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润滑油调和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1731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0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润滑油调和釜,具体涉及润滑油生产领域,釜体内沿竖直方向设有转动轴,转动轴的下部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贯穿转动轴的两侧,第一通孔的下方位于转动轴上还设有第二通孔,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横截面呈矩形;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与转动轴相接;第一混合叶的中部位于第一通孔内,第二混合叶的中部位于第二通孔内;且第一混合叶可在第一通孔内上下移动,第一混合叶可在第二通孔内上下移动;第一混合叶和第二混合叶的中部均呈阶梯状的直角结构,第一混合叶和第二混合叶的中部沿竖直方向配置有若干定位螺孔,定位螺孔内设有螺栓,螺栓贯穿转动轴的两侧与定位螺孔相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应用于不同液位的物料搅拌混合。

A Lubricating Oil Blen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润滑油调和釜
本技术属于润滑油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润滑油调和釜。
技术介绍
润滑油一般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则可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赋予某些新的性能,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润滑油调和时,需对物料进行搅拌混合,但现有的调和釜其搅拌桨多为固定的,无法良好的适应不同液位的搅拌;针对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润滑油调和釜,可应用于不同液位的物料搅拌混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润滑油调和釜,可应用于不同液位的物料搅拌混合。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润滑油调和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上设有物料进口和物料出口,所述釜体内沿竖直方向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下部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转动轴的两侧,所述第一通孔的下方位于所述转动轴上还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也贯穿所述转动轴的两侧,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横截面呈矩形;所述釜体的上端还配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与所述转动轴相接;还包括第一混合叶和第二混合叶,所述第一混合叶的中部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二混合叶的中部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内;且所述第一混合叶可在所述第一通孔内上下移动,所述第一混合叶可在所述第二通孔内上下移动;所述第一混合叶和第二混合叶的中部均呈阶梯状的直角结构,所述第一混合叶和第二混合叶的中部沿竖直方向配置有若干定位螺孔,所述定位螺孔内设有螺栓,所述螺栓贯穿所述转动轴的两侧与所述定位螺孔相接,且所述第一混合叶和所述第二混合叶之间呈相互垂直配置。优选的,所述第一混合叶的两端设有混合叶体,所述混合叶体与所述第一混合叶之间通过轴套相接,所述轴套一端与所述混合叶体固定相接,所述轴套另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混合叶的端部,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第一混合叶和所述第二混合叶结构相同;优选的,所述转动轴的外侧沿竖直方向设有若干限位螺孔。优选的,所述第一混合叶和所述第二混合叶外围均包覆聚四氟乙烯,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内侧壁上也包覆有聚四氟乙烯层。优选的,所述釜体的上端设配置有人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混合叶可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上下运动,并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进而可改变第一混合叶和第二混合叶高度,进而可应用于不同液位的物料搅拌混合;第一混合叶和第二混合叶的中部均呈阶梯状的直角结构,第一混合叶和第二混合叶的中部沿竖直方向配置有若干定位螺孔,通过螺栓与定位螺孔的配合,可大大提高混合叶的稳定性。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剖视图;图2为转动轴主视图。图中标记为:1、釜体;2、转动轴;3、物料进口;4、物料出口;5、第一混合叶;6、第二混合叶;7、驱动电机;8、人孔;9、第一通孔;10、第二通孔;11、定位螺孔;12、限位螺孔。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润滑油调和釜,包括釜体1,所述釜体1上设有物料进口3和物料出口4,通过物料进口3和物料出口4实现物料进出;所述釜体1内沿竖直方向设有转动轴2,所述转动轴2的下部设有第一通孔9,所述第一通孔9贯穿所述转动轴2的两侧,所述第一通孔9的下方位于所述转动轴2上还设有第二通孔10,所述第二通孔10也贯穿所述转动轴2的两侧,且所述第一通孔9和所述第二通孔10横截面呈矩形,第一通孔9和第二通孔10结构内部长方体状的通孔,具体结构可参见附图2;所述釜体1的上端还配置有驱动电机7,所述驱动电机7的驱动轴与所述转动轴2相接;通过驱动电机7带动转动轴2转动;还包括第一混合叶5和第二混合叶6,所述第一混合叶5的中部位于所述第一通孔9内,所述第二混合叶6的中部位于所述第二通孔10内;且所述第一混合叶5可在所述第一通孔9内上下移动,所述第一混合叶5可在所述第二通孔10内上下移动;其中第一混合叶5和第二混合叶6的中部优选为扁型结构,且与第一通孔9和第二通孔10内部空间匹配;所述第一混合叶5和第二混合叶6的中部均呈阶梯状的直角结构,该结构可参考附图2,以更直管的理解,该结构可提高第一混合叶5和第二混合叶6稳定性;所述第一混合叶5和第二混合叶6的中部沿竖直方向配置有若干定位螺孔11,所述定位螺孔11内设有螺栓,所述螺栓贯穿所述转动轴2的两侧与所述定位螺孔11相接,定位螺孔11沿竖直方向至少设置2个,如此可提高固定的稳定老牢靠度;且所述第一混合叶5和所述第二混合叶6之间呈相互垂直配置,如此可提高搅拌混合的面积,利于提高混合效果;其中,所述第一混合叶5的两端设有混合叶体,所述混合叶体与所述第一混合叶5之间通过轴套相接,所述轴套一端与所述混合叶体固定相接,所述轴套另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混合叶5的端部,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第一混合叶5和所述第二混合叶6结构相同;通过拆解螺栓,可实现轴套和第一混合叶5的分合,可实现混合叶体的拆解,便于维修和存放。所述转动轴2的外侧沿竖直方向设有若干限位螺孔12,通过螺栓与不同的限位螺孔12结合,可实现第一混合叶5和第二混合叶6高度的改变;所述第一混合叶5和所述第二混合叶6外围均包覆聚四氟乙烯,且所述第一通孔9和所述第二通孔10内侧壁上也包覆有聚四氟乙烯层,聚四氟乙烯耐腐蚀,且摩擦阻力小,便于移动;所述釜体1的上端设配置有人孔8,通过人孔8便于检修本技术的工作方式:如图1至图2所示,物料从物料进口2进入釜体1内,通过驱动电机7带动转动轴2转动,带动转动轴2转动,通过螺栓与不同的限位螺孔12结合,可实现第一混合叶5和第二混合叶6高度的改变,可应用于不同液位的物料搅拌混合;所述第一混合叶5和第二混合叶6的中部均呈阶梯状的直角结构,可提高第一混合叶5和第二混合叶6稳定性;且所述第一混合叶5和所述第二混合叶6之间呈相互垂直配置,如此可提高搅拌混合的面积,利于提高混合效果。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润滑油调和釜,其特征在于:包括釜体,所述釜体上设有物料进口和物料出口,所述釜体内沿竖直方向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下部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转动轴的两侧,所述第一通孔的下方位于所述转动轴上还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也贯穿所述转动轴的两侧,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横截面呈矩形;所述釜体的上端还配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与所述转动轴相接;还包括第一混合叶和第二混合叶,所述第一混合叶的中部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二混合叶的中部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内;且所述第一混合叶可在所述第一通孔内上下移动,所述第一混合叶可在所述第二通孔内上下移动;所述第一混合叶和第二混合叶的中部均呈阶梯状的直角结构,所述第一混合叶和第二混合叶的中部沿竖直方向配置有若干定位螺孔,所述定位螺孔内设有螺栓,所述螺栓贯穿所述转动轴的两侧与所述定位螺孔相接,且所述第一混合叶和所述第二混合叶之间呈相互垂直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润滑油调和釜,其特征在于:包括釜体,所述釜体上设有物料进口和物料出口,所述釜体内沿竖直方向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下部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转动轴的两侧,所述第一通孔的下方位于所述转动轴上还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也贯穿所述转动轴的两侧,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横截面呈矩形;所述釜体的上端还配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与所述转动轴相接;还包括第一混合叶和第二混合叶,所述第一混合叶的中部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二混合叶的中部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内;且所述第一混合叶可在所述第一通孔内上下移动,所述第一混合叶可在所述第二通孔内上下移动;所述第一混合叶和第二混合叶的中部均呈阶梯状的直角结构,所述第一混合叶和第二混合叶的中部沿竖直方向配置有若干定位螺孔,所述定位螺孔内设有螺栓,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成森孙军科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豪邦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