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刹车自动调整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3648 阅读:5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刹车间隙自动调整机构技术领域。其为自动消除多余过量间隙而设计的。其包括有壳体、蜗杆、蜗轮、盖板,壳体中装有蜗杆,蜗杆与蜗轮啮合,壳体一面固定有盖板,其特征在于控制单元为控制盘连接控制臂,控制臂与控制盘相互刚性联接,并且可以沿盖板表面作为一整体自由转动,控制盘上有一与直齿条弯头相配合的缺口,齿条与壳体间装有复位弹簧,并用螺钉将控制单元固定在壳体里,直齿条与蜗杆一端上单向离合器中齿轮啮合,蜗杆另一端为弹性感知器,蜗杆中间啮合蜗轮。它具有刹车安全可靠、安装方便、通用性强优点,适宜在汽车上推广应用。(*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刹车间隙自动调整机构
国内汽车刹车调整臂一般不具有自动消除间隙功能,只有调整臂、盖板以及蜗杆、蜗轮,当刹车片被磨损后与轮毂间隙较大时或司机感到刹车不利落时,才去人工调整一个转蜗杆间隙,不能随时消除间隙,这样就存在着人为因素和潜伏隐患,影响汽车刹车安全可靠。如专利号为94229274.X的中国专利“汽车调压式自动刹车阀”公开一种汽车刹车安全装置,其有由阀盖阀底组成阀体,阀体上设有刹车进气口、刹车出气口、储气筒出口及打气泵进口,阀体内设置活塞、B、O形密封圈、弹簧、卡簧、单向阀等组成三个气室,阀底设置调压垫、调压螺丝,将该阀连接储气筒,虽然它具有刹车灵敏、安全可靠优点,但是同样存在着刹车间隙不能自动调整缺陷,影响车辆的制动性。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随时自动消除多余过量间隙,不受人为因素影响,使刹车安全可靠的汽车刹车自动调整臂。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该汽车刹车自动调整臂,其包括有壳体、蜗杆、蜗轮、盖板,壳体中装有蜗杆,蜗杆与蜗轮啮合,壳体一面固定有盖板,其特征在于控制单元为控制盘上连接控制臂,控制臂与控制盘相互刚性联接,并且可以沿盖板表面作为一整体自由转动,控制盘上有一与直齿条弯头相配合的缺口,直齿条与壳体间装有复位弹簧,并用螺钉将控制单元固定在壳体里,直齿条与蜗杆一端上单向离合器中齿轮啮合,蜗杆另一端为弹性感知器,蜗杆中间啮合能带动S型凸轮转轴转动的蜗轮。上述单向离合器为齿轮、离合弹簧、离合环依次配合组装而成,蜗杆一端先套有齿轮,齿轮里表面有环槽,内装离合弹簧,然后蜗杆上再套离合环。上述弹性感知器为蜗杆一端螺旋弹簧和蜗杆另一端锥形离合器构成。本技术装车后,只需另配控制盘定位销即可完成安装,并且只要调换其外壳可在不同车型上安装,方便、经济、通用性强。当汽车行驰一定行程后,内摩擦片磨损或超量间隙产生后,只要采刹车数次,就能使刹车回复正常间隙,以确保安全行驶,从而抛弃过去人为手动调整的人为因素,消除潜伏的隐患。尤其采用法向直廓型蜗杆及小模数齿轮使调整臂工作更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本技术汽车刹车自动调整臂结构局剖图;图2.为图1中D-D向剖视图;图3.为图2中E-E向剖视图;图4.为汽车刹车自动调整臂结构立体示意图(壳体、盖板虚拟地画为透明状态)。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如图所示,其壳体1为球墨铸铁制成,并经过盐浴处理,其摩擦系数低并且耐磨性能好,衬套2由淬火钢制成,根据客户要求而设计相应尺寸,控制单元来完成调整臂补偿动作所需之移动,它由控制盘16、控制臂17和盖板18组成,控制臂和控制盘彼此相互刚性联接,并且可以沿盖板表面作为一整体自由转动,盖板和控制臂之间有密封环,见图4,为了显示里面零件连接,我们将壳体、盖板虚拟地画为透明状态,方便直观理解,控制盘上有一与直齿条3弯头相配合的缺口19并且齿条与壳体之间装有复位弹簧5,塞子15堵住壳体内回复弹簧的安装口,见图1,密封垫安装在控制单元和壳体之间,并用螺钉将控制单元固定在壳体里,直齿条与蜗杆20一端上单向离合器中齿轮8啮合,见图4,单向离合器将齿条线性运动转换为轴向运动,它由齿轮8、离合弹簧7、离合环6依次配合组装而成,见图2,蜗杆一端先套有齿轮8,齿轮8里表面开环槽内装离合弹簧7,然后蜗杆上再套离合环6而构成,蜗杆另一端有弹性感知器,见图2,其为蜗杆该端上螺旋弹簧10和另一端锥形离合器构成,锥形离合器由蜗杆端部和离合环6组成,蜗杆的锥形部位和离合环的内侧皆有齿,二者啮合时称为锥形离合器结合,反之脱开时,称为锥形离合器分离。与蜗杆啮合的蜗轮4再带动S型凸轮转轴转动来调整刹车间隙。滚针轴承12通过铆钉14和螺旋盖将蜗杆一端固定于壳体上,滚针轴承与蜗杆一端衬有O型密封圈13,蜗杆另一端通过止推垫片9、螺旋弹簧10和螺旋盖11固定于壳体上。蜗杆其齿为法向直廓型,蜗杆与蜗轮由经特殊处理的高强度钢制成,齿轮8模数为0.220毫米内,齿数80以上,这样提高调节精度和工作稳定性。其正常刹车时,控制盘相对调整臂转动,即控制盘上缺口推动直齿条并转动单向离合器,此时单向离合器分离呈打滑状态,即齿轮相对离合弹簧转动,同时S型凸轮转轴推动刹车蹄直至磨擦片与刹车鼓接触为止,蜗杆受力后轴向移动并压缩螺旋弹簧,此时离合器与蜗杆锥形齿分离。当超量间隙时,控制盘继续相对上移,直至S型凸轮转轴扭力迅速上升,推动整个单向离合器总成,在超量间隙刹车释放时,S型凸轮转轴扭力下降,使螺旋弹簧推动蜗杆左移,此时蜗杆锥面齿与单向离合器离合环结合,控制盘相对调整臂下移,此时两离合器接合,由直齿条带动蜗杆旋转,蜗杆带动蜗轮旋转,同时蜗轮再带动S型凸轮转轴旋转一定角度,从而完成一次自动调整间隙动作,本机构能自动感受间隙大小并实施自动调整,以保持刹车与刹车鼓正常固定间隙。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刹车自动调整臂,其包括有壳体(1)、蜗杆(20)、蜗轮(4)、盖板(18),壳体中装有蜗杆,蜗杆与蜗轮啮合,壳体一面固定有盖板,其特征在于控制单元为控制盘(16)连接控制臂(17),控制臂与控制盘相互刚性联接,并且可以沿盖板(18)表面作为一整体自由转动,控制盘上有一与直齿条(3)弯头相配合的缺口(19),直齿条与壳体间装有复位弹簧(5),并用螺钉将控制单元固定在壳体(1)里,直齿条与蜗杆一端上单向离合器中齿轮(8)啮合,蜗杆另一端为弹性感知器,蜗杆中间啮合能带动S型凸轮转轴转动的蜗轮(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刹车自动调整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离合器为齿轮(8)、离合弹簧(7)、离合环(6)依次配合组装而成,蜗杆一端先套有齿轮(8),齿轮里表面有环槽,内装离合弹簧(7),然后蜗杆上再套离合环(6)。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刹车自动调整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感知器为蜗杆(20)一端有螺旋弹簧(10)而蜗杆另一端是锥形离合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刹车自动调整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20)其齿为法向直廓型结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刹车自动调整臂,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8)齿数80以上,模数0.220毫米以内。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汽车刹车间隙自动调整机构
其为自动消除多余过量间隙而设计的。其包括有壳体、蜗杆、蜗轮、盖板,壳体中装有蜗杆,蜗杆与蜗轮啮合,壳体一面固定有盖板,其特征在于控制单元为控制盘连接控制臂,控制臂与控制盘相互刚性联接,并且可以沿盖板表面作为一整体自由转动,控制盘上有一与直齿条弯头相配合的缺口,齿条与壳体间装有复位弹簧,并用螺钉将控制单元固定在壳体里,直齿条与蜗杆一端上单向离合器中齿轮啮合,蜗杆另一端为弹性感知器,蜗杆中间啮合蜗轮。它具有刹车安全可靠、安装方便、通用性强优点,适宜在汽车上推广应用。文档编号F16D65/58GK2573769SQ0121015公开日2003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01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01年1月10日专利技术者萧方忠 申请人:宁波合力机械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刹车自动调整臂,其包括有壳体(1)、蜗杆(20)、蜗轮(4)、盖板(18),壳体中装有蜗杆,蜗杆与蜗轮啮合,壳体一面固定有盖板,其特征在于控制单元为控制盘(16)连接控制臂(17),控制臂与控制盘相互刚性联接,并且可以沿盖板(18)表面作为一整体自由转动,控制盘上有一与直齿条(3)弯头相配合的缺口(19),直齿条与壳体间装有复位弹簧(5),并用螺钉将控制单元固定在壳体(1)里,直齿条与蜗杆一端上单向离合器中齿轮(8)啮合,蜗杆另一端为弹性感知器,蜗杆中间啮合能带动S型凸轮转轴转动的蜗轮(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萧方忠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合力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