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纺粘过滤材料的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5694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产纺粘过滤材料的生产线,所述生产线沿着纺粘过滤材料的生产方向依次包括纺丝系统(1)、成网系统(2)、热风粘合机(3)和卷绕机(4)。本申请中提供的生产线能够稳定生产滤效为20~50%,滤阻小于10pa的低阻力纺粘非织造布,所述纺粘非织造布中纤维为5~20旦,可广泛应用于多种过滤材料。

A Production Line for Spunbonded Filter Materi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产纺粘过滤材料的生产线
本技术涉及一种纺织生产线,特别是涉及一种生产纺粘过滤材料的生产线。
技术介绍
纺粘无纺布是将聚合物挤出、拉伸,形成连续长丝后,长丝铺设成网,纤维网再经过自身粘合、热粘合、化学粘合或机械加固方法,使得纤维网变成无纺布。其具有耐高温性能好、耐老化、抗紫外线、稳定性和透气性好、耐腐蚀、防蛀和无毒等的特点。纺粘无纺布的主要产品有丙纶、涤纶无纺布,主要应用就是无纺布袋、无纺布包装等;还可以做鲜花包装布,箱包布等等。纺粘产品的应用领域和市场容量不断扩展,但对其产品的性能的优化和个性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过滤材料就是其中之一。纺粘材料主要用于中效过滤和复合材料的基材。其基本要求是一定的过滤效果和越低越好的滤阻。同时还要求保持其优秀的性价比,甚至被要求有更高的性价比。为获得更合理的产品性能和更高的性价比,提高生产效率、改进和设计生产线的配置和结构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纺粘过滤材料的生产线,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生产纺粘过滤材料的生产线生产的产品不能满足过滤材料使用性能的要求以及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包括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生产纺粘过滤材料的生产线,所述生产线沿着纺粘过滤材料的生产方向依次包括纺丝系统、成网系统、热风粘合机和卷绕机。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纺丝系统为双组分纺丝系统;所述双组分纺丝系统沿着熔体流动方向包括熔体通道和喷丝板,所述熔体通道包括并列设置的皮层熔体通道和芯层熔体通道;所述熔体通道和喷丝板之间设有复合流道间隙;所述复合流道间隙为0.1~0.2mm。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喷丝板上设有系列喷丝孔道,喷丝孔道的长径比为6~8;所述喷丝孔道直径为0.5~1.5mm;所述喷丝孔道的单孔挤出能力在3~15克/分钟。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纺丝系统的喷丝板的出口处还设有牵伸器,所述牵伸器提供一个向下的气流,在牵伸器的入口形成负压,使得喷丝板中喷出的纤维落向所述成网系统。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包括如下特征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成网系统包括可传送纤维网的网帘和设置于网帘下方的抽气装置;所述网帘的透气量为3000~9000m3/(h×m2)。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热风粘合机为圆网热风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热风粘合机包括热风烘筒、固定在热风烘筒进口处附近的纤维网导入辊、固定在热风烘筒出口处附近的纤维网导出辊;在纤维网导入辊的下方设置与纤维网平行的限流导流板;所述限流导流板与所述纤维网导入辊相切;在纤维网导入辊的上方靠近热风烘筒处设置下挡风板,下挡风板与纤维网平行。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限流导流板上与所述纤维网导入辊相切处设有弹性硅胶垫。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下挡风板距离纤维网导入辊的中心的距离为30mm~50mm。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纤维网导出辊的上方设有上挡风板,所述上挡风板设于热风烘筒、纤维网导出辊和纤维网导出辊导出的热风非织布之间;上挡风板用于遮挡热风烘筒出口处吹向纤维网导出辊的热风。本申请中提供的生产线能够稳定生产滤效为20~50%,滤阻小于10pa的低阻力纺粘非织造布,所述纺粘非织造布中纤维为5~20旦,可广泛应用于多种过滤材料。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技术生产纺粘过滤材料的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为本技术现有技术中圆网的热风粘合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显示为本技术中改进后的圆网的热风粘合机的结构示意图。图1~图3中元件标号说明1纺丝系统2成网系统3热风粘合机31热风烘筒32纤维网导入辊33纤维网导出辊34限流导流板35下挡风板36上挡风板4卷绕机5纤维网6热风非织布7气流涡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3。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生产纺粘过滤材料的生产线,所述生产线沿着纺粘过滤材料的生产方向依次包括纺丝系统1、成网系统2、热风粘合机3和卷绕机4。本申请中生产纺粘过滤材料所采用的方法为纺粘法,其是非织造材料生产的主要方法之一。纺粘法的原理是利用化纤纺丝的方法,将高聚物纺丝、牵伸、铺叠成网,最后经针刺、水刺、热轧或自身粘合等方法加固形成非织造材料。本申请中所述纺丝系统为熔融纺丝系统,所述熔融纺丝系统工作的原理为将聚合物切片通过熔融挤压后形成熔体,熔体通过纺丝系统的喷丝板喷丝形成纤维。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纺丝系统为双组分纺丝系统。本技术中采用双组分纺丝系统以形成皮芯结构的复合纤维,其能够通过热风粘合机实现最有效的粘合,热风粘合机能使得纤网中形成众多细小的粘合点,为产品提供足够的机械性能,同时能够消除不透气的热轧点,使得产品具有更多的三维细小通道,大幅度降低产品的滤阻。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双组分纺丝系统中沿着熔体流动方向包括熔体通道和喷丝板,所述熔体通道包括并列设置的皮层熔体通道和芯层熔体通道;所述熔体通道和喷丝板之间设有复合流道间隙。所述皮层聚合物切片经熔融后形成的熔体进入皮层熔体通道;所述芯层聚合物切片经熔融后形成的熔体进入芯层熔体通道;且两种熔体在复合流道间隙处复合并一起进入喷丝板形成皮芯结构的复合纤维。由于纺粘工艺中实际采用的是一步法成纤,为使纤维具备足够的强力等物性,高聚物一定的条件下无论纤维的粗细,丝速均须保持一定的速度之上。可见在纺速一定的条件下要获得足够粗的纤维则必须加大单孔的吐出量。所以纺丝设备的配置和设计不同于常规设备。本申请中生产线采用的双组分纺丝系统是在现有技术中双组分纺丝系统的基础上对复合流道间隙和喷丝孔道的尺寸进行改进。具体改进之一在于,所述复合流道间隙为0.1~0.2mm;更具体地,可以为0.1mm和0.2mm。本申请中喷丝板可用现有技术中常用喷丝板。另一个改进点在于,所述喷丝板上设有系列喷丝孔道,喷丝孔道的长径比为6~8。所述喷丝孔道的长径比是指其长度与直径的比值。具体地,所述长径比可为6、7或8。熔体在喷丝孔道中的停留时间必须大于熔体的松弛时间;同样直径,喷丝孔道越长,加工和清洗越困难,因此必须考虑喷丝板的加工的可行性和清洗条件。更具体的改进点在于,所述喷丝孔道直径为0.5~1.5mm。在本申请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喷丝孔道直径可为1mm、1.5mm或0.5mm。更具体的改进点在于,所述喷丝孔道的单孔挤出能力在3~15克/分钟。在本申请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喷丝孔的单孔挤出能力为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产纺粘过滤材料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线沿着纺粘过滤材料的生产方向依次包括纺丝系统(1)、成网系统(2)、热风粘合机(3)和卷绕机(4);所述纺丝系统(1)为双组分纺丝系统;所述双组分纺丝系统沿着熔体流动方向包括熔体通道和喷丝板,所述熔体通道包括并列设置的皮层熔体通道和芯层熔体通道;所述熔体通道和喷丝板之间设有复合流道间隙;所述复合流道间隙为0.1~0.2mm;所述热风粘合机为圆网热风机;所述热风粘合机包括热风烘筒(31)、固定在热风烘筒(31)进口处附近的纤维网导入辊(32)、固定在热风烘筒出口处附近的纤维网导出辊(33);在纤维网导入辊(32)的下方设置与纤维网平行的限流导流板(34);所述限流导流板(34)与所述纤维网导入辊(32)相切;在纤维网导入辊(32)的上方靠近热风烘筒(31)处设置下挡风板(35),下挡风板(35)与纤维网平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产纺粘过滤材料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线沿着纺粘过滤材料的生产方向依次包括纺丝系统(1)、成网系统(2)、热风粘合机(3)和卷绕机(4);所述纺丝系统(1)为双组分纺丝系统;所述双组分纺丝系统沿着熔体流动方向包括熔体通道和喷丝板,所述熔体通道包括并列设置的皮层熔体通道和芯层熔体通道;所述熔体通道和喷丝板之间设有复合流道间隙;所述复合流道间隙为0.1~0.2mm;所述热风粘合机为圆网热风机;所述热风粘合机包括热风烘筒(31)、固定在热风烘筒(31)进口处附近的纤维网导入辊(32)、固定在热风烘筒出口处附近的纤维网导出辊(33);在纤维网导入辊(32)的下方设置与纤维网平行的限流导流板(34);所述限流导流板(34)与所述纤维网导入辊(32)相切;在纤维网导入辊(32)的上方靠近热风烘筒(31)处设置下挡风板(35),下挡风板(35)与纤维网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纺粘过滤材料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喷丝板上设有系列喷丝孔道,喷丝孔道的长径比为6~8;所述喷丝孔道直径为0.5~1.5mm;所述喷丝孔道的单孔挤出能力在3~15克/分钟。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濮颖军陈立东陈连忠徐克勤陈致帆杨占元高丰和吴建军朱德洪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精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