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工作器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8626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手持工作器械如马达锯、磨切机或类似器械具有一个内燃机马达(2)用于驱动刀具并具有一个手持装置(4)用于导引工作器械。手持装置(4)通过防振元件(20,21,22,23,24,34,44)与内燃机马达(2)连接,其中振动阻尼系统包括至少一个防振元件(20,21,22,23,24,34,44)。为了在每个运行范围里实现良好的减振和足够的导向刚度而规定,所述防振元件(24,34,44)在至少一个振动方向(x,y,z)上在一个给定的频率范围(13)里在第一状态(25,35,45)具有第一特性曲线(54,65)而在第二状态(26,36,46)具有第二特性曲线(55,66)并且所述防振元件(24,34,44)可以在第一状态(25,35,45)与第二状态(26,36,46)之间转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如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手持加工器械,如马达锯、磨切机或类似器械。
技术介绍
由US 4,138,812已知一个马达锯,其手持装置通过防振元件与外壳连接,在外壳里面设置内燃机马达。对于这种工作器械由手持装置和马达单元构成的振动系统的固有振动在空载转速区为40赫兹至50赫兹。由此使手持振动增加。因为在通过工作器械工作时必需保证足够的导引刚度,因此防振元件不能太软地构成,以实现较低的固有频率。但是防振元件也不能太硬地构成,因为这可能导致固有频率在刀具激励范围里或在第一顺序工作范围里偏移。由此可能出现整体上变差的振动阻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实现一种上述形式的工作器械,它在足够的导向刚度情况下具有良好的减振功能。这个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的工作器械得以实现。由于能够使防振元件在第一与第二特性曲线之间转换,所以可以这样切换特性曲线,使工作器械的振幅在给定的频率范围里下降,因此使手持装置上的振动减小。通过转换防振元件使特性曲线在给定频率范围里的变化不影响在其它振动范围里的减振。转换性能够分别选择具有更有利特性曲线的状态。所述防振元件有利地根据马达转速转换。因为工作器械的固有振动由与转速相关的马达振动激励,通过根据马达转速转换防振元件能够实现良好地适配特性曲线并由此对固有振动实现弹簧和减振效果,因此可以使所产生的振动最好在工作器械的各运行范围里保持较小。在此给定的频率范围尤其包括内燃机马达在空载时的工作器械振动频率。由此可以明显减小在空载时产生的固有振动,而不会使工作器械在其它转速范围里的振动特性变差。在此所述防振元件尤其这样构成,使它在第一状态尽可能无作用力地耦联并由此对减振系统的减振特性只有轻微的影响。在有利的改进方案中规定,所述防振元件包括一个可弹性变形的负压体或负压容器,其内室连接在一个负压源上。在此所述负压容器起到促使当前防振元件在两个特性曲线之间交换的作用。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负压容器由波纹套构成。在此对波纹套可以理解为一个结构部件,它具有一个由柔性或弹性材料制成的空心壁,空心壁包围最好充满空气的内室。波纹套的高弹性只需要微小的压差即可造成相应的变形。通过微小的负压能够使波纹套这样多地被抽缩,因此产生有效的减振。在一个有利的变型中所述负压容器是特别扁平的负压罐,它最好由塑料制成,但是也可以由薄板或类似材料制成。该负压罐在压差作用下基本上只在一个方向上变形,而它在所有其它的空间方向上基本上是刚性的。在变形方向上可以调节出一个有针对性的且不同的减振,而由于在其余空间方向上的刚性使防振元件是相应刚性的。在这些不变的方向上得到一个高的导向精度。所述内燃机马达尤其具有一个吸入通道,在通道中设置一个节流部件,其中吸入通道的负压源在节流部件的下游。在内燃机马达空载时节流部件关闭,因此节流部件下游产生一个负压。这个负压用于从波纹套内室中抽出空气。吸出的空气使波纹套的空心壁向一起抽缩,其中尤其是波纹套的褶皱相互顶靠。相互顶靠的褶皱根据设计结构使摩擦增加并由此使减振效果增加和/或使部件刚性增加。波纹套的一端最好与内燃机马达连接而波纹套的另一端与手持装置连接。所述防振元件包括一个弹性元件是有利的。在此规定,弹性元件的一端与波纹套的一端连接而弹性元件和波纹套的另一端与内燃机马达或手持装置连接。在第一状态,当在吸入通道中不产生负压时,手持装置通过波纹套与内燃机马达软耦联。在这种状态防振元件具有一个第一特性曲线。在此防振元件的弹簧和减振作用非常小。当关闭节流阀时空气从波纹套中被吸出,由此使波纹套抽缩在一起,这个行程由弹性元件补偿。如果弹性元件在两侧固定夹紧,则使波纹套与弹性元件串联接通,这将增加减振效果。在这种状态防振元件具有第二特性曲线。在此弹性元件是一个螺旋弹簧、一个橡胶弹簧和/或一个板簧是适宜的。但是弹性元件是一个插销也是适宜的。该插销尤其在波纹套的活动方向上可动地支承。所述防振元件设置在一个与内燃机马达连接的结构部件与一个与手持装置连接的结构部件之间的缝隙里面,其中所述插销在防振元件的第二状态搭接缝隙。由此使减振效果在第二状态在波纹套插销的纵向并在垂直于插销的平面里通过插销本身起作用。在此可以在不同的活动方向上实现不同的减振效果。在一个有利的实施例中负压容器的内室由减振材料充满。在建立负压时负压容器的内室变小,其结果是使减振材料被挤压在一起。在松散状态减振材料没有或只有很小的减振作用。通过增加负压容器的变形并由此增加减振材料的压缩率提高其减振效果,由此通过简单的措施得到有效的减振控制。所述减振材料由颗粒构成是优选的。减振效果基本上通过颗粒之间的摩擦产生。在长的运行间隔上可靠地得到颗粒的摩擦效果和由此产生的减振效果。在一个有利的改进方案中在负压容器内室与负压源之间、尤其是在内室与通向内室的接头之间设置一个过滤元件。例如由于颗粒之间的摩擦可能产生的减振材料磨损可靠地与负压源远离。因此避免污染。在一个优选的改进方案中在负压容器内侧具有一个线性导引的导向元件,其中导向元件尤其由过滤元件构成。相应结构的减振元件的柔性减振效果可以通过简单的措施限制在一个轴向上,而垂直于轴向得到一个基本上刚性的导向。所述防振元件具有至少两个相邻的摩擦面是适宜的,其中设置负压容器用于控制摩擦面的压紧力。在此负压容器本身不起到减振元件的作用,而是作为激励器使两个摩擦面可变化的挤压。根据产生的负压得到摩擦减振效果的良好重复性。在一个有利的实施例中摩擦面由一个缸体和一个摩擦地包围缸体的夹紧夹子构成,其中负压容器设置在夹紧夹子的两个侧腿之间。在缸体元件的轴向得到一种衰减的活动性。通过弹性的、在各面包围缸体的夹紧夹子在只有微小的调节力时得到一个大的摩擦效果。可以总体上节省空间和费用地实现这个结构。在一个适宜的变型中所述摩擦面由至少两个且尤其由多个层合式覆层的摩擦板构成,其中负压容器用于控制摩擦板的压紧力。在给定的供使用的负压的条件下并在给定的尺寸和与此相关的负压容器有效性条件下以简单的方式通过一定数量的层合式上下覆层的摩擦板可以在结构上调节出所期望的减振效果。在减振元件的两侧各设置一个铰链且尤其是一个球铰链是有利的。在两个铰链之间具有一个作用线,在作用线上防振元件起作用。横向力远离。防振元件的作用精确地限制在给定的建立方向上。附图说明下面借助于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中图1为马达锯的示意侧视图,图2为曲线图,它示出频率上固有振动的振幅,图3示出一个防振元件在第一状态的示意图,图4示出图3中在第二状态的防振元件,图5示出一个防振元件在第一状态的示意图,图6示出图5中在第二状态的防振元件,图7示出一个防振元件在第一状态的示意图,图8示出图7中在第二状态的防振元件,图9以俯视图示出图8中的防振元件,图10和11示出图7中的防振元件的实施变型示意图,图12为曲线图,它示出在频率上的固有振动振幅,图13示出按照图3和4的防振元件24的变型,它在卸压状态充满颗粒,图14示出在负压作用下图13的结构,图15以立体分解图示出防振元件的另一变型,它具有一个缸体元件和一个负压控制的夹紧夹子,图16示出图15结构的横截面图,图17以立体分解图示出防振元件的一个实施例,它具有一个负压罐和层合式覆层的摩擦板,图18示出图17结构的装配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持工作器械,如马达锯、磨切机或类似器械,具有一个内燃机马达(2)用于驱动刀具并具有一个手持装置(4)用于导引工作器械,其中手持装置(4)通过一个防振元件(20,21,22,23,24,34,44)与内燃机马达(2)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振元件(24,34,44)在至少一个振动方向(x,y,z)上在一个给定的频率范围(13)里在第一状态(25,35,45)具有第一特性曲线(54,65)而在第二状态(26,36,46)具有第二特性曲线(55,66)并且所述防振元件(24,34,44)可以在第一状态(25,35,45)与第二状态(26,36,46)之间转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门策尔H卢克斯M施密德G沃尔夫
申请(专利权)人: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