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母预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2311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0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螺母预拧装置,包括设有竖直贯通的第一通道的组装模块,所述第一滑道底端内壁上设有轴承,所述第一通道的一侧通过倾斜的第二通道与螺栓进料轨道相连接,所述第一通道的底端与水平的螺母进料轨道的端部相连接,所述第一通道的顶端设有将滑入第一通道内的螺栓旋转推挤进第一通道底端的螺母内的旋扭器,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侧通过水平的第三通道与竖直贯通的第四通道相连通,所述组装模块内设有将第一通道内的螺栓沿着第三通道转移至第四通道内的换向器,通过螺栓进料轨道和螺母进料轨道分别将螺栓和螺母输送至第一通道的内部和底端,再利用旋转下降的橡胶块,使螺栓竖直旋入其底端的螺母之中,方便高效。

A Pre-twisting Device for Nu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母预拧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螺母的
,特别是一种螺母预拧装置的

技术介绍
螺栓与螺母是电力铁塔和高速公路护栏等处常用的部件,两者需要旋拧成一体作为其供货状态。目前螺栓与螺母的旋拧组装,主要还是依靠手工或简单工具来完成的,如电动扳手。由于采用人工装配,因此存在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高、组装不到位和表面磕碰等质量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螺栓与螺母需求量越来越多,这对螺栓与螺母组装的生产效率、质量和成本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螺母预拧装置,可预先将螺母旋入螺栓的螺杆内一部分,方便后续将螺母旋入靠近螺栓螺头处,工作效率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螺母预拧装置,包括设有竖直贯通的第一通道的组装模块,所述第一滑道底端内壁上设有轴承,所述第一通道的一侧通过倾斜的第二通道与螺栓进料轨道相连接,所述第一通道的底端与水平的螺母进料轨道的端部相连接,所述第一通道的顶端设有将滑入第一通道内的螺栓旋转推挤进第一通道底端的螺母内的旋扭器,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侧通过水平的第三通道与竖直贯通的第四通道相连通,所述组装模块内设有将第一通道内的螺栓沿着第三通道转移至第四通道内的换向器。作为优选,所述螺栓进料轨道和螺母进料轨道分别与装有螺栓和螺母的振动盘相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旋钮器包括第一气缸、固定在第一气缸伸缩杆端部的第一电机、固定在第一电机输出轴端部的支撑板、固定在支撑板另一侧上的橡胶块以及位于橡胶块内的第一电磁铁,所述第一气缸固定在组装模块的顶部且伸缩杆竖直伸入第一通道内。作为优选,所述橡胶块远离支撑板的一侧设有防滑纹路。作为优选,所述换向器包括第二气缸以及固定在第二气缸伸缩杆端部的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二气缸固定在组装模块的外侧且伸缩杆水平伸入第三通道内。作为优选,所述螺母进料轨道包括底板、位于底板两侧的边板以及位于底板一端的端板,所述底板上设有通槽,所述边板的间距与螺母的宽度相适应,所述通槽的宽度与螺母的螺纹孔的内径相适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螺栓进料轨道和螺母进料轨道分别将螺栓和螺母输送至第一通道的内部和底端,再利用旋转下降的橡胶块,使螺栓竖直旋入其底端的螺母之中,方便高效;通过设置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实现预拧有螺母后的螺栓的换道,方便后续工序的进行;通过在橡胶块底部设置防滑纹路,有效增大摩擦,保证预拧工作的进行;通过在第一滑道底端内壁上设置轴承,在保证螺栓可竖直下降的同时,减小螺栓、橡胶块和支撑板转动时与滑道内壁的摩擦,避免摩擦生热,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螺母预拧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螺母预拧装置的去除螺栓进料轨道和螺母进料轨道后的主视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螺母预拧装置的螺母进料轨道的俯视图。图中:1-螺栓进料轨道、2-组装模块、21-第一通道、211-轴承、22-第二通道、23-第三通道、24-第四通道、3-螺母进料轨道、31-底板、311-通槽、32-边板、33端板-、4-旋扭器、41-第一气缸、42-第一电机、43-支撑板、44-橡胶块、45-第一电磁铁、5-换向器、51-第二气缸、52-第二电磁铁。【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图2和图3,本专利技术一种螺母预拧装置,包括设有竖直贯通的第一通道21的组装模块2,所述第一滑道21底端内壁上设有轴承211,所述第一通道21的一侧通过倾斜的第二通道22与螺栓进料轨道1相连接,所述第一通道21的底端与水平的螺母进料轨道3的端部相连接,所述第一通道21的顶端设有将滑入第一通道21内的螺栓旋转推挤进第一通道21底端的螺母内的旋扭器4,所述第一通道21的另一侧通过水平的第三通道23与竖直贯通的第四通道24相连通,所述组装模块2内设有将第一通道21内的螺栓沿着第三通道23转移至第四通道24内的换向器5,所述螺栓进料轨道1和螺母进料轨道3分别与装有螺栓和螺母的振动盘相连接,所述旋钮器4包括第一气缸41、固定在第一气缸41伸缩杆端部的第一电机42、固定在第一电机42输出轴端部的支撑板43、固定在支撑板43另一侧上的橡胶块44以及位于橡胶块44内的第一电磁铁45,所述第一气缸41固定在组装模块2的顶部且伸缩杆竖直伸入第一通道21内,所述橡胶块44远离支撑板43的一侧设有防滑纹路,所述换向器5包括第二气缸51以及固定在第二气缸51伸缩杆端部的第二电磁铁52,所述第二气缸51固定在组装模块2的外侧且伸缩杆水平伸入第三通道23内,所述螺母进料轨道3包括底板31、位于底板31两侧的边板32以及位于底板31一端的端板33,所述底板31上设有通槽311,所述边板32的间距与螺母的宽度相适应,所述通槽311的宽度与螺母的螺纹孔的内径相适应。本专利技术工作过程:首先,螺母通过螺母进料轨道3水平输送至第一通道21的底端,而螺栓通过螺栓进料轨道1进入组装模块2内,并沿着第二通道22滑入第一通道21中,直至其底端抵触螺母的顶部而停止。接着,第一气缸41通过伸缩杆带动第一电机42及其上固定的橡胶块44下降,同时第一电机42驱动橡胶块44转动,当橡胶块44抵触螺栓的螺头时,由于摩擦力的作用,螺栓被逐渐旋进螺母之中。随后,第一电磁铁45通电吸引旋有螺母的螺栓,第一气缸41再通过伸缩杆带动旋有螺母的螺栓向上运动至第一通道21与第三通道23的连接处,同时,第二气缸51通过伸缩杆带动第二电磁铁52水平移动至第一通道21与第三通道23的连接处,第一电磁铁45断电,第二电磁铁52通电吸引旋有螺母的螺栓。当第二气缸51通过伸缩杆使第二电磁铁52回复原位后,第二电磁铁52再断电,使旋有螺母的螺栓沿着第四通道24下落离开,完成螺母的预拧工作。本专利技术通过螺栓进料轨道和螺母进料轨道分别将螺栓和螺母输送至第一通道的内部和底端,再利用旋转下降的橡胶块,使螺栓竖直旋入其底端的螺母之中,方便高效;通过设置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实现预拧有螺母后的螺栓的换道,方便后续工序的进行;通过在橡胶块底部设置防滑纹路,有效增大摩擦,保证预拧工作的进行;通过在第一滑道底端内壁上设置轴承,在保证螺栓可竖直下降的同时,减小螺栓、橡胶块和支撑板转动时与滑道内壁的摩擦,避免摩擦生热,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上述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任何对本专利技术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螺母预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竖直贯通的第一通道(21)的组装模块(2),所述第一滑道(21)底端内壁上设有轴承(211),所述第一通道(21)的一侧通过倾斜的第二通道(22)与螺栓进料轨道(1)相连接,所述第一通道(21)的底端与水平的螺母进料轨道(3)的端部相连接,所述第一通道(21)的顶端设有将滑入第一通道(21)内的螺栓旋转推挤进第一通道(21)底端的螺母内的旋扭器(4),所述第一通道(21)的另一侧通过水平的第三通道(23)与竖直贯通的第四通道(24)相连通,所述组装模块(2)内设有将第一通道(21)内的螺栓沿着第三通道(23)转移至第四通道(24)内的换向器(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母预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竖直贯通的第一通道(21)的组装模块(2),所述第一滑道(21)底端内壁上设有轴承(211),所述第一通道(21)的一侧通过倾斜的第二通道(22)与螺栓进料轨道(1)相连接,所述第一通道(21)的底端与水平的螺母进料轨道(3)的端部相连接,所述第一通道(21)的顶端设有将滑入第一通道(21)内的螺栓旋转推挤进第一通道(21)底端的螺母内的旋扭器(4),所述第一通道(21)的另一侧通过水平的第三通道(23)与竖直贯通的第四通道(24)相连通,所述组装模块(2)内设有将第一通道(21)内的螺栓沿着第三通道(23)转移至第四通道(24)内的换向器(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母预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进料轨道(1)和螺母进料轨道(3)分别与装有螺栓和螺母的振动盘相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母预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器(4)包括第一气缸(41)、固定在第一气缸(41)伸缩杆端部的第一电机(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姚东
申请(专利权)人:海盐东盛紧固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