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筒带压作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5975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7: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井筒带压作业装置,采用上述结构上平台把承重力通过立柱传至下平台,下平台中部与防喷器组密封相联,为了不使整套装置的重量都承重在井口上,由于支撑平台还包括底座,底座与底部支撑之间由调节丝杠连接,可以调节整套装置的高度以适应不同的井筒的高度,便于调节,同时,由于底座相对于传统的支撑脚面积更大,从而使装置对井口附近的压强变小。解决了利用注水井带压作业设备对油井进行带压作业时,由于需要将带压作业装置固定在地面上,由于不同井筒距地面高度不同,因此在安装调试时难道较大,同时,现有的支撑结构一般都位于井口附近,设备调试和工作时对井口的压力较大,危险系数较高的问题。

A Wellbore Working Device with Press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筒带压作业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开采
,特别涉及一种井筒带压作业装置。
技术介绍
带压作业是指在井筒内有压力的情况下不放喷、不压井,通过与常规作业车等设备配合进行起下管柱作业的一种作业方法,可在作业过程中控制井口压力从而有效地防止井喷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作业。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油层保护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同时井控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利用带压作业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油层保护与井控安全、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目前国内大多数油井主要采用注水井带压作业装置进行带压作业,来起下抽油杆和油管。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利用注水井带压作业设备对油井进行带压作业时,由于需要将带压作业装置固定在地面上,由于不同井筒距地面高度不同,因此在安装调试时难道较大,同时,现有的支撑结构一般都位于井口附近,设备调试和工作时对井口的压力较大,危险系数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井筒带压作业装置,解决了利用注水井带压作业设备对油井进行带压作业时,由于需要将带压作业装置固定在地面上,由于不同井筒距地面高度不同,因此在安装调试时难道较大,同时,现有的支撑结构一般都位于井口附近,设备调试和工作时对井口的压力较大,危险系数较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井筒带压作业装置,包括三闸板防喷器和支撑平台,所述三闸板防喷器通过可旋转法兰连接在井筒的采油四通上,所述三闸板防喷器上部与下快速防喷器的下部连接,所述下快速防喷器上部与升高四通的下部连接,所述升高四通上部与上快速防喷器下部连接,所述上快速防喷器上部与环形防喷器下部连接,所述环形防喷器上部与卡瓦组下部连接,所述环形防喷器上部与卡瓦组下部连接;所述支撑平台包括上平台、下平台、底座和贯穿下平台与上平台连接的至少2个升降油缸,所述上平台与下平台之间还设置有至少3根立柱,下平台设置在上快速防喷器上部与环形防喷器下部之间,下平台通过法兰与上快速防喷器、环形防喷器密封连接;所述下平台和底座之间还设置有至少3根调节丝杠。采用上述结构上平台把承重力通过立柱传至下平台,下平台中部与防喷器组密封相联,为了不使整套装置的重量都承重在井口上,由于支撑平台还包括底座,底座与底部支撑之间由调节丝杠连接,可以调节整套装置的高度以适应不同的井筒的高度,便于调节,同时,由于底座相对于传统的支撑脚面积更大,从而使装置对井口附近的压强变小。解决了利用注水井带压作业设备对油井进行带压作业时,由于需要将带压作业装置固定在地面上,由于不同井筒距地面高度不同,因此在安装调试时难道较大,同时,现有的支撑结构一般都位于井口附近,设备调试和工作时对井口的压力较大,危险系数较高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卡瓦组包括设置在上平台上方的游动承重卡瓦和设置在上平台下方的游动防顶卡瓦;还包括设置在游动防顶卡瓦下方与游动防顶卡瓦正对的固定防顶卡瓦,所述固定防顶卡瓦下方还设置有与环形防喷器连接的固定承重卡瓦,所述固定承重卡瓦通过卡瓦架与固定防顶卡瓦固定。采用上述结构便于更好的固定卡瓦,同时,在起下抽油杆和油管时也可使用,不需要两套带压作业装置来回倒换,简化了带压作业工艺。进一步的,所述升高四通两侧还连接有泄压-平衡阀和手动调节阀中的至少一种。用途是在导出导入接箍和井下工具时,使上下两个防喷器之间的高度能容纳和大于井下工具,如封隔器、配水器等的高度,便于导出工具。下部有高压而上部无压力情况下,要想打开防喷器十分困难,也容易把闸板胶件刺坏,因而在四通一侧设置平衡系统,在打开下特快闸板前,先把节流阀手动调整好固定不动,再打开液动平行闸板阀,等到中间四通压力缓慢增至井压时再关闭泄压-平衡阀,此时再打开下特快闸板就比较容易。当四通处于高压时,如果上部特快闸板要打开,一方面闸板单面受高压,不易打开,另一方面即使能打开下部高压水会冲上来,造成飞溅,污染井场周围环境,因而在打开上快速防喷器闸板前,应先打开泄压-平衡阀使压力水较慢放入污水池。当四通内水压为零时关闭泄压-平衡阀,再打开上快速防喷器闸板。进一步的,所述游动防顶卡瓦和固定防顶卡瓦均反向安装。反向安装的目的是:当管柱自重小于井内压力对管柱产生的上推力时,防止管柱从井眼喷出。进一步的,所述三闸板防喷器内的卡瓦牙均为“V”型,所述卡瓦组的卡瓦牙为倒“Y”型。进一步的,所述至少2个升降油缸的顶端还设置有连接盘,连接盘中部开有孔,孔内设置有被动转盘,被动转盘内装锥度止推轴承。游动联接盘两边为锥度孔(方便拆装)与两升降油缸联为一体,随升降油缸上升和下降,联接盘中部孔为上下被动转盘,内装锥度止推轴承。上承重卡瓦,下万能卡瓦分别装在被动转盘的上下法兰面上。通过联接盘及上下被动转盘和承重,万能卡瓦及油缸系统达到提下管柱的目的。进一步的,所述被动转盘的上下法兰面上均装有万能卡瓦。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上平台上的工作平台。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平台上还设置有逃逸滑杆。进一步的,所述环形防喷器内设置有球形胶芯。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一种井筒带压作业装置,解决了利用注水井带压作业设备对油井进行带压作业时,由于需要将带压作业装置固定在地面上,由于不同井筒距地面高度不同,因此在安装调试时难道较大,同时,现有的支撑结构一般都位于井口附近,设备调试和工作时对井口的压力较大,危险系数较高的问题;2.本专利技术一种井筒带压作业装置,在起下抽油杆和油管时也可使用,不需要两套带压作业装置来回倒换,简化了带压作业工艺。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环形防喷器结构示意图;图中,1-采油四通,2-可旋转法兰,3-三闸板防喷器,4-下快速放喷器,5-泄压-平衡阀和手动调节阀,6-升高四通,7-上快速放喷器,8-环形放喷器,9-储能器,10-固定承重卡瓦,22-固定防顶卡瓦,12-游动防顶卡瓦,13-被动转盘,14-游动承重卡瓦,15-调节丝杠,16-下平台,17-上平台,18-上平台护栏,19-逃逸滑杆,20-梯子,21-升降油缸,11-卡瓦架,801-壳体,802-壳体密封体,803-活塞,804-活塞密封体,805-O型密封条,806-O型圈,807-支撑圈,808-支撑圈密封体,809-球形胶芯,810-顶盖,811-螺栓,812-弓形卸扣。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下面结合图1、图2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井筒带压作业装置,包括三闸板防喷器3和支撑平台,所述三闸板防喷器3通过可旋转法兰2连接在井筒的采油四通1上,所述三闸板防喷器3上部与下快速防喷器4的下部连接,所述下快速防喷器4上部与升高四通6的下部连接,所述升高四通6上部与上快速防喷器7下部连接,所述上快速防喷器7上部与环形防喷器8下部连接,所述环形防喷器8上部与卡瓦组下部连接,所述环形防喷器8上部与卡瓦组下部连接;所述支撑平台包括上平台17、下平台16、底座和贯穿下平台与上平台连接的至少2个升降油缸21,所述上平台17与下平台16之间还设置有至少3根立柱,下平台16设置在上快速防喷器7上部与环形防喷器8下部之间,下平台16通过法兰与上快速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井筒带压作业装置,包括三闸板防喷器和支撑平台,所述三闸板防喷器通过可旋转法兰连接在井筒的采油四通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闸板防喷器上部与下快速防喷器的下部连接,所述下快速防喷器上部与升高四通的下部连接,所述升高四通上部与上快速防喷器下部连接,所述上快速防喷器上部与环形防喷器下部连接,所述环形防喷器上部与卡瓦组下部连接,所述环形防喷器上部与卡瓦组下部连接;所述支撑平台包括上平台、下平台、底座和贯穿下平台与上平台连接的至少2个升降油缸,所述上平台与下平台之间还设置有至少3根立柱,下平台设置在上快速防喷器上部与环形防喷器下部之间,下平台通过法兰与上快速防喷器、环形防喷器密封连接;所述下平台和底座之间还设置有至少3根调节丝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筒带压作业装置,包括三闸板防喷器和支撑平台,所述三闸板防喷器通过可旋转法兰连接在井筒的采油四通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闸板防喷器上部与下快速防喷器的下部连接,所述下快速防喷器上部与升高四通的下部连接,所述升高四通上部与上快速防喷器下部连接,所述上快速防喷器上部与环形防喷器下部连接,所述环形防喷器上部与卡瓦组下部连接,所述环形防喷器上部与卡瓦组下部连接;所述支撑平台包括上平台、下平台、底座和贯穿下平台与上平台连接的至少2个升降油缸,所述上平台与下平台之间还设置有至少3根立柱,下平台设置在上快速防喷器上部与环形防喷器下部之间,下平台通过法兰与上快速防喷器、环形防喷器密封连接;所述下平台和底座之间还设置有至少3根调节丝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筒带压作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瓦组包括设置在上平台上方的游动承重卡瓦和设置在上平台下方的游动防顶卡瓦;还包括设置在游动防顶卡瓦下方与游动防顶卡瓦正对的固定防顶卡瓦,所述固定防顶卡瓦下方还设置有与环形防喷器连接的固定承重卡瓦,所述固定承重卡瓦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庚唐诗国王学强覃芳杨海谭宏兵吴柯罗伟洪玉奎冯星铮唐思洪刘燕烟蒋密李晓蔓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四川圣诺油气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