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揽墩间的系揽力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8388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系揽墩间的系揽力测量装置,在数个并排布置的系缆墩上均布置系缆钩或系缆柱,用揽绳圈住两个及以上系缆钩或系揽柱,该测量装置位于揽绳上,包括面板,所述面板上设有上测量单元和下测量单元,缆绳与上测量单元连接,下测量单元通过连接绳与船舶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基于系揽墩间的系揽力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充分利用并排布置的数个系揽墩监测系揽力,具有减少单个系揽墩上的受力的优点,且可以在揽绳无损伤的情况下,直接测量揽绳的拉力。

Measur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tie-up force based on tie-up pi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系揽墩间的系揽力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基于系揽墩间的系揽力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属于测量领域。
技术介绍
调查资料表明,进入2011年后,关于系缆的安全事故数目不断增加,年平均发生数目在20起以上,且随着船舶货运的发展和传播航行量的增加,事故发生的概率在逐年增加。因此可以看出,在经济和贸易发展的同时,船舶系缆工作的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需要对系缆设施的各项指标进行精确的实时监控,提高安全系数和强化预警能力。系揽力作为系缆设施受力的评价的重要参数,其数值的高低和变化快慢程度都与船舶系缆安全直接相关,是安全工作的重点之一。现有系揽力的测量方式,主要针对单个系揽柱上的单根揽绳,使用所专利技术/设计的夹具,以通过横向挤压紧绷的系揽索,使其产生横向位移并由力传感器记录所需的挤压力,最后经过一系列换算得到揽绳的拉力。这样的测量方法和装置的设计思路虽然可以测量系揽力,但却存在自动化程度较低、实施难度较大和测量对象单一等缺点。首先,在船舶停靠时,通常会使用多条揽绳同时系住船只,这就需要工作人员使用装置逐条进行测量,或者使用具有实时监测功能的装置在每一条揽绳上进行布置,这样的做法缺乏经济考虑且不方便。其次,多个现有装置功能单一,港工建筑物的系揽柱或系缆沟通常为并排布置,其设置间距多为7~12m间,有可能从相隔较近的一组系缆点牵引出多条揽绳,而现有装置缺少对多股揽绳的集束能力,不能有效的执行系缆任务。最后,揽绳承受的系揽力可能随着周围极端环境的突然变化而急剧增加,如巨浪、飓风等,因此当系揽力超过阈值时,装置需具有报警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系揽墩间的系揽力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充分利用并排布置的数个系揽墩监测系揽力,具有减少单个系揽墩上的受力的优点,且可以在揽绳无损伤的情况下,直接测量揽绳的拉力。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基于系揽墩间的系揽力测量装置,在数个并排布置的系缆墩上均布置系缆钩或系缆柱,用揽绳圈住两个及以上系缆钩或系揽柱,该测量装置位于揽绳上,包括面板,所述面板上设有上测量单元和下测量单元,缆绳与上测量单元连接,下测量单元通过连接绳与船舶连接。作为优选,所述上测量单元包含第一上滑轮和第二上滑轮,在第一上滑轮和第二上滑轮的下方分别设有边铆孔,在两个边铆孔之间设有正铆孔,在正铆孔上面安装有角钢,角钢上插入第一螺栓,在边铆孔中插入第二螺栓,在正铆孔中插入第三螺栓,第三螺栓端部设有第一力传感器,缆绳依次穿过第一上滑轮和第二上滑轮;旋转第三螺栓,第一力传感器顶住缆绳,通过第一力传感器读取缆绳系缆力。边铆孔的上部高度与第一上滑轮和第二上滑轮的轮槽(凹槽)底部高度相差为单根揽绳的直径,可在揽绳紧绷状态时不会对滑轮造成额外的挤压力,且在揽绳较为松弛的时候揽绳不会掉出轮槽。作为优选,第三螺栓包含套筒和内螺杆,所述套筒设有外螺纹和内螺纹,第一力传感器安装在内螺杆端部,在内螺杆和套筒的端部均设有可插入钢制杆的通孔,通过钢制杆带动套筒和内螺杆旋转。相比单独采用螺栓,由于该部分有将装置固定在揽绳的某个位置以避免晃动的功能,采用套筒与内螺杆相结合的结构,可以避免长期使用单螺杆固定而对末端装配的力传感器的损耗。且该结构形式空间布置紧凑,易更换部件,方便模块化生产组装。作为优选,所述下测量单元包含下滑轮和弧形滑块,下滑轮和弧形滑块安装在安装板上,所述下滑轮和安装板通过下滑轮轴安装在面板上,弧形滑块与压缩材料连接,压缩材料与第二力传感器连接,连接绳套在弧形滑块上,连接绳通过挤压弧形滑块,从而将压力传递给压缩材料,通过第二力传感器测得连接绳的系缆力。弧形滑块是半曲凹槽式构件,底部有直杆直接插入方形护木,并于下滑轮刚接,可以整体跟随下滑轮转动,这样可以保证力传感器始终正对揽绳方向。第二力传感器埋入方形护木,揽绳的拉力通过绳槽弧形滑块底部的直杆,经过同样埋入护木的压缩材料传递至力传感器。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板的端部安装有夹具,连接绳穿过弧形滑块后在夹具处收束。作为优选,所述弧形滑块与电路上接触点连接,在安装板上安装有电路下接触点,电路上接触点和电路下接触点分别与报警器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力传感器和第二力传感器均与无线发射模块连接,无线发射模块与无线接收模块连接,无线接收模块与中控室连接,将第一力传感器和第二力传感器的数值传输给中控室。作为优选,所述无线发射模块与手机信号连接,将第一力传感器和第二力传感器的数值传送给监控人。一种基于系揽墩间的系揽力测量装置的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缆绳穿过第一上滑轮和第二上滑轮,两端分别与系缆柱连接,旋转第三螺栓,第一力传感器顶住缆绳;(2)安装第二力传感器,连接绳穿过弧形滑块,通过夹具处收束,连接绳的两端与船舶连接;(3)读取第一力传感器和第二力传感器的数值;(4)若电路上接触点和电路下接触点接触,报警器报警,连接绳或缆绳所受的力超过阈值。在本专利技术中,一种用于监测系揽墩所受系揽力的方法,包括所设计的监测装置,所述监测方法为使用所设计的装置,对环绕在多个系揽墩上的揽绳进行实时监测,并在系揽力达到阈值时进行预警,同时可以通过装置的滑轮调整最佳受力状态;所述装置由两个滑轮组、两个测力装置、一个预警装置和一个束绳装置。充分利用并排布置的数个系揽墩监测系揽力,具有减少单个系揽墩上的受力的优点,且可以在揽绳无损伤的情况下,直接测量揽绳的拉力,两个测力装置的数据可以互相校对,由此提高了监测精度,并能在系揽力超过阈值时报警,因此具有安全性高、实效性强的优势。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方案将监测设备设置好之后,可以在揽绳上发生横向运动,这个时候揽绳是紧绷的,通过旋转钢制杆,将内螺栓向揽绳方向推进,力传感器受到挤压测出这一段揽绳的张力,换算出其系揽力。当船舶拉扯揽绳,系揽力通过弧形滑块传递至压缩材料上产生变形,电路上接触点和电路下接触点距离缩短,力达到阈值时电路上接触点和电路下接触点接触,电路连通,报警器发出警报。这样,就可以及时掌握揽绳的受力情况,当应力达到警戒值时,工作人员得到警报,提前采取措施,消除隐患,保障安全。在本专利技术中,两个测力装置的数据计算方法:当揽绳处于紧绷状态,且装置可以在揽绳上做横向运动时,读取第一力传感器和第二力传感器数据,分别记为ɑ,b。则系于系揽墩上的揽绳拉力为:则标定时,改变系揽墩的揽绳与系船揽绳的夹角,若上式恒成立,则装置的精度达到要求。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基于系揽墩间的系揽力测量装置,充分利用并排布置的数个系揽墩监测系揽力,具有减少单个系揽墩上的受力的优点,且可以在揽绳无损伤的情况下,直接测量揽绳的拉力,保障了测量精度。且由于有两个测力装置的数据,可以互相校对,由此提高了监测精度,同时测量系揽墩上揽绳的拉力、船体上揽绳的拉力,并能在系揽力超过阈值时报警,因此具有安全性高、实效性强的优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测试方法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正面实装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背面实装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装置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上部测力系统的分解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上部测力系统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下部测力与预警系统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1中各个标记所对应的名称分别为:系揽墩(1-1)、系缆钩或系揽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系揽墩间的系揽力测量装置,在数个并排布置的系缆墩上均布置系缆钩或系缆柱,用揽绳圈住两个及以上系缆钩或系揽柱,该测量装置位于揽绳上,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所述面板上设有上测量单元和下测量单元,缆绳与上测量单元连接,下测量单元通过连接绳与船舶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系揽墩间的系揽力测量装置,在数个并排布置的系缆墩上均布置系缆钩或系缆柱,用揽绳圈住两个及以上系缆钩或系揽柱,该测量装置位于揽绳上,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所述面板上设有上测量单元和下测量单元,缆绳与上测量单元连接,下测量单元通过连接绳与船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系揽墩间的系揽力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测量单元包含第一上滑轮和第二上滑轮,在第一上滑轮和第二上滑轮的下方分别设有边铆孔,在两个边铆孔之间设有正铆孔,在正铆孔上面安装有角钢,角钢上插入第一螺栓,在边铆孔中插入第二螺栓,在正铆孔中插入第三螺栓,第三螺栓端部设有第一力传感器,缆绳依次穿过第一上滑轮和第二上滑轮;旋转第三螺栓,第一力传感器顶住缆绳,通过第一力传感器读取缆绳系缆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系揽墩间的系揽力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三螺栓包含套筒和内螺杆,所述套筒设有外螺纹和内螺纹,第一力传感器安装在内螺杆端部,在内螺杆和套筒的端部均设有可插入钢制杆的通孔,通过钢制杆带动套筒和内螺杆旋转。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系揽墩间的系揽力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测量单元包含下滑轮和弧形滑块,下滑轮安装在安装板上,弧形滑块通过直杆插入在方形护木的凹槽内,凹槽正对下滑轮中心,方形护木与下滑轮固定连接,跟随下滑轮转动,所述下滑轮和安装板通过下滑轮轴安装在面板上,直杆与压缩材料连接,压缩材料与第二力传感器连接,连接绳套在弧形滑块上,连接绳通过挤压弧形滑块,从而将压力传递给压缩材料,通过第二力传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俊胡少伟叶宇霄范向前喻江陈徐东董茂干明攀刘妙燕
申请(专利权)人: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