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海钻井采油树移运吊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78593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钻井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深海钻井采油树移运吊机,可使得采油树吊运的过程中比较平稳;可防止采油树在吊运的过程中发生掉落;包括横板、两组左立柱、两组右立柱、左底板、右底板、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左固定板、右固定板、滑动板、移动板、左连接板、右连接板、第一卷线筒和第一拉绳,第一电机右部输出端设置有第一传动轴,第二电机左部输出端设置有第二传动轴,第二传动轴与左贯通孔和右贯通孔内侧壁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左滚珠轴承和第一右滚珠轴承;还包括第二卷线筒和第二拉绳,第二拉绳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挂钩;还包括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一锁紧杆和第二锁紧杆。

A Deep-sea Drilling and Production Tree Transport Cra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海钻井采油树移运吊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钻井附属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深海钻井采油树移运吊机。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深海钻井采油树移运吊机是一种用于深海钻井过程中对采油树进行吊运的辅助装置,其在钻井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深海钻井采油树移运吊机包括横板、两组左立柱、两组右立柱、左底板、右底板、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左固定板、右固定板、滑动板、移动板、左连接板、右连接板、第一卷线筒和第一拉绳,两组左立柱顶端分别与横板底端左前侧和左后侧连接,两组左立柱底端分别与左底板顶端前半区域和后半区域连接,两组右立柱顶端分别与横板底端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两组右立柱底端分别与右底板顶端前半区域和后半区域连接,横板顶端纵向设置有方形通孔,滑动板底端穿过方形通孔并与移动板顶端中央区域连接,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底端分别与横板顶端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连接,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左侧壁中央区域分别横向设置有左转动孔和右转动孔,第一电机安装在横板顶端左半区域,第一电机右部输出端设置有第一传动轴,第一传动轴外侧壁中央区域设置有外螺纹,第一传动轴右端穿过左转动孔并插入至右转动孔内,滑动板螺装套设在第一传动轴外侧,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顶端分别与移动板底端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连接,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左侧壁中央区域分别横向设置有左贯通孔和右贯通孔,第二电机安装在右连接板右侧,第二电机左部输出端设置有第二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左端穿过右贯通孔并插入至左贯通孔内,第二传动轴与左贯通孔和右贯通孔内侧壁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左滚珠轴承和第一右滚珠轴承,第一卷线筒固定套设在第二传动轴外侧,第一拉绳一端缠绕在第一卷线筒上,第一拉绳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挂钩;现有的深海钻井采油树移运吊机使用时,工作人员把采油树挂置在第一挂钩上,把第二电机通电,第二电机驱动第二传动轴转动,第二传动轴带动第一卷线筒转动,第一拉绳在第一卷线筒上缠绕,通过第一挂钩把采油树吊起,采油树吊运到一定的高度时,把第一电机通电,第一电机驱动第一传动轴转动,第一传动轴转动的过程中带动滑动板在方形通孔内左右滑动,可将采油树吊运到指定区域;现有的深海钻井采油树移运吊机使用中发现,采油树吊运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左右晃动,导致其使用稳定性较差;采油树吊运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掉落,导致其使用安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使得采油树吊运的过程中比较平稳,提高使用稳定性;可防止采油树在吊运的过程中发生掉落,提高使用安全性的深海钻井采油树移运吊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深海钻井采油树移运吊机,包括横板、两组左立柱、两组右立柱、左底板、右底板、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左固定板、右固定板、滑动板、移动板、左连接板、右连接板、第一卷线筒和第一拉绳,两组左立柱顶端分别与横板底端左前侧和左后侧连接,两组左立柱底端分别与左底板顶端前半区域和后半区域连接,两组右立柱顶端分别与横板底端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两组右立柱底端分别与右底板顶端前半区域和后半区域连接,横板顶端纵向设置有方形通孔,滑动板底端穿过方形通孔并与移动板顶端中央区域连接,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底端分别与横板顶端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连接,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左侧壁中央区域分别横向设置有左转动孔和右转动孔,第一电机安装在横板顶端左半区域,第一电机右部输出端设置有第一传动轴,第一传动轴外侧壁中央区域设置有外螺纹,第一传动轴右端穿过左转动孔并插入至右转动孔内,滑动板螺装套设在第一传动轴外侧,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顶端分别与移动板底端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连接,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左侧壁中央区域分别横向设置有左贯通孔和右贯通孔,第二电机安装在右连接板右侧,第二电机左部输出端设置有第二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左端穿过右贯通孔并插入至左贯通孔内,第二传动轴与左贯通孔和右贯通孔内侧壁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左滚珠轴承和第一右滚珠轴承,第一卷线筒固定套设在第二传动轴外侧,第一拉绳一端缠绕在第一卷线筒上,第一拉绳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挂钩;还包括第二卷线筒和第二拉绳,所述第二卷线筒固定套设在第二传动轴外侧右半区域,所述第二拉绳一端缠绕固定在第二卷线筒上,第二拉绳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挂钩;还包括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一锁紧杆和第二锁紧杆,所述第一挂钩顶端右半区域和第二挂钩顶端左半区域分别纵向设置有第一伸缩孔和第二伸缩孔,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顶端分别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底端中央区域连接,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底端分别与第一挂钩顶端右半区域和第二挂钩顶端左半区域连接,所述第一锁紧杆顶端依次穿过第一伸缩孔和第一弹簧并与第一挡板底端中央区域连接,所述第二锁紧杆顶端依次穿过第二伸缩孔和第二弹簧并与第二挡板底端中央区域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深海钻井采油树移运吊机,还包括左滑轨、右滑轨、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所述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顶端分别与左底板和右底板底端中央区域连接,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分别可滑动固定在左滑轨和右滑轨上。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深海钻井采油树移运吊机,还包括第一拉环和第二拉环,所述第一拉环和第二拉环底端分别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顶端中央区域连接,第一拉环和第二拉环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防滑垫和第二防滑垫。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深海钻井采油树移运吊机,还包括辅助板,所述辅助板顶端与移动板底端中央区域连接,辅助板左侧壁中央区域横向设置有连通孔,第二传动轴穿过连通孔并与连通孔内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滚珠轴承。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深海钻井采油树移运吊机,左拉绳和右拉绳上靠近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一端分别设置有左限位块和右限位块。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深海钻井采油树移运吊机,第一传动轴与左转动孔和右转动孔内侧壁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三左滚珠轴承和第三右滚珠轴承。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深海钻井采油树移运吊机,还包括上稳定杆和下稳定杆,所述上稳定杆和下稳定杆左端分别与右连接板右侧壁上半区域和下半区域连接,上稳定杆和下稳定杆右端分别与第二电机顶端和底端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深海钻井采油树移运吊机,还包括隔板,滑动板顶端与隔板底端中央区域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深海钻井采油树移运吊机,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顶端与第一电机底端连接,安装板底端与横板顶端左半区域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深海钻井采油树移运吊机,还包括限位杆,滑动板左侧壁中央区域横向设置有限位孔,所述限位杆左端与方形通孔内左侧壁中央区域连接,限位杆右端穿过限位孔并与方形通孔内右侧壁中央区域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工作人员把采油树挂置在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上,把第二电机通电,第二电机驱动第二传动轴转动,第二传动轴带动第一卷线筒和第二卷线筒转动,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分别在第一卷线筒和第二卷线筒上缠绕,通过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把采油树吊起,采油树吊运到一定的高度时,把第一电机通电,第一电机驱动第一传动轴转动,第一传动轴转动的过程中带动滑动板在方形通孔内左右滑动,可将采油树吊运到指定区域,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的配合使用可使得采油树吊运的过程中比较平稳,提高使用稳定性;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处于初始状态时,第一锁紧杆和第二锁紧杆对挂置在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上的采油树起到限位锁紧的作用,可防止采油树在吊运的过程中发生掉落,提高使用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是横板、滑动板和限位杆的连接示意俯视图;图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深海钻井采油树移运吊机,包括横板(1)、两组左立柱(2)、两组右立柱(3)、左底板(4)、右底板(5)、第一电机(6)、第二电机(7)、左固定板(8)、右固定板(9)、滑动板(10)、移动板(11)、左连接板(12)、右连接板(13)、第一卷线筒(14)和第一拉绳(15),两组左立柱(2)顶端分别与横板(1)底端左前侧和左后侧连接,两组左立柱(2)底端分别与左底板(4)顶端前半区域和后半区域连接,两组右立柱(3)顶端分别与横板(1)底端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两组右立柱(3)底端分别与右底板(5)顶端前半区域和后半区域连接,横板(1)顶端纵向设置有方形通孔,滑动板(10)底端穿过方形通孔并与移动板(11)顶端中央区域连接,左固定板(8)和右固定板(9)底端分别与横板(1)顶端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连接,左固定板(8)和右固定板(9)左侧壁中央区域分别横向设置有左转动孔和右转动孔,第一电机(6)安装在横板(1)顶端左半区域,第一电机(6)右部输出端设置有第一传动轴(16),第一传动轴(16)外侧壁中央区域设置有外螺纹,第一传动轴(16)右端穿过左转动孔并插入至右转动孔内,滑动板(10)螺装套设在第一传动轴(16)外侧,左连接板(12)和右连接板(13)顶端分别与移动板(11)底端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连接,左连接板(12)和右连接板(13)左侧壁中央区域分别横向设置有左贯通孔和右贯通孔,第二电机(7)安装在右连接板(13)右侧,第二电机(7)左部输出端设置有第二传动轴(17),第二传动轴(17)左端穿过右贯通孔并插入至左贯通孔内,第二传动轴(17)与左贯通孔和右贯通孔内侧壁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左滚珠轴承(18)和第一右滚珠轴承(19),第一卷线筒(14)固定套设在第二传动轴(17)外侧,第一拉绳(15)一端缠绕在第一卷线筒(14)上,第一拉绳(15)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挂钩(2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卷线筒(21)和第二拉绳(22),所述第二卷线筒(21)固定套设在第二传动轴(17)外侧右半区域,所述第二拉绳(22)一端缠绕固定在第二卷线筒(21)上,第二拉绳(22)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挂钩(23);还包括第一弹簧(24)、第二弹簧(25)、第一挡板(26)、第二挡板(27)、第一锁紧杆(28)和第二锁紧杆(29),所述第一挂钩(20)顶端右半区域和第二挂钩(23)顶端左半区域分别纵向设置有第一伸缩孔和第二伸缩孔,所述第一弹簧(24)和第二弹簧(25)顶端分别与第一挡板(26)和第二挡板(27)底端中央区域连接,第一弹簧(24)和第二弹簧(25)底端分别与第一挂钩(20)顶端右半区域和第二挂钩(23)顶端左半区域连接,所述第一锁紧杆(28)顶端依次穿过第一伸缩孔和第一弹簧(24)并与第一挡板(26)底端中央区域连接,所述第二锁紧杆(29)顶端依次穿过第二伸缩孔和第二弹簧(25)并与第二挡板(27)底端中央区域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海钻井采油树移运吊机,包括横板(1)、两组左立柱(2)、两组右立柱(3)、左底板(4)、右底板(5)、第一电机(6)、第二电机(7)、左固定板(8)、右固定板(9)、滑动板(10)、移动板(11)、左连接板(12)、右连接板(13)、第一卷线筒(14)和第一拉绳(15),两组左立柱(2)顶端分别与横板(1)底端左前侧和左后侧连接,两组左立柱(2)底端分别与左底板(4)顶端前半区域和后半区域连接,两组右立柱(3)顶端分别与横板(1)底端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两组右立柱(3)底端分别与右底板(5)顶端前半区域和后半区域连接,横板(1)顶端纵向设置有方形通孔,滑动板(10)底端穿过方形通孔并与移动板(11)顶端中央区域连接,左固定板(8)和右固定板(9)底端分别与横板(1)顶端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连接,左固定板(8)和右固定板(9)左侧壁中央区域分别横向设置有左转动孔和右转动孔,第一电机(6)安装在横板(1)顶端左半区域,第一电机(6)右部输出端设置有第一传动轴(16),第一传动轴(16)外侧壁中央区域设置有外螺纹,第一传动轴(16)右端穿过左转动孔并插入至右转动孔内,滑动板(10)螺装套设在第一传动轴(16)外侧,左连接板(12)和右连接板(13)顶端分别与移动板(11)底端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连接,左连接板(12)和右连接板(13)左侧壁中央区域分别横向设置有左贯通孔和右贯通孔,第二电机(7)安装在右连接板(13)右侧,第二电机(7)左部输出端设置有第二传动轴(17),第二传动轴(17)左端穿过右贯通孔并插入至左贯通孔内,第二传动轴(17)与左贯通孔和右贯通孔内侧壁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左滚珠轴承(18)和第一右滚珠轴承(19),第一卷线筒(14)固定套设在第二传动轴(17)外侧,第一拉绳(15)一端缠绕在第一卷线筒(14)上,第一拉绳(15)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挂钩(2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卷线筒(21)和第二拉绳(22),所述第二卷线筒(21)固定套设在第二传动轴(17)外侧右半区域,所述第二拉绳(22)一端缠绕固定在第二卷线筒(21)上,第二拉绳(22)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挂钩(23);还包括第一弹簧(24)、第二弹簧(25)、第一挡板(26)、第二挡板(27)、第一锁紧杆(28)和第二锁紧杆(29),所述第一挂钩(20)顶端右半区域和第二挂钩(23)顶端左半区域分别纵向设置有第一伸缩孔和第二伸缩孔,所述第一弹簧(24)和第二弹簧(25)顶端分别与第一挡板(26)和第二挡板(27)底端中央区域连接,第一弹簧(24)和第二弹簧(25)底端分别与第一挂钩(20)顶端右半区域和第二挂钩(23)顶端左半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偲谢文卫张伟熊亮陈靓史浩贤陈静张熙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