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覆铜板生产处理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覆铜板生产
,更具体的涉及覆铜板生产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电子产品微小型化、多功能化,尤其是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微小型化、高性能化已经成为明显趋势,这就要求PCB实现高密度化、高性能化。覆铜板作为印制电路板的绝缘基材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电气产品中,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电子、电气产品的安全可靠性,对覆铜板的可靠性相应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其中耐热性就是覆铜板的一项重要可靠性指标,耐热性差的覆铜板容易造成电子产品损坏,甚至变成火灾产生的潜在隐患。覆铜板领域中,现有覆铜板的制造方法通常包括混合胶液-增强材料浸胶-烘干成半固化片-裁切-叠片-压合等步骤,所制成的覆铜板结构主要包括铜箔、及压合在铜箔之间的半固化片。随着覆铜板材料的发展,胶液的配比越来越复杂,胶液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覆铜板的耐热性、介电常数以及剥离强度等等,覆铜板的生产工艺对覆铜板的这些性能有关键的影响;并且覆铜板的铜箔表面容易氧化,铜的氧化层对焊接有很大的影响,很容易形成假焊、虚焊,严重时会造成焊盘与元器件无法焊接。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覆铜板生产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提供铜箔、玻纤纸、玻纤布、并配制第一树脂胶液、第二树脂胶液、以及OSP预浸剂;所述第二树脂胶液是由下列组分按重量份组成:含磷环氧树脂20~25份、球形硅粉5~10份、酚醛环氧树脂5~10份、聚芳酯6~8份、脂环族环氧树脂10~20份以及石墨烯5~10份;所述第一树脂胶液是由下列组分按重量份组成:苯酚11‑13份、腰果酚5‑8份、球形硅粉2份、脂环族环氧树脂6‑8份以及甲醛3‑5份;所述OSP预浸剂是由下列组分按重量份组成:2,3‑二氢‑1,4萘醌20‑30份、乙二胺3‑5份、苯并三氮唑30‑40份、二乙醇胺5‑8份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覆铜板生产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提供铜箔、玻纤纸、玻纤布、并配制第一树脂胶液、第二树脂胶液、以及OSP预浸剂;所述第二树脂胶液是由下列组分按重量份组成:含磷环氧树脂20~25份、球形硅粉5~10份、酚醛环氧树脂5~10份、聚芳酯6~8份、脂环族环氧树脂10~20份以及石墨烯5~10份;所述第一树脂胶液是由下列组分按重量份组成:苯酚11-13份、腰果酚5-8份、球形硅粉2份、脂环族环氧树脂6-8份以及甲醛3-5份;所述OSP预浸剂是由下列组分按重量份组成:2,3-二氢-1,4萘醌20-30份、乙二胺3-5份、苯并三氮唑30-40份、二乙醇胺5-8份、甲酸铵4-6份、纳米二氧化钛6-8份以及异丁醇300份;S2:将乙烯基硅烷偶联剂溶于水中,所述乙烯基硅烷占总溶液的体积百分比浓度为2.3%,通过循环泵喷涂在铜箔表面,在室温下静置干燥;S3:采用涂覆设备将第一树脂胶液涂覆到玻纤纸上;S4:采用涂覆设备将第二树脂胶液涂覆到玻纤布上;S5:对S3的玻纤纸以及S4的玻纤布进行烘干半固化处理,使玻纤纸以及玻纤布表面形成树脂层;S6:内层设置三层经过半固化处理的玻纤纸,玻纤纸上下层设置一层经过半固化处理的玻纤布,玻纤布外层设置有铜箔;S7:将叠设在一起铜箔、玻纤布和玻纤纸送入真空压机中,进行层压处理,制得半成品;所述第一树脂胶液经过至少3次涂覆烘干形成于玻纤纸上;S8:将所得半成品浸泡在除油液进行除油工序,除油后用DI水对半成品进行水洗;S9:将水洗后的半成品置于微蚀槽中,所述微蚀槽的微蚀速率为1-2um/min,微蚀后的所述PCB依次进入DI水洗、酸洗和DI水洗工序;S10:将S9所得的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运东,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航宇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