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硫浆液喷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7632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0: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脱硫浆液喷淋装置,由两层以上喷淋层组成,喷淋层自上至下依次布置在脱硫塔内,所述喷淋层包括主母管、支撑梁、次母管、支管、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所述主母管由支撑梁支撑,所述支撑梁的两端固定在脱硫塔的塔壁上,所述主母管的两侧接若干个次母管,所述次母管的两侧接若干个支管,所述支管未端接喷嘴,所述喷嘴包括第一喷嘴或第二喷嘴,相邻的两层喷淋层由上层喷淋层和下层喷淋层组成,所述下层喷淋层的主母管与上层喷淋层的主母管的俯视投影具有一夹角β。该喷淋装置能够基本解决烟气沿壁逃逸现象,提高脱硫率和除尘率,可适当减少液气比,能达到更严格的环保要求。

A desulfurization slurry spray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脱硫浆液喷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喷淋装置的
,特别是一种脱硫浆液喷淋装置。
技术介绍
喷淋装置是湿法脱硫喷淋塔的核心设备之一,对脱硫效率与粉尘的去除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喷淋装置一般由支撑件、母管、支管和喷嘴组成,脱硫浆液通过泵的输送进入喷淋装置,经母管及支管将浆液分配到喷嘴后雾化喷出,与逆向流动的烟气充分接触,达到去除二氧化硫和粉尘的目的。现有常规的喷淋装置由2到5层喷淋层组成,在脱硫塔内上下布置,每层喷淋层设有1到2根母管,每根母管两侧设若干支管,支管两侧设喷嘴。喷嘴一般都均匀地布置在整个脱硫塔截面,支撑梁区和母管附近喷嘴的布置间距会适当增大,防止浆液近距离冲刷。现有技术的缺陷1、由于现有喷淋装置喷嘴均匀地布置在整个截面,浆液通过喷嘴喷出后,浆液雾冠相互重叠,中心区域重叠度大,脱硫塔边缘部分重叠度较小,导致大量烟气沿壁逃逸,二氧化硫和粉尘的去除率大大下降;2、为了保证一定的喷雾覆盖率,喷嘴的间距有一定要求,在支撑梁和较大母管直径处,雾化浆液常对其产生冲刷磨损;3、个别喷嘴发生堵塞时就形成烟气短路,SO2和粉尘易超标排放;4、喷淋层之间不交叉,或交叉角度不合适,不能使上下喷淋层之间的薄弱区域相互抵消,特别是沿塔附近区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脱硫浆液喷淋装置,能够提高脱硫率和除尘率,可适当减少液气比,能达到更严格的环保要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脱硫浆液喷淋装置,由两层以上喷淋层组成,喷淋层自上至下依次布置在脱硫塔内,所述喷淋层包括主母管、支撑梁、次母管、支管、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所述主母管由支撑梁支撑,所述支撑梁的两端固定在脱硫塔的塔壁上,所述主母管的两侧接若干个次母管,所述次母管的两侧接若干个支管,所述支管未端接喷嘴,所述喷嘴包括第一喷嘴或第二喷嘴,相邻的两层喷淋层由上层喷淋层和下层喷淋层组成,所述下层喷淋层的主母管与上层喷淋层的主母管的俯视投影具有一夹角β。作为优选,从上向下看,所述下层喷淋层的主母管与上层喷淋层的主母管之间的夹角β为360/(边缘区域A喷嘴数量)×(n+0.5),n为1~4的自然数。作为优选,所述喷嘴布置于脱硫塔内的两个区,包括边缘区域A和中心区域B,所述第一喷嘴布置在中心区域B,相邻两个第一喷嘴之间的间距长度d相同,d不大于1100mm,所述第二喷嘴布置在边缘区域A,第二喷嘴布置轨迹为一个分布圆,分布圆直径比脱硫塔的塔壁内径小1000~1200mm。作为优选,所述中心区域B为圆形区域,所述中心区域B的直径小于脱硫塔的塔壁截面圆直径,所述边缘区域A为脱硫塔的塔壁内截面区域去除中心区域B形成的环形区域。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喷嘴采用单向120度空心锥喷雾型喷嘴,当某个第一喷嘴故障时,周边的第一喷嘴产生的雾冠仍覆盖该区域,所述第二喷嘴采用单向90度实心锥喷雾型喷嘴。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喷嘴可下沉布置,防冲刷主母管和支撑梁,下沉距离h小于350mm。作为优选,所述次母管沿主母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支管沿次母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作为优选,所述主母管的轴线与脱硫塔的截面所在圆的一直径相重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边缘区域A和中心区域B不同的喷嘴布置型式和上下层喷淋层之间合适夹角的设置,基本解决烟气沿壁逃逸现象,提高了脱硫率和除尘率,可适当减少液气比,能达到更严格的环保要求。第一喷嘴通过呈正方形的布置方式,结合布置等间距的控制,能达到部分喷嘴故障时烟气不发生短路,喷嘴的下沉布置防止了对支撑梁和主母管的冲刷磨损,大大提高了喷淋装置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脱硫浆液喷淋装置的立体布置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脱硫浆液喷淋装置的平面布置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脱硫浆液喷淋装置的A-A向剖视,喷水下沉布置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脱硫浆液喷淋装置的上、下层喷淋层相互交叉布置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脱硫浆液喷淋装置的平面布置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至图5本专利技术一种脱硫浆液喷淋装置,由两层以上喷淋层组成,喷淋层自上至下依次布置在脱硫塔内,所述喷淋层包括主母管1、支撑梁2、次母管3、支管4、第一喷嘴5和第二喷嘴6,所述主母管1由支撑梁2支撑,所述支撑梁2的两端固定在脱硫塔的塔壁7上,所述主母管1的两侧接若干个次母管3,所述次母管3的两侧接若干个支管4,所述支管4未端接喷嘴,所述喷嘴包括第一喷嘴5或第二喷嘴6,相邻的两层喷淋层由上层喷淋层9和下层喷淋层8组成,所述下层喷淋层8的主母管1与上层喷淋层9的主母管1的俯视投影具有一夹角β。从上向下看,所述下层喷淋层8的主母管1与上层喷淋层9的主母管1之间的夹角β为360/(边缘区域A喷嘴数量)×(n+0.5),n为1~4的自然数。进一步地,所述喷嘴布置于脱硫塔内的两个区,包括边缘区域A和中心区域B,所述第一喷嘴5布置在中心区域B,相邻两个第一喷嘴5之间的间距长度d相同,d不大于1100mm,所述第二喷嘴6布置在边缘区域A,第二喷嘴6布置轨迹为一个分布圆,分布圆直径比脱硫塔的塔壁7内径小1000~1200mm。所述中心区域B为圆形区域,所述中心区域B的直径小于脱硫塔的塔壁7截面圆直径,所述边缘区域A为脱硫塔的塔壁7内截面区域去除中心区域B形成的环形区域。所述第一喷嘴5采用单向120度空心锥喷雾型喷嘴,当某个第一喷嘴5故障时,周边的第一喷嘴5产生的雾冠仍覆盖该区域,所述第二喷嘴6采用单向90度实心锥喷雾型喷嘴。所述第一喷嘴5可下沉布置,防冲刷主母管1和支撑梁2,下沉距离h小于350mm。所述次母管3沿主母管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支管4沿次母管3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主母管1的轴线与脱硫塔的截面所在圆的一直径相重合。本专利技术工作过程:本专利技术一种脱硫浆液喷淋装置,通过边缘区域A和中心区域B不同的喷嘴布置型式,能够使中心区域与边缘区域的重叠度更为均匀,避免导致大量烟气沿壁逃逸,提高二氧化硫和粉尘的去除率;当某个第一喷嘴5故障时,周边的第一喷嘴5产生的雾冠仍覆盖该区域,第一喷嘴5采用可下沉布置,能够防冲刷主母管1和支撑梁2,并且上下层喷淋层之间合适夹角的设置,能够使上下喷淋层之间的薄弱区域相互抵消,特别是沿塔附近区域,基本解决烟气沿壁逃逸现象,提高了脱硫率和除尘率,可适当减少液气比,能达到更严格的环保要求。通过正方形的喷嘴布置方式结合布置间距的控制,能达到部分喷嘴故障时烟气不发生短路,喷嘴的下沉布置防止了对支撑梁和主母管的冲刷磨损,大大提高了喷淋装置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上述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任何对本专利技术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脱硫浆液喷淋装置,由两层以上喷淋层组成,喷淋层自上至下依次布置在脱硫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层包括主母管(1)、支撑梁(2)、次母管(3)、支管(4)、第一喷嘴(5)和第二喷嘴(6),所述主母管(1)由支撑梁(2)支撑,所述支撑梁(2)的两端固定在脱硫塔的塔壁(7)上,所述主母管(1)的两侧接若干个次母管(3),所述次母管(3)的两侧接若干个支管(4),所述支管(4)未端接喷嘴,所述喷嘴包括第一喷嘴(5)或第二喷嘴(6),相邻的两层喷淋层由上层喷淋层(9)和下层喷淋层(8)组成,所述下层喷淋层(8)的主母管(1)与上层喷淋层(9)的主母管(1)的俯视投影具有一夹角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硫浆液喷淋装置,由两层以上喷淋层组成,喷淋层自上至下依次布置在脱硫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层包括主母管(1)、支撑梁(2)、次母管(3)、支管(4)、第一喷嘴(5)和第二喷嘴(6),所述主母管(1)由支撑梁(2)支撑,所述支撑梁(2)的两端固定在脱硫塔的塔壁(7)上,所述主母管(1)的两侧接若干个次母管(3),所述次母管(3)的两侧接若干个支管(4),所述支管(4)未端接喷嘴,所述喷嘴包括第一喷嘴(5)或第二喷嘴(6),相邻的两层喷淋层由上层喷淋层(9)和下层喷淋层(8)组成,所述下层喷淋层(8)的主母管(1)与上层喷淋层(9)的主母管(1)的俯视投影具有一夹角β。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硫浆液喷淋装置,其特征在于:从上向下看,所述下层喷淋层(8)的主母管(1)与上层喷淋层(9)的主母管(1)之间的夹角β为360/(边缘区域A喷嘴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赵书盈史新峰王少权李军刘中显王新龙刘峰李建男马红瑞蔡铁城何红儿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濮阳豫能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河南豫能菲达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