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提供水力扰动的气浮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深度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提供水力扰动的气浮装置。
技术介绍
臭氧气浮工艺是一种城市污水深度处理工艺,气浮产生的微气泡携带水中的污染物形成气絮颗粒,颗粒上浮聚集产生浮渣,将浮渣排出实现固液分离从而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臭氧气浮工艺由内筒体11和外筒体12构成气浮反应区3,内筒体11的上端低于外筒体12的上端,内筒体11的内部构成接触区,外筒体12的内部高出内筒体11的部分构成臭氧气浮区,臭氧气浮区上层是浮渣区,内筒体11与外筒体12之间构成净水区。通常在臭氧气浮时都会加入混凝剂和絮凝剂,若不能充分混合均匀,则会影响污染物去除效果,机械搅拌虽然可以很好提高混合程度,但是处理成本显著上升。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开发一种装置提高混凝剂和絮凝剂与原水的混合效果,对解决传统气浮工艺存在的混凝成本太高问题具有很大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供水力扰动的气浮装置,改善气浮装置的水流条件,使得原水与混凝剂充分均匀混合,提高混凝处理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提供水力扰动的气浮装置,包括同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供水力扰动的气浮装置,包括同轴布置的内筒体(11)与外筒体(12),所述内筒体(11)与所述外筒体(12)构成气浮反应区(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12)的外周布置有围板一(13),所述围板一(13)与所述外筒体(12)之间构成混凝沉淀区(2),所述混凝沉淀区(2)通入原水与混凝剂,所述内筒体(11)的下端口通入臭氧溶气水,所述混凝沉淀区(2)与所述内筒体(11)的下端口连通,所述混凝沉淀区(12)内布置有扰流板(26),所述扰流板(26)处于原水与混凝剂混合流向所述内筒体(11)的下端口的水流通道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供水力扰动的气浮装置,包括同轴布置的内筒体(11)与外筒体(12),所述内筒体(11)与所述外筒体(12)构成气浮反应区(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12)的外周布置有围板一(13),所述围板一(13)与所述外筒体(12)之间构成混凝沉淀区(2),所述混凝沉淀区(2)通入原水与混凝剂,所述内筒体(11)的下端口通入臭氧溶气水,所述混凝沉淀区(2)与所述内筒体(11)的下端口连通,所述混凝沉淀区(12)内布置有扰流板(26),所述扰流板(26)处于原水与混凝剂混合流向所述内筒体(11)的下端口的水流通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供水力扰动的气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板一(13)呈筒状与所述外筒体(12)同轴布置,所述扰流板(26)为斜向布置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外筒体(12)和所述围板一(13)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供水力扰动的气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26)在混凝沉淀区(2)内自上而下连续翻折变向布置,所述扰流板(26)上均匀开设有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供水力扰动的气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板一(13)的外周还同轴布置有筒状的围板二(14),所述围板二(14)与所述围板一(13)之间构成臭氧氧化区(1),所述臭氧氧化区(1)的上部与所述混凝沉淀区(2)的上部连通,所述臭氧氧化区(1)通入原水与臭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供水力扰动的气浮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锥尖朝下的与所述内筒体(11)同轴布置的锥形筒底(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鑫,金鹏康,张少华,谢新月,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