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公铁联运厢式货车的端部转向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5193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5: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公铁联运厢式货车的端部转向架,包括端部平台,在端部平台前端设有钩缓,在端部平台后端下方设有牵引梁;在牵引梁下方设有第一转向部件;在牵引梁后部下端设有配重,在牵引梁中部上端安装有枕梁;在枕梁和端部平台之间的牵引梁上设有制动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用于公铁联运厢式货车的端部转向架将制动系统集成布置在转向架上,有效降低了车体自重,实现了车体的公路和铁路运输。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公铁联运厢式货车集成了两种运输模式的优点,在远距离运输时,首尾两端采用灵活机动的公路运输型式,可将货物直接运送到货主要求的目的地,中间长距离运输采用铁路运输,降低能耗,提高货物单次运输量。

An End Bogie Used for Truck-type Truck of Public Railway Intermodal Transp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公铁联运厢式货车的端部转向架
本技术属于物流运输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公铁联运厢式货车的端部转向架。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公路车辆的持续增长,由此引起的环境污染、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受到民众的广泛关注。为此,调整交通运输结构,将部分公路货运量转移到更加环保经济的铁路上来,积极开展货运增量行动,成为中央和铁路总公司的明确要求和行动指南。当前,打通“最后一公里”,实现全运输链畅通已成为制约公路货运量向铁路转移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外陆上运输方式主要有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的主要优点为灵活机动、方便快捷,但单次运输载重小、能耗大、污染严重,且受公路条件限制,经常面临交通拥堵和环保要求的限制。铁路运输的主要优点为单次运输载重大,能耗小、适用于大批量、远距离的运输,但受限于铁路线路铺设,缺乏灵活机动。现有技术中没有首尾连接的公铁联运货车;现有技术中铁路车辆连接采用车钩连接,而车钩自重大,长度过长,拆卸不方便,不能安装在车体上;且现有技术中铁路车辆上布置制动系统,使该车体自重大难以实现在公路运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公铁联运厢式货车的端部转向架,克服现有技术中难以实现首尾连接的公铁联运货车等缺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公铁联运厢式货车的端部转向架,包括端部平台,在端部平台前端设有钩缓,在端部平台后端下方设有牵引梁;在牵引梁下方设有第一转向部件;在牵引梁后部下端设有配重,在牵引梁中部上端安装有枕梁;在枕梁和端部平台之间的牵引梁上设有制动系统。本技术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可选地,所述端部平台包括走板、设于走板前端的端梁、设于走板两端的侧梁,安装在端梁上且垂直于走板的端部护栏、安装在侧梁上且垂直于走板的扶手和脚蹬;可选地,所述牵引梁包括主梁、安装在主梁前部下端的前从板座、设于主梁中部上端的后从板座、设于主梁中部下端的上心盘和安装在主梁后部上端的牵引销引导座;可选地,所述第一转向部件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侧架、安装在两个侧架前端的轮对和安装在两个侧架后端的轮对;所述摇枕连接两个侧架的中部且垂直于侧架。可选地,所述枕梁包括枕梁上盖板、位于枕梁上盖板下方两侧的两个枕梁下盖板、连接枕梁上盖板和枕梁下盖板且位于枕梁上盖板两端的枕梁侧板、连接枕梁上盖板和枕梁下盖板的枕梁腹板以及安装在枕梁下盖板下表面的上旁承。具体地,第一转向部件采用转K6型转向架,所述制动系统和集成制动系统的各部件为常规结构,但采用集成布置。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Ⅰ)本技术的用于公铁联运厢式货车的端部转向架将制动系统集成布置在转向架上,有效降低了车体自重,实现了车体的公路和铁路运输。采用本技术的公铁联运厢式货车集成了两种运输模式的优点,在远距离运输时,首尾两端采用灵活机动的公路运输型式,可将货物直接运送到货主要求的目的地,中间长距离运输采用铁路运输,降低能耗,提高货物单次运输量,完成货物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运输。公铁联运厢式货车供在中国公路及准轨铁路上使用,主要用于装运免受日晒、雨雪侵袭的箱装、袋装货物及各种零担货物。可实现公路和铁路运输之间的快速转换,不需要两种运输模式下转换时的货物倒运,提高了运输效率,降低了货物破损率。将长距离公路运输转换为铁路运输,有效地节省燃料,减少了环境污染。(Ⅱ)采用本技术的公铁联运厢式货车可以混编或以专列形式运输;公铁转换简便快捷,满足多式联运需求;载重大、容积大,节省燃料和运费,具有良好的运输经济性能;采用子母钩车端连接结构,纵向冲动小,采用空气悬架,降低了货物破损率;各部件采用防松、防脱设计,保证车辆运行安全;采用拉铆钉、可拆下金属磨耗件,实现换件修,无焊修,方便运用检修;采用转向架、制动、钩缓等成熟技术,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Ⅲ)采用本技术的公铁联运厢式货车中,车体承载技术:主要解决了铁路运输中纵向载荷的确定,满足纵向载荷传递的车体底架结构形式。车体连挂技术:主要解决了铁路运输模式下车辆和车辆之间的连挂问题,既满足铁路连挂要求,又满足公路车辆的要求,同时还具有轻量化的特点。气动升降技术:主要解决了车辆和转向架连接及铁路运输过程中和轮胎升起技术。专用转向架及集成制动技术:为降低公路运输时的车辆自重,需要将铁路制动装置尽可能少的布置在车体上,解决了铁路制动系统在转向架上的布置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端部转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端部转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牵引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牵引梁的底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枕梁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中的公铁联运厢式货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中的中间转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中的承载座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中的子钩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中的母钩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中的中央升降单元与子钩和母钩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中的中央升降单元与子钩和母钩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中各个标号的含义为:1-车体,2-端部转向架,3-中间转向架,4-防脱连挂机构;11-底架,12-厢体;21-端部平台,22-钩缓,23-牵引梁,24-第一转向部件,25-配重,26-枕梁,27-制动系统;211-走板,212-端梁,213-侧梁,214-端部护栏,215-扶手,216-脚蹬;231-主梁,232-前从板座,233-后从板座,234-上心盘,235-牵引销引导座;261-枕梁上盖板,262-枕梁下盖板,263-枕梁侧板,264-枕梁腹板;31-第二转向部件,32-承载座,33-集成制动系统;321-支撑座,322-心盘,323-常接触旁承;41-子钩,42-母钩,43-中央升降单元;411-子钩安装部,412-钩舌,413-钩舌通孔;421-钩座,422-钩腔,423-上板通孔,424-下板通孔;431-连接板,432-第一夹板,433-第二夹板,434-贯通孔,435-第一连杆,436-第二连杆,437-轴杆,438-第三连杆,439-中心插销,44-下销轴套,441-止挡通孔,45-止挡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给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凡在本申请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遵从上述技术方案,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给出一种用于公铁联运厢式货车的端部转向架,包括端部平台21,在端部平台21前端设有钩缓22,在端部平台21后端下方设有牵引梁23;在牵引梁23下方设有第一转向部件24;在牵引梁23后部下端设有配重25,在牵引梁23中部上端安装有枕梁26;在枕梁26和端部平台21之间的牵引梁23上设有制动系统2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制动系统集成布置在转向架上,有效降低了车体自重,实现了车体的公路和铁路运输。本实施例中,端部平台21包括走板211、设于走板211前端的端梁212、设于走板211两端的侧梁213,安装在端梁212上且垂直于走板211的端部护栏214、安装在侧梁213上且垂直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公铁联运厢式货车的端部转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端部平台(21),在端部平台(21)前端设有钩缓(22),在端部平台(21)后端下方设有牵引梁(23);在牵引梁(23)下方设有第一转向部件(24);在牵引梁(23)后部下端设有配重(25),在牵引梁(23)中部上端安装有枕梁(26);在枕梁(26)和端部平台(21)之间的牵引梁(23)上设有制动系统(2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公铁联运厢式货车的端部转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端部平台(21),在端部平台(21)前端设有钩缓(22),在端部平台(21)后端下方设有牵引梁(23);在牵引梁(23)下方设有第一转向部件(24);在牵引梁(23)后部下端设有配重(25),在牵引梁(23)中部上端安装有枕梁(26);在枕梁(26)和端部平台(21)之间的牵引梁(23)上设有制动系统(2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公铁联运厢式货车的端部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平台(21)包括走板(211)、设于走板(211)前端的端梁(212)、设于走板(211)两端的侧梁(213),安装在端梁(212)上且垂直于走板(211)的端部护栏(214)、安装在侧梁(213)上且垂直于走板(211)的扶手(215)和脚蹬(216)。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公铁联运厢式货车的端部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冬香王文涛张羽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西安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