能够调节所述第一和第二车体之间的距离,所述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共同沿着所述轨道运动。优选地,所述可调式连接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车体上的第一连接组件,以及设于所述第二车体上的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卡紧件、可滑动地设于所述第一车体上的连接件以及设于所述第一车体上的定位通孔,所述连接件能够在所述第一车体上沿着轨道的延伸方向滑动;所述连接件包括杆状调节部和固定在所述杆状调节部的一端上的接合部,杆状调节部上设有多个的调节孔,多个所述调节孔沿着所述杆状调节部的轴向依次间隔开,所述卡紧件能够在穿过所述定位通孔后穿入所述调节孔内,以限定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车体的相对滑动;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的结构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的定位通孔位于所述第二车体上;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连接件的接合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的连接件的接合部彼此相连。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连接件的接合部和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的连接件的接合部二者中的一个呈现为钩状,而二者中的另一个呈现为环状。优选地,所述第一车体和所述第二车体均包括承载板,以及设于所述承载板下方且与所述轨道相配合的车轮;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连接件可拆卸地设于所述第一车体的承载板上,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的连接件可拆卸地设于所述第二车体的承载板上。优选地,所述运输车还包括用于承托物体的多个承托构件,多个所述承托构件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车体的承载板上,且多个所述承托构件排列成一条直线,所述承托构件的上表面为向下凹陷的圆弧形。优选地,所述承载板上还设有位于所述承托构件的下方且能够驱动所述承托构件向上或向下运动的举升机构。优选地,所述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上均设有清扫机构,所述清扫机构能够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车体移动的过程中对轨道进行清扫。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车体上均设有所述驱动机构,且设于所述第一车体上的所述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和第二车体沿着所述轨道朝着第一预设方向运动,设于所述第二车体上的所述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和第二车体沿着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的反方向运动。优选地,所述轨道的两轨间距为0.4-0.8m,所述承载板的宽度为1-1.5m;且当所述承载板的宽度小于等于1.2m时,设置所述轨道的两轨间距小于等于0.6m,当所述承载板的宽度大于1.2时,设置所述轨道的两轨间距大于0.6m。根据本技术的在隧道中用于运输的系统,在轨道和运输车的配合下,运输车能够将建筑材料等物体向隧道中输送。更重要的是,由于可调式连接装置将第一和第二车体连接在一起,且可调式连接装置能够调节第一和第二车体之间的距离,当运输较长的物体时,可通过第一和第二车体来共同放置物体,并根据物体的长度来调节第一和第二车体之间的距离;当运输普通的较短小的物体时,可以将物体放在第一车体或第二车体上,两个车体共同运输也可以提高单次运输的运输量。通过上述设置,本技术的用于在隧道内进行运输的系统能够适用于运输各种类型的物体,尤其能够方便且高效地在隧道内进行钢筋及管道等长度较长的物体的运输。此外,本技术的多功能运输车结构简单,使用安全可靠,便于广泛地推广应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在隧道中用于运输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轨道;2、运输车;11、第一车体;12、第二车体;23、可调式连接装置;24、驱动机构;25、清扫机构;26、承托构件;27、举升机构;211、承载板;212、车轮;231、第一连接组件;232第二连接组件;2311、卡紧件;2312、连接件;2312a、调节部;2312b、接合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在隧道中用于运输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该系统包括轨道1和能够沿着轨道1运动的运输车2。轨道1沿着隧道的长度方向延伸。运输车2包括第一车体11、第二车体12以及设于第一和第二车体12之间的可调式连接装置23,以及设于第一车体11和/或第二车体12上驱动机构24。可调式连接装置23用于将第一和第二车体(11,12)连接在一起,且可调式连接装置23能够调节第一和第二车体(11,12)之间的距离,驱动机构24能够驱动第一车体11和第二车体12共同沿着轨道1运动。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运输需要设置多个车体,并通过多个可调式连接装置23将各个车体连接起来,以进行钢筋及管道等长度较长的物体的运输。根据本技术的在隧道中用于运输的系统,在轨道1和运输车2的配合下,运输车2能够将建筑材料等物体向隧道中输送。更重要的是,由于可调式连接装置23将第一和第二车体12连接在一起,且可调式连接装置23能够调节第一和第二车体12之间的距离,当运输较长的物体时,可通过第一和第二车体(11,12)来共同放置物体,并根据物体的长度来调节第一和第二车体(11,12)之间的距离;当运输普通的较短小的物体时,可以将物体放在第一车体11或第二车体12上,两个车体共同运输也可以提高单次运输的运输量。通过上述设置,本技术的用于在隧道内进行运输的系统能够适用于运输各种类型的物体,尤其能够方便且高效地在隧道内进行钢筋及管道等长度较长的物体的运输。在本实施例中,可调式连接装置23包括设于第一车体11上的第一连接组件231,以及设于第二车体12上的第二连接组件232。第一连接组件231包括卡紧件2311、可滑动地设于第一车体11上的连接件2312以及设于第一车体11上的定位通孔(图中未示出),连接件2312能够在第一车体11上沿着轨道1的延伸方向滑动;连接件2312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在隧道中用于运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沿着所述隧道的长度方向延伸;运输车,包括第一车体、第二车体以及设于第一和第二车体之间的可调式连接装置,以及设于第一车体和/或第二车体上驱动机构,所述可调式连接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一和第二车体连接在一起,且所述可调式连接装置能够调节所述第一和第二车体之间的距离,所述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共同沿着所述轨道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隧道中用于运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沿着所述隧道的长度方向延伸;运输车,包括第一车体、第二车体以及设于第一和第二车体之间的可调式连接装置,以及设于第一车体和/或第二车体上驱动机构,所述可调式连接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一和第二车体连接在一起,且所述可调式连接装置能够调节所述第一和第二车体之间的距离,所述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共同沿着所述轨道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式连接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车体上的第一连接组件,以及设于所述第二车体上的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卡紧件、可滑动地设于所述第一车体上的连接件以及设于所述第一车体上的定位通孔,所述连接件能够在所述第一车体上沿着轨道的延伸方向滑动;所述连接件包括杆状调节部和固定在所述杆状调节部的一端上的接合部,杆状调节部上设有多个的调节孔,多个所述调节孔沿着所述杆状调节部的轴向依次间隔开,所述卡紧件能够在穿过所述定位通孔后穿入所述调节孔内,以限定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车体的相对滑动;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的结构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的定位通孔位于所述第二车体上;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连接件的接合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的连接件的接合部彼此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连接件的接合部和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的连接件的接合部二者中的一个呈现为钩状,而二者中的另一个呈现为环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体和所述第二车体均包括承载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艳荣高雪云刘智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西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