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7726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模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二次顶出及复位功能的模具。包括复位机构、安装板、前模以及位于安装板和前模之间的后模,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用于对后模内产品一次顶出的一次顶出机构,所述安装板和后模之间设有用于对后模内产品二次顶出的二次顶出机构,所述前模与后模合模过程中,所述前模运行带动复位机构推动一次顶出机构和二次顶出机构复位。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能够独立运行的一次顶出机构和二次顶出机构,使得产品经过两次顶出行程才完全从后模中顶出,避免单一顶出机构因顶出行程过长而造成顶出件卡死、拉伤,提高了模具运行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二次顶出及复位功能的模具。
技术介绍
在模具设计中,为保证复杂产品在顶出过程中顺利顶出,模具顶出结构往往会根据产品的形状来进行设计。尤其是在用于生产塑料件的模具中,因为塑料件产品形状复杂,常常需要采用如扁顶针、司筒等顶出件顶出产品,但扁顶针、司筒等该类顶出件在顶出距离较长的情况下,易造成扁顶针、司筒等顶出件在运动过程中拉伤、甚至卡死等问题,严重影响产品生产效率及模具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具,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模具顶出件易卡死、拉伤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模具,包括复位机构、安装板、前模以及位于安装板和前模之间的后模,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用于对后模内产品一次顶出的一次顶出机构,所述安装板和后模之间设有用于对后模内产品二次顶出的二次顶出机构,所述前模与后模合模过程中,所述前模运行带动复位机构推动一次顶出机构和二次顶出机构复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能够独立运行的一次顶出机构和二次顶出机构,使得产品经过两次顶出行程才完全从后模中顶出,避免单一顶出机构因顶出行程过长而造成顶出件卡死、拉伤,提高了模具运行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可选地,所述复位机构包括撞块和转动安装在后模上的旋转块,所述前模与撞块连接,并带动撞块移动使旋转块在转动过程中推动二次顶出机构和一次顶出机构复位。可选地,所述复位机构还包括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和导向支撑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安装在二次顶出机构上,并分别位于撞块的两侧形成导向槽,所述第一固定块与旋转块位于撞块的同一侧,所述导向支撑块安装在后模上,并与第二固定块位于撞块的同一侧。可选地,所述后模上设有限制旋转块朝向前模的摆动范围的限位钉。采用上述可选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复位机构结构简单,运动灵活,不易卡死或损坏,保证了一次顶出机构和二次顶出机构的准确复位。可选地,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安装槽,所述一次顶出机构活动安装在安装槽内,所述一次顶出机构沿安装槽移动顶出产品,并通过安装板上的防转限位件限制一次顶出机构转动和移动范围。可选地,所述一次顶出机构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安装有第一顶出件和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顶住安装座和安装板,且第一弹性件为第一顶出件移动顶出产品提供弹力。可选地,所述安装座为柱状结构,所述安装座的内部设有用于安装第一弹性件的空腔,所述安装座上设有限制安装座移动范围的限位部和限制安装座转动的止转平面。可选地,还包括用于推动二次顶出机构运行的推动机构,所述二次顶出机构包括顶针板、顶针板固定板和第二顶出件,所述第二顶出件的第一端顶住顶针板,所述第二顶出件的第二端穿过顶针板固定板,所述顶针板和顶针板固定板配合固定第二顶出件,所述推动机构推动顶针板带动第二顶出件移动顶出产品。可选地,所述顶针板朝向安装板的一侧设有用于避让一次顶出机构的避让槽。可选地,所述二次顶出机构上还安装有推动二次顶出机构回程复位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顶住二次顶出机构和后模。采用上述可选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一次顶出机构和二次顶出机构运行稳定灵活,通过一次顶出机构和二次顶出机构逐步实现产品的顶出,避免单一顶出机构行程过长造成顶出件的拉伤、卡死,并且便于根据不同顶出件的特点将顶出件安装在适合的顶出机构上,保证了模具运行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专利技术模具的一次顶出开始时的状态示意图;图2显示为本专利技术模具的一次顶出结束、二次顶出开始时的状态示意图;图3显示为本专利技术模具的二次顶出结束时的状态示意图;图4显示为本专利技术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返回时的状态示意图;图5显示为本专利技术模具的复位机构推动一次顶出机构和二次顶出机构复位时的状态示意图;图6显示为本专利技术模具的合模时的状态示意图;图7显示为本专利技术模具的一次顶针机构的安装示意图;图8显示为本专利技术模具的安装座的侧视图;图9显示为本专利技术模具的安装座的俯视图;图10显示为本专利技术模具的防转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零件标号说明1-前模;2-后模;21-限位钉;3-安装板;31-安装槽;32-防转限位件;321-止转部;4-一次顶出机构;41-安装座;411-限位部;412-空腔;413-止转平面;42-第一弹性件;43-第一顶出件;51-顶针板;511、512-避让槽;52-顶针板固定板;53-第二弹性件;61-撞块;62-旋转块;63-第一固定块;64-第二固定块;65-导向支撑块;66-导向槽;7-推动机构;8-产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在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叙述之前,先对本专利技术的应用环境进行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主要是应用于生产结构复杂的塑料件的模具,特别是应用于顶出件顶出、复位行程较长的塑料模具中。本专利技术是解决顶出件容易在长距离的顶出、复位过程出现拉伤、卡死等问题,延长模具使用寿命。如图1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模具,包括复位机构、安装板3、前模1以及位于安装板3和前模1之间的后模2,安装板3上安装有用于对后模2内产品8一次顶出的一次顶出机构4,安装板3和后模2之间设有用于对后模2内产品8二次顶出的二次顶出机构,一次顶出机构4先对产品进行一次顶出,然后二次顶出机构再对产品8进行二次顶出,使得产品完全顶出,产品脱模分两次进行,减少一次顶出机构的顶出、复位行程距离,有效避免顶出件拉伤、卡死。前模1与后模2在合模过程中,前模1运行带动复位机构推动一次顶出机构和二次顶出机构复位,为下一次产品成型制造做好准备。其中,一次顶出机构4至少为1个,一次顶出机构4的数量以及位于安装板3上具体位置可以根据待顶出产品的类型进行适应性调整。如图1至图6所示,复位机构包括撞块61和旋转块62,旋转块62可以通过转轴与后模2转动连接,旋转块62安装在后模2的一外侧壁上,安装简单方便,对模具内部结构没有影响,通用性高。后模2上设有限制旋转块62摆动范围的限位钉21,通过设置限位钉21保证了撞块61在合模过程中能够推动旋转块62准确旋转。前模1与撞块61连接,前模1向后模2靠近时便带动撞块61移动,撞块61移动过程中与旋转块62接触使得旋转块62绕转轴转动,旋转块62在转动过程中推动二次顶出机构和一次顶出机构4复位。复位机构还包括第一固定块63、第二固定块64和导向支撑块65,第一固定块63和导向支撑块65分别位于撞块61的两侧,第一固定块63安装在二次顶出机构上,并与旋转块62位于撞块61的同一侧,旋转块62转动过程中向第一固定块63施加推力,从而推动二次顶出机构运行复位,并且通过第一固定块63和限位钉21共同配合限制了旋转块62摆动的范围,第一固定块63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复位机构、安装板、前模以及位于安装板和前模之间的后模,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用于对后模内产品一次顶出的一次顶出机构,所述安装板和后模之间设有用于对后模内产品二次顶出的二次顶出机构,所述前模与后模合模过程中,所述前模运行带动复位机构推动一次顶出机构和二次顶出机构复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复位机构、安装板、前模以及位于安装板和前模之间的后模,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用于对后模内产品一次顶出的一次顶出机构,所述安装板和后模之间设有用于对后模内产品二次顶出的二次顶出机构,所述前模与后模合模过程中,所述前模运行带动复位机构推动一次顶出机构和二次顶出机构复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机构包括撞块和转动安装在后模上的旋转块,所述前模与撞块连接,并带动撞块移动使旋转块在转动过程中推动二次顶出机构和一次顶出机构复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机构还包括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和导向支撑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安装在二次顶出机构上,并分别位于撞块的两侧形成导向槽,所述第一固定块与旋转块位于撞块的同一侧,所述导向支撑块安装在后模上,并与第二固定块位于撞块的同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上设有限制旋转块朝向前模的摆动范围的限位钉。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安装槽,所述一次顶出机构活动安装在安装槽内,所述一次顶出机构沿安装槽移动顶出产品,并通过安装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纯东陈强陈旭峰郑琴
申请(专利权)人:庆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庆铃塑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