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改变进水方向的气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27952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05: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污水深度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可改变进水方向的气浮装置。该装置包括同轴布置的内筒体与外筒体,所述内筒体与所述外筒体构成气浮反应区,所述外筒体的外周布置有围板一,所述围板一与所述外筒体之间构成混凝沉淀区,所述混凝沉淀区通入混凝剂,所述内筒体的下端口通入臭氧溶气水,所述气浮反应区与所述混凝沉淀区之间设置有用于改变通入原水顺序的切换管路,混凝沉淀区与气浮反应区紧邻布置,且两者之间设置有切换管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气浮装置合理利用占地面积,且能根据污水固体悬浮物和溶解性有机物的含量,方便的切换臭氧气浮和混凝沉淀的先后反应顺序,提升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Air Floating Device with Changeable Intake Dir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改变进水方向的气浮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深度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可改变进水方向的气浮装置。
技术介绍
为满足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再生利用需求,通常需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传统的污水深度处理以“混凝+沉淀+过滤”技术为主,可有效去除固体悬浮物,但对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有限,因此需引入臭氧强化溶解性有机物去除效果。根据进水顺序不同,臭氧强化污水深度处理的方法有先臭氧气浮后混凝沉淀和先混凝沉淀后臭氧气浮,当废水中悬浮物较多时,采用先混凝沉淀后臭氧气浮的方法,当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较多时,采用先臭氧气浮后混凝沉淀的方法。其中都会用到臭氧气浮工艺,由内筒体11和外筒体12构成气浮反应区3,内筒体11的上端低于外筒体12的上端,内筒体11的内部构成接触区,外筒体12的内部高出内筒体11的部分构成臭氧气浮区,臭氧气浮区上层是浮渣区,内筒体11与外筒体12之间构成净水区。但是,传统臭氧强化污水深度处理工艺时,混凝、沉淀、过滤、臭氧气浮通常作为不同的的处理单元独立配置,存在占地面积大、能耗高等问题,且城市和工业废水水质波动较大,单一先混凝沉淀后臭氧气浮或先臭氧气浮后混凝沉淀的方法难以适应不同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改变进水方向的气浮装置,包括同轴布置的内筒体(11)与外筒体(12),所述内筒体(11)与所述外筒体(12)构成气浮反应区(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12)的外周布置有围板一(13),所述围板一(13)与所述外筒体(12)之间构成混凝沉淀区(2),所述混凝沉淀区(2)通入混凝剂,所述内筒体(11)的下端口通入臭氧溶气水,所述气浮反应区(3)与所述混凝沉淀区(2)之间设置有用于改变通入原水顺序的切换管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改变进水方向的气浮装置,包括同轴布置的内筒体(11)与外筒体(12),所述内筒体(11)与所述外筒体(12)构成气浮反应区(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12)的外周布置有围板一(13),所述围板一(13)与所述外筒体(12)之间构成混凝沉淀区(2),所述混凝沉淀区(2)通入混凝剂,所述内筒体(11)的下端口通入臭氧溶气水,所述气浮反应区(3)与所述混凝沉淀区(2)之间设置有用于改变通入原水顺序的切换管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改变进水方向的气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管路包括与所述混凝沉淀区(2)连通的进水管一(31)和出水管一(32)、与所述气浮反应区(3)连通的进水管二(33)和出水管二(34),所述进水管一(31)、所述出水管一(32)、所述进水管二(33)及所述出水管二(34)上分别设置有阀门一(A)、阀门二(B)、阀门三(C)、阀门四(D),所述出水管一(32)与所述进水管二(33)之间设置有阀门五(E),所述出水管二(34)与所述进水管一(31)之间设置有阀门六(F)。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改变进水方向的气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板一(13)呈筒状与所述外筒体(12)同轴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改变进水方向的气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板一(13)的外周还同轴布置有筒状的围板二(14),所述围板二(14)与所述围板一(13)之间构成臭氧氧化区(1),所述臭氧氧化区(1)的上部与所述混凝沉淀区(2)的上部连通,所述臭氧氧化区(1)通入臭氧,所述进水管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鹏康杨超金鑫刘雨果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