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正奎专利>正文

一种防车辆擦碰的载车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5937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7: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车辆擦碰的载车板,包括载车板、引导立柱,载车板安装在立体泊车设备的泊车位上,载车板两侧的纵梁上分别设有若干引导立柱,引导立柱竖立固定安装在载车板两侧不影响车门开关及升降链条的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合理,成本低,适用性广,安全可靠性高,有利于解决立体车库内停车入位难的问题;安装引导立柱,可以在保护车辆和设备的前提下尽量压缩载车板的长度和宽度,减少设备的占地面积和制造成本;有直观性的引导立柱能降低驾驶员对立体车库的恐惧心理,使驾驶员放心使用立体车库;便于安装,可大量普及,广泛用于改造完善大量存量车库,避免已建成的存量车库闲置,从而极大的有利于解决社会停车难的问题。

A Car Plate for Anti-collision of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车辆擦碰的载车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载车板,尤其涉及一种防车辆擦碰的载车板。
技术介绍
机械式立体车库,存车取车时,需要将车辆驶入驶出载车板,为了提高车辆驶入驶出载车板的安全性,通常会加宽加长载车板,加宽加长的载车板加大了设备的占地面积,提高了制造成本,同时加宽加长的载车板容易引发小型车辆停放时不居中,或者车头车尾超出载车板边缘,重心偏移,受力不均匀,不合理的增加设备局部部件的负担,容易引起安全隐患;在现实情况中,因载车板相对狭窄,驾驶员在驾驶车辆进出载车板的过程中,视线被左右车门和车头引擎盖等遮挡,车身前后左右均存在一定盲区,无法观察车轮位置,看不见车身下部周围地面和设备状况,导致驾驶员不能即时判断车辆在载车板上是否处于正确位置,容易发生车身、轮胎等与载车板的绳链、边梁等擦碰,损伤车辆和停车设备,导致车辆进出立体车库入位难;上述情况还会使驾驶员对机械式立体车库产生恐惧心理,这也是导致大量已经建成的存量车库闲置不用的主要原因,严重浪费设备资源,同时闲置的立体车库占用土地,又浪费土地资源,加重了停车难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解决机械式立体车库的载车板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防车辆擦碰的载车板。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防车辆擦碰的载车板,包括载车板、引导立柱,所述载车板安装在立体泊车设备的泊车位上,所述载车板两侧的纵梁上分别设有若干引导立柱,所述引导立柱竖立固定安装在载车板两侧不影响车门开关及升降链条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引导立柱包括固定座、让位弹簧、可调套管、缓冲管、限位座、限位盖,所述固定座固定安装在载车板的纵梁上,所述让位弹簧下部固定套合在固定座上部,所述让位弹簧上部固定套合在可调套管下部,所述可调套管位于固定座正上方,所述可调套管不与固定座连接,所述可调套管上部活动套合有缓冲管,所述可调套管上设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固定在缓冲管底部,所述可调套管顶部设有限位盖,所述限位盖固定在缓冲管顶部。进一步地,所述可调套管包括连接管、伸缩杆、限位管、升降调节钮,所述连接管下部套合在让位弹簧内,所述连接管内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尾端为限位结构,所述连接管上部设有限位管,所述限位管位于连接管与伸缩杆之间,所述限位管内圈直径小于伸缩杆尾端限位结构的横截面直径,所述限位管对伸缩杆上升上限进行限位,所述连接管上部安装限位管的侧壁上设有升降调节钮,所述升降调节钮控制伸缩杆的升降高度。进一步地,所述缓冲管包括旋转套管、柔软层、反光层,所述旋转套管活动套合在上述可调套管的伸缩杆上部,所述旋转套管上固定套合有柔软层,所述柔软层外侧壁上覆盖有反光层。进一步地,所述柔软层可以为各种自恢复力强的柔软材料。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安装引导立柱,在载车板上形成一个直观的、可视化的、车辆可以接触的安全通道,方便驾驶员通过近距离观察车身与引导立柱的距离,作为调整和引导车辆运动方向的参照物,适时调整方向,使车轮不越线行驶,引导车辆相对居中进出载车板,从而避免车辆与泊车设备擦碰,使车辆在载车板上居中停放,或者使车辆居中行进,顺利快速进出载车板;利用引导立柱让位弹簧的避让作用及缓冲管的缓冲保护作用,即便车辆进出载车板时与引导立柱发生接触,引导立柱上部结构也能弯曲自动避让,同时装有柔软层并且是旋转结构的缓冲管,与车身滚动接触,摩擦力小,也不会损伤车辆和设备;缓冲管表面覆盖反光层,方便驾驶员白天和夜间进行观测,并可以起到示宽及提示行人和其他车辆的作用。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成本低,适用性广,安全可靠性高,有利于解决立体车库内停车入位难的问题;安装引导立柱,可以在保护车辆和设备的前提下尽量压缩载车板的长度和宽度,减少设备的占地面积和制造成本;有直观性的引导立柱能降低驾驶员对立体车库的恐惧心理,使驾驶员放心使用立体车库;便于安装,可大量普及,广泛用于改造完善大量存量车库,避免已建成的存量车库闲置,从而极大的有利于解决社会停车难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防车辆擦碰的载车板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防车辆擦碰的载车板承载车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防车辆擦碰的载车板的引导立柱剖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防车辆擦碰的载车板的引导立柱爆炸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防车辆擦碰的载车板安装可收纳结构引导立柱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防车辆擦碰的载车板的可收纳结构引导立柱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防车辆擦碰的载车板外侧安装防护栏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载车板;11、纵梁;2、引导立柱;201、固定座;202、让位弹簧;203、可调套管;2031、连接管;2032、伸缩杆;2033、限位管;2034、升降调节钮;204、缓冲管;2041、旋转套管;2042、柔软层;2043、反光层;205、限位座;206、限位盖;207、轴连接件;208、摆动连接块;209、引导立柱顶升杆;210顶升连接块;211、滚轮;3、防护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防车辆擦碰的载车板,包括载车板1、引导立柱2,所述载车板1安装在立体泊车设备的泊车位上,所述载车板1两侧的纵梁11上分别设有若干引导立柱2,所述引导立柱2竖立固定安装在载车板1两侧不影响车门开关及升降链条的位置。优选地,所述引导立柱2包括固定座201、让位弹簧202、可调套管203、缓冲管204、限位座205、限位盖206,所述固定座201固定安装在载车板1的纵梁11上,所述让位弹簧202下部固定套合在固定座201上部,所述让位弹簧202上部固定套合在可调套管203下部,所述可调套管203位于固定座201正上方,所述可调套管203不与固定座201连接,所述可调套管203上部活动套合有缓冲管204,所述可调套管203上设有限位座205,所述限位座205固定在缓冲管204底部,所述可调套管203顶部设有限位盖206,所述限位盖206固定在缓冲管204顶部。优选地,所述可调套管203包括连接管2031、伸缩杆2032、限位管2033、升降调节钮2034,所述连接管2031下部套合在让位弹簧202内,所述连接管2031内设有伸缩杆2032,所述伸缩杆2032尾端为限位结构,所述连接管2031上部设有限位管2033,所述限位管2033位于连接管2031与伸缩杆2032之间,所述限位管2033内圈直径小于伸缩杆2032尾端限位结构的横截面直径,所述限位管2033对伸缩杆2032上升上限进行限位,所述连接管2031上部安装限位管2033的侧壁上设有升降调节钮2034,所述升降调节钮2034控制伸缩杆2032的升降高度。优选地,所述缓冲管204包括旋转套管2041、柔软层2042、反光层2043,所述旋转套管2041活动套合在上述可调套管203的伸缩杆2032上部,所述旋转套管2041上固定套合有柔软层2042,所述柔软层2042外侧壁上覆盖有反光层2043。优选地,所述柔软层2042可以为各种自恢复力强的柔软材料。实施例二:如图5、图6所示,所述载车板1为立体泊车设备上层泊车位的载车板1时,所述引导立柱2还可为可收纳结构,所述固定座201上设有轴连接件207,所述轴连接件207上部与让位弹簧202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车辆擦碰的载车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载车板、引导立柱,所述载车板安装在立体泊车设备的泊车位上,所述载车板两侧的纵梁上分别设有若干引导立柱,所述引导立柱竖立固定安装在载车板两侧不影响车门开关及升降链条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车辆擦碰的载车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载车板、引导立柱,所述载车板安装在立体泊车设备的泊车位上,所述载车板两侧的纵梁上分别设有若干引导立柱,所述引导立柱竖立固定安装在载车板两侧不影响车门开关及升降链条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车辆擦碰的载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立柱包括固定座、让位弹簧、可调套管、缓冲管、限位座、限位盖,所述固定座固定安装在载车板的纵梁上,所述让位弹簧下部固定套合在固定座上部,所述让位弹簧上部固定套合在可调套管下部,所述可调套管位于固定座正上方,所述可调套管不与固定座连接,所述可调套管上部活动套合有缓冲管,所述可调套管上设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固定在缓冲管底部,所述可调套管顶部设有限位盖,所述限位盖固定在缓冲管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车辆擦碰的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忠法胡金祥梁博实梁博仁
申请(专利权)人:梁正奎胡金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