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锁式双回路按键开关
本专利技术涉及开关领域,具体为自锁式双回路按键开关。
技术介绍
按键开关主要是指轻触式按键开关,也称之为轻触开关,使用时以满足操作力的条件向开关操作方向施压开关功能闭合接通,当撤销压力时开关即断开,现有技术中,为了保持开关保持连通或断开的状态,一般都是采用具有弹性的动片,通过按挚改变动片的位置,从而使动片连通不同的状态,但是,对于采用弹性动片的按键开关,不仅结构比较复杂,生产过程比较麻烦,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弹性动片容易失效,从而影响开关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锁式双回路按键开关,取消弹性动片,采用移动结构的动片,简化开关结构,使开关结构更紧凑。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锁式双回路按键开关,包括开关结构,所述开关结构外设有壳体,所述开关结构包括相对固定的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之间设有空间,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之四角间设有四根导柱,所述导柱上套设有可以沿导柱上下移动的移动板,所述下固定板中部设有穿过上固定板的针筒,所述开关结构还包括两组用于连通电路的端子组,所述端子组每组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锁式双回路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关结构,所述开关结构外设有壳体,所述开关结构包括相对固定的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之间设有空间,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之四角间设有四根导柱,所述导柱上套设有可以沿导柱上下移动的移动板,所述下固定板中部设有穿过上固定板的针筒,所述开关结构还包括两组用于连通电路的端子组,所述端子组每组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和移动端子,所述移动端子固定包塑在移动板中,在移动板上下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移动端子与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连通或移动端子与第一端子和第三端子连通,所述开关结构还包括用于控制移动板位置的弹簧复位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锁式双回路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关结构,所述开关结构外设有壳体,所述开关结构包括相对固定的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之间设有空间,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之四角间设有四根导柱,所述导柱上套设有可以沿导柱上下移动的移动板,所述下固定板中部设有穿过上固定板的针筒,所述开关结构还包括两组用于连通电路的端子组,所述端子组每组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和移动端子,所述移动端子固定包塑在移动板中,在移动板上下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移动端子与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连通或移动端子与第一端子和第三端子连通,所述开关结构还包括用于控制移动板位置的弹簧复位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式双回路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第一端子为“F”形结构,包括位于上固定板下侧和下固定板上侧的上接触部、下接触部,以及下固定板下侧用于外接的引脚部,所述第二端子和第三端子为折弯结构,分别包括位于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之间的第二接触部和第三接触部,以及下固定板下侧用于外接的引脚部,所述移动端子包括三维方向对称设置的八个接触部,包括两组左上接触部、左下接触部、右上接触部、右下接触部,所述移动端子在上侧时,移动端子左上接触部与第一端子上接触部连通,移动端子右上接触部与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触部连通,所述移动端子在下侧时,移动端子左下接触部与第一端子下接触部连通,右下接触部与第三端子的第三接触部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锁式双掷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结构包括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和第三弹性件,所述下固定板上侧设有下导柱,所述第一弹性件套接在下导柱上,第一弹性件上侧与针筒内部抵接,针筒穿过移动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二军,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冠泰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