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正奎专利>正文

一种可旋转的载车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0824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5: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旋转的载车板,包括载车板、载车板托架、载车板转盘、载车板转盘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布局简单合理,成本较低,安装拆卸难度低;载车板和载车板托架采用足够的厚度设计,保持设备长期使用而不变形;实现车辆进出时顺利过渡,减少车辆对设备的冲击,保护车辆车轮,防止刮伤车辆底盘,同时保护了车辆与立体泊车设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有效减少载车板和载车板托架的长度,减少占地面积,节省材料,从而降低成本;实现车辆多方向自由进出;采用支承滚轮轴承,既达到对载车板的承重支撑,又减少载车板和载车板托架之间的摩擦阻力,有效降低载车板转盘驱动机构的功率输出负荷,旋转过程稳定平顺。

A Rotating Car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旋转的载车板
本技术涉及一种载车板,尤其涉及一种可旋转的载车板。
技术介绍
目前立体泊车设备中带转盘的载车板开始得到普及,因为设备自重及车辆的重量大,从工程技术上,如果带转盘的载车板结构材料过薄,没有足够的承载强度,就会导致载车板在实际运用中严重变形;为了满足承载强度保持转盘的载车板长期使用而不变形,带转盘的载车板必须有一定的厚度,就会在载车板与地面之间形成一个较高的台阶,车辆进出载车板时对泊车设备冲击力过大,容易损伤车辆的车轮,刮伤车辆的底盘,以及损坏立体泊车设备;还有部分带转盘的载车板长度较大,占地面积大,旋转不够平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带转盘的载车板存在一些不足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可旋转的载车板。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可旋转的载车板,包括载车板、载车板托架、载车板转盘、载车板转盘驱动机构,所述载车板下方设有载车板托架,所述载车板托架上设有载车板转盘,所述载车板转盘位于载车板与载车板托架之间,所述载车板托架上还设有载车板转盘驱动机构,所述载车板转盘驱动机构位于载车板托架与载车板转盘之间,所述载车板转盘驱动机构与载车板转盘动力连接,所述载车板转盘驱动机构驱动载车板转盘旋转。进一步地,所述载车板包括载车板框架、升降式行车斜坡板、升降式行车斜坡板驱动机构,所述载车板框架前后两侧分别轴连接有两块升降式行车斜坡板,位于前后两侧同一侧的升降式行车斜坡板间距位置分别对应车辆左右两侧的车轮,所述载车板框架内设有四个升降式行车斜坡板驱动机构,四个升降式行车斜坡板驱动机构分别与对应的升降式行车斜坡板动力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升降式行车斜坡板为降落状态。进一步地,所述升降式行车斜坡板驱动机构包括电动拉杆、电动拉杆座、传动链条、第一滑轮、第二滑轮、斜坡连接轴、斜坡连接轴挡圈,所述电动拉杆位于载车板框架内,所述电动拉杆尾部设有电动拉杆座,所述电动拉杆前端与传动链条尾端连接,所述电动拉杆前方设有第一滑轮、第二滑轮,所述第一滑轮位于电动拉杆与第二滑轮之间,所述传动链条前端先从第一滑轮上方绕出,再从第二滑轮下方绕出并连接在升降式行车斜坡板尾端。进一步地,所述载车板托架上设有若干个支承滚轮轴承,所述支承滚轮轴承顶部与载车板底部衔接,所述支承滚轮轴承以载车板托架中心点为圆心形成若干圈支承滚轮轴承圈,每个支承滚轮轴承的出力方向均为其所在的支承滚轮轴承圈的切线方向。进一步地,所述载车板转盘驱动机构包括减速电机、电机垫板、齿轮、弧形齿条,所述减速电机安装在载车板托架内,所述减速电机前侧设有电机垫板,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齿轮,所述弧形齿条安装在载车板转盘底部,所述齿轮与弧形齿条相互咬合。使用时,如不需要载车板调整车辆进出方向,车辆直接驶入/驶出载车板,实现泊车/取车;如车辆需要从载车板左右两侧进出,四个电动拉杆同步拉起与其连接的升降式行车斜坡板前部,防止升降式行车斜坡板与载车板托架剐蹭碰撞,拉起升降式行车斜坡板后,载车板转盘驱动机构通过支承滚轮轴承的辅助,驱动载车板转盘带动载车板旋转到指定的角度,电动拉杆松开升降式行车斜坡板,升降式行车斜坡板前部受重力作用变为降落状态,车辆驶入/驶出载车板,电动拉杆拉起升降式行车斜坡板前部,载车板转盘驱动机构驱动载车板转盘带动载车板旋转回泊车位置,电动拉杆松开升降式行车斜坡板,实现泊车/取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布局简单合理,成本较低,安装拆卸难度低;载车板和载车板托架采用足够的厚度设计,保持设备长期使用而不变形;安装升降式行车斜坡板,实现车辆进出时顺利过渡,减少车辆对立体泊车设备的冲击,保护车辆车轮,防止刮伤车辆底盘,同时保护了车辆与立体泊车设备,延长立体泊车设备的使用寿命;升降式行车斜坡板的结构,相对其他带转盘的载车板结构,能有效减少载车板和载车板托架的长度,减少占地面积,节省材料,从而降低成本;带有载车板转盘,根据实际情况可多方向旋转,实现车辆多方向自由进出;采用支承滚轮轴承辅助载车板转盘带动载车板旋转,既达到对载车板的承重支撑,又减少载车板和载车板托架之间的摩擦阻力,有效降低载车板转盘驱动机构的功率输出负荷,旋转过程稳定平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可旋转的载车板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可旋转的载车板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载车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载车板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带有载车板转盘和载车板转盘驱动机构的载车板托架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带有载车板转盘和载车板转盘驱动机构的载车板托架剖面图;附图标记:1、载车板;11、载车板框架;12、升降式行车斜坡板;13、升降式行车斜坡板驱动机构;131、电动拉杆;132、电动拉杆座;133、传动链条;134、第一滑轮;135、第二滑轮;2、载车板托架;21、支承滚轮轴承;3、载车板转盘;4、载车板转盘驱动机构;41、减速电机;42、电机垫板;43、齿轮;44、弧形齿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一种可旋转的载车板,包括载车板1、载车板托架2、载车板转盘3、载车板转盘驱动机构4,所述载车板1下方设有载车板托架2,所述载车板托架2上设有载车板转盘3,所述载车板转盘3位于载车板1与载车板托架2之间,所述载车板托架2上还设有载车板转盘驱动机构4,所述载车板转盘驱动机构4位于载车板托架2与载车板转盘3之间,所述载车板转盘驱动机构4与载车板转盘3动力连接,所述载车板转盘驱动机构4驱动载车板转盘3旋转。优选地,所述载车板1包括载车板框架11、升降式行车斜坡板12、升降式行车斜坡板驱动机构13,所述载车板框架11前后两侧分别轴连接有两块升降式行车斜坡板12,位于前后两侧同一侧的升降式行车斜坡板12间距位置分别对应车辆左右两侧的车轮,所述载车板框架11内设有四个升降式行车斜坡板驱动机构13,四个升降式行车斜坡板驱动机构13分别与对应的升降式行车斜坡板12动力连接。优选地,所述升降式行车斜坡板12为降落状态。优选地,所述升降式行车斜坡板驱动机构13包括电动拉杆131、电动拉杆座132、传动链条133、第一滑轮134、第二滑轮135,所述电动拉杆131位于载车板框架11内,所述电动拉杆131尾部设有电动拉杆座132,所述电动拉杆131前端与传动链条133尾端连接,所述电动拉杆131前方设有第一滑轮134、第二滑轮135,所述第一滑轮134位于电动拉杆131与第二滑轮135之间,所述传动链条133前端先从第一滑轮134上方绕出,再从第二滑轮135下方绕出并连接在升降式行车斜坡板12尾端。优选地,所述载车板托架2上设有若干个支承滚轮轴承21,所述支承滚轮轴承21顶部与载车板1底部衔接,所述支承滚轮轴承21以载车板托架2中心点为圆心形成若干圈支承滚轮轴承圈,每个支承滚轮轴承21的出力方向均为其所在的支承滚轮轴承圈的切线方向。优选地,所述载车板转盘驱动机构4包括减速电机41、电机垫板42、齿轮43、弧形齿条44,所述减速电机41安装在载车板托架2内,所述减速电机41前侧设有电机垫板42,所述减速电机41的输出轴上设有齿轮43,所述弧形齿条44安装在载车板转盘3底部,所述齿轮43与弧形齿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旋转的载车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载车板、载车板托架、载车板转盘、载车板转盘驱动机构,所述载车板下方设有载车板托架,所述载车板托架上设有载车板转盘,所述载车板转盘位于载车板与载车板托架之间,所述载车板托架上还设有载车板转盘驱动机构,所述载车板转盘驱动机构位于载车板托架与载车板转盘之间,所述载车板转盘驱动机构与载车板转盘动力连接,所述载车板转盘驱动机构驱动载车板转盘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旋转的载车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载车板、载车板托架、载车板转盘、载车板转盘驱动机构,所述载车板下方设有载车板托架,所述载车板托架上设有载车板转盘,所述载车板转盘位于载车板与载车板托架之间,所述载车板托架上还设有载车板转盘驱动机构,所述载车板转盘驱动机构位于载车板托架与载车板转盘之间,所述载车板转盘驱动机构与载车板转盘动力连接,所述载车板转盘驱动机构驱动载车板转盘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旋转的载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车板包括载车板框架、升降式行车斜坡板、升降式行车斜坡板驱动机构,所述载车板框架前后两侧分别轴连接有两块升降式行车斜坡板,位于前后两侧同一侧的升降式行车斜坡板间距位置分别对应车辆左右两侧的车轮,所述载车板框架内设有四个升降式行车斜坡板驱动机构,四个升降式行车斜坡板驱动机构分别与对应的升降式行车斜坡板动力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旋转的载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式行车斜坡板为降落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旋转的载车板,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正奎代忠法
申请(专利权)人:梁正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