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蚕丝蛋白微纳米纤维的可控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156720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6: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纳米材料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绿色、低成本的蚕丝蛋白微纳米纤维的可控制备方法。将天然蚕茧加至尿素的水溶液中,在10‑1000rpm的搅拌速度、5‑80℃温度下,反应0.5‑90天;反应后离心沉淀分散于水中,反复离心洗涤,超声分散,获得初级产物;而后通过改变初级产物的离心速率,获得不同粒径的蚕丝蛋白微纳米纤维。本发明专利技术操作简便,产率高,生产成本低,绿色环保,不涉及酸、碱、有机试剂等有毒或腐蚀性试剂,不涉及大型仪器设备,溶剂可回收利用,可实现规模化生产;得到的蚕丝蛋白微纳米纤维具有高长径比,可以保持天然蚕丝纤维的功能特征,并可通过干燥成膜、抽滤成膜、抄纸等成膜及造纸工艺获得高机械性能的蚕丝纤维膜和蚕丝纤维纸。

A Controllable Preparation Method of Silk Protein Micro-nanofib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蚕丝蛋白微纳米纤维的可控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纳米材料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绿色、低成本的蚕丝蛋白微纳米纤维的可控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蚕丝是由蚕分泌的丝液凝固而成的连续纤维,具有可再生、来源广泛、生物相容性好、可生物降解等优点,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动物纤维。蚕丝的透气性好且柔软、高弹,广泛应用于纺织领域。天然蚕丝表面富含活性基团,可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制备绿色环保的功能材料,有望改善环境污染等问题;同时,蚕丝可以与功能性纳米材料复合,在纳米传感、生物医药、高强度复合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蚕丝的结构模型(Adv.Funct.Mater.2018,28,24;Small2015,11,1039;ACSNano2018,12,11860)显示,天然蚕丝纤维由三个尺度层面的纤维构成:丝素蛋白分子在纳米尺度进行分子组装排列形成直径在100-101nm之间的纳米纤维,纳米纤维取向排列并通过氢键、范德华力等互相作用力交联键合形成直径在101-102nm之间的微米纤维,微米纤维进一步取向并交联形成直径超过101μm的天然蚕丝纤维。蚕丝结构中的微纳米纤维保留了宏观纤维的优良性能,如高机械强度、高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蚕丝蛋白微纳米纤维的可控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天然蚕茧加至尿素的水溶液中,在10‑1000rpm的搅拌速度、5‑80℃温度下,反应0.5‑90天;反应后离心沉淀分散于水中,反复离心洗涤,超声分散,获得初级产物;而后通过改变初级产物的离心速率,获得不同粒径的蚕丝蛋白微纳米纤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蚕丝蛋白微纳米纤维的可控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天然蚕茧加至尿素的水溶液中,在10-1000rpm的搅拌速度、5-80℃温度下,反应0.5-90天;反应后离心沉淀分散于水中,反复离心洗涤,超声分散,获得初级产物;而后通过改变初级产物的离心速率,获得不同粒径的蚕丝蛋白微纳米纤维。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蚕丝蛋白微纳米纤维的可控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蚕茧为常见蚕茧中的一种或几种。桑蚕、柞蚕、天蚕、蓖麻蚕、柳蚕等的一种或几种。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蚕丝蛋白微纳米纤维的可控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所用的尿素水溶液的摩尔浓度为1-20M,蚕茧在体系中的终浓度为0.01-1.0wt%。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蚕丝蛋白微纳米纤维的可控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蚕茧与尿素反应后的反应液以8000-10000rpm的离心速率,进行离心5-10次,每次离心时间为3-10m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朝旭吴晓晨吕莉莉康力强高磊安丰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青岛青迈高能电子辐照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