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结构装配式外墙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3121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06: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结构装配式外墙体系,包括钢框架结构和墙结构;其中墙结构是墙板与墙板之间用通长L型连接件串连在一起,L型连接件分布在墙板的上部和下部各一个;上部L型连接件的肢背与墙板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上部L型连接件上每隔一定距离分布有一个T型连接件,T型连接件与L型连接件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T型连接件的腹板部分同时与L型连接件的肢尖肢背的平面垂直;钢框架结构由两平行的方钢管柱和上部框架梁、下部框架梁围成矩形框架。

A Steel Structure Assembled Exterior Wall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结构装配式外墙体系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钢结构装配式外墙体系。
技术介绍
在我国,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支柱产业,也是一个大耗能行业。建筑节能将成为提高社会能源使用效率、缓解能源紧张最有效的措施之一。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具有重量轻、现场湿作业量小、抗震性能好、无噪声与污染、材料可循环反复利用、标准化制作和便于工厂化生产、可现场装配等优点,因而可实现建筑节能的问题。在我国广泛使用的框架结构中,围护体系节能又是建筑节能的主要项目。另一方面地震是一种给人们带来巨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突发自然灾害,由于地震的复杂性,现在还很难准确预报地震发生,人类能做到的是通过合理的设计来减少地震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我们国家是地震多发地区,对房屋结构的抗震性能要求非常高。在目前常见的框架结构房屋中,主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较好,已经得到了大家的公认。在地震中,框架结构围护墙体先于主体结构破坏,墙体开裂、倒塌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已经成为框架结构的主要问题,如何解决框架结构围护墙体与主体结构安全连接,是框架结构房屋设计的重点之一。目前,常见的类似大板结构连接方式是在墙板中埋设较长的锚筋与钢板连接件,不能实现墙体的整体装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了一种钢结构装配式外墙体系。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结构装配式外墙体系,包括钢框架结构和墙结构;其中墙结构是墙板与墙板之间用通长L型连接件串连在一起,L型连接件分布在墙板的上部和下部各一个;上部L型连接件的肢背与墙板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上部L型连接件上每隔一定距离分布有一个T型连接件,T型连接件与L型连接件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T型连接件的腹板部分同时与L型连接件的肢尖肢背的平面垂直;钢框架结构由两平行的方钢管柱和上部框架梁、下部框架梁围成矩形框架,其中上部框架梁位于上部、下部框架梁位于下部;与上部L型连接件中的T型连接件对应的上部框架梁的相应部位分布两个平行的楔形钢板,两楔形钢板与梁垂直,连接方式为焊接,楔形钢板在靠近上部框架梁中心的端面为斜边;施工时先把墙结构提到一定高度,在T型连接件与两楔形钢板中心位置一一对应时落下,T型连接件的腹板部分夹落在两个楔形钢板中间,T型连接件的翼缘部分与两楔形钢板的斜边贴紧契合;下部L型连接件的肢尖与下部框架梁通过螺栓杆连接在一起,螺栓杆焊接在框架下部梁的上翼缘上、肢背与墙板通过螺栓栓接的一起。所述上部框架梁、下部框架梁为H型钢梁;楔形钢板位于上部框架梁的下翼缘的上面;下部L型连接件与下部H型钢梁通过螺栓连接,在施工时,L型连接件与墙板一起吊装起来再垂直落下实现入位H型钢梁,再用螺帽拧紧。所述下部L型连接件与方钢管柱之间有空隙距离,下部L型连接件与下部框架梁之间预留有空隙距离。所述斜边与竖直面的夹角也为15度,钢框架结构的平面为竖直方向的平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设定墙板的左右两端与方钢管的中心对齐,L型连接件与下部梁中心对齐,L型连接件端部与框架柱之间保留一定距离以保证在框架发生侧移时墙板在分离式节点的作用下保留在原位,同时也容许了施工时可能造成的误差,两端预留的距离均为最大层间位移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附图1所示:一种钢结构装配式外墙体系由建筑主体结构即钢框架结构、预制外挂墙板及连接节点组成。墙板与墙板之间通过通长L型连接件串连在一起,L型连接件分布在墙板的上部和下部各一个。螺栓4焊接在下部H型钢梁2上。下部L型连接件3与下部H型钢梁2通过螺栓连接,在施工时,L型连接件与墙板一起吊装起来再垂直落下实现入位,再用螺帽拧紧。下部L型连接件3与墙板5通过螺栓16连接起来,在L型连接件处用螺帽拧紧。同时也实现了条形墙板之间的连接。上部L型连接件6的肢背与墙板5通过螺栓17连接在一起,L型连接件6上每隔一定距离分布有一个T型连接件,T型连接件与L型连接件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T型连接件的腹板部分7同时与L型连接件的肢尖肢背的平面垂直。为了方便连接件在装配时更好地入位,T型连接件的翼缘部分8呈15度倾斜,相应地T型连接件的腹板部分7呈梯型。与之对应的上部框架梁的相应部位分布两个楔形钢板10。两钢钢板与梁9垂直,连接方式为焊接,楔形钢板的一个角也为15度。两钢板之间留一定的距离。施工时先把墙板体系提到一定高度,在T型连接件与两钢板距离的中心一一对应时落下,T型连接件的腹板部分夹在落上两个钢板之间,翼缘部分与两楔形钢板的斜边贴紧契合。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所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所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结构装配式外墙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框架结构和墙结构;其中墙结构是墙板与墙板之间用通长L型连接件串连在一起,L型连接件分布在墙板的上部和下部各一个;上部L型连接件的肢背与墙板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上部L型连接件上每隔一定距离分布有一个T型连接件,T型连接件与L型连接件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T型连接件的腹板部分同时与L型连接件的肢尖肢背的平面垂直;钢框架结构由两平行的方钢管柱和上部框架梁、下部框架梁围成矩形框架,其中上部框架梁位于上部、下部框架梁位于下部;与上部L型连接件中的T型连接件对应的上部框架梁的相应部位分布两个平行的楔形钢板,两楔形钢板与梁垂直,连接方式为焊接,楔形钢板在靠近上部框架梁中心的端面为斜边;施工时先把墙结构提到一定高度,在T型连接件与两楔形钢板中心位置一一对应时落下,T型连接件的腹板部分夹落在两个楔形钢板中间,T型连接件的翼缘部分与两楔形钢板的斜边贴紧契合;下部L型连接件的肢尖与下部框架梁通过螺栓杆连接在一起,螺栓杆焊接在框架下部梁的上翼缘上、肢背与墙板通过螺栓栓接的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结构装配式外墙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框架结构和墙结构;其中墙结构是墙板与墙板之间用通长L型连接件串连在一起,L型连接件分布在墙板的上部和下部各一个;上部L型连接件的肢背与墙板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上部L型连接件上每隔一定距离分布有一个T型连接件,T型连接件与L型连接件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T型连接件的腹板部分同时与L型连接件的肢尖肢背的平面垂直;钢框架结构由两平行的方钢管柱和上部框架梁、下部框架梁围成矩形框架,其中上部框架梁位于上部、下部框架梁位于下部;与上部L型连接件中的T型连接件对应的上部框架梁的相应部位分布两个平行的楔形钢板,两楔形钢板与梁垂直,连接方式为焊接,楔形钢板在靠近上部框架梁中心的端面为斜边;施工时先把墙结构提到一定高度,在T型连接件与两楔形钢板中心位置一一对应时落下,T型连接件的腹板部分夹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军民蒯从伦汪许林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鸿路钢结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