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制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9249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有集成的调整装置的车轮制动器,它包括:一可在制动器外壳内引导的并对制动摩擦片(4)工作的压力柱塞(2),一用来操纵压力柱塞(2)的压紧装置,和一设置在制动器外壳(1)内部压紧装置和压力柱塞(2)之间的力线中的调整元件(10),该调整元件与压力柱塞(2)螺纹连接(11)。所述盘式制动器还配备一螺纹元件(21),它从克服规定的进给行程起将接着的进给行程在旋转运动中至少部分吸收,并在同时或在复位时传递到调整元件(10)上。由此使它相对于压力柱塞(2)旋转,并通过螺纹连接(11)使压力柱塞(2)相对于调整元件(10)调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轮制动器还包括另一螺纹元件(22),它与螺纹元件(21)螺纹连接,并以这样的方式设置在制动器外壳(1a)内,使其可以在一第一终端止挡(28)和第二终端止挡(29)之间移动,以及,在螺纹元件(21)和调整元件(10)之间设置一弹簧加载的离合器(30,3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首先涉及一种具有集成的调整装置的车轮制动器,包括 一在制动器外壳内引导的对制动摩擦片工作的压力柱塞、 一用来操作 压力柱塞的压紧装置和一设置在制动器外壳内部压紧装置和压力柱塞 之间的力线中的调整元件,它与压力柱塞螺紋连接。其次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集成的调整装置的车轮制动器,包括 一在制动器外壳内引导的对制动摩擦片工作的压力柱塞、 一用来操作 压力柱塞的压紧装置和一设置在制动器外壳内部压紧装置和压力柱塞 之间的力线中的调整元件,它与压力柱塞螺紋连接。技术背景在许多公开文献中已经介绍过车轮制动器,它们除了制动压紧装 置外还配备一用于通过调整制动摩擦片和制动盘之间的距离来补偿制 动摩擦片和/或制动盘磨损的调整装置。例如WO 2004/013510A2以及DE 10209567 Al表示了在盘式制动 器的制动器外壳内的电动调整装置。它们通过一个或两个可相对于制 动盘轴向移动的压紧部件作用在制动摩擦片上,以补偿制动摩擦片或 制动盘的磨损,以便调整由于磨损引起的在相应制动摩擦片和制动盘 之间越来越大的距离。如果在制动盘两侧设置这种调整装置,那么还 需要的移动路程可以保持很小,使得正好消除空气隙并补偿制动衬块 和制动钳的弹性变形、亦即所谓的工作行程。电动调整系统依赖于承 担汽车电能供给和制动控制功能的信号系统。因此汽车自身的电能和 信号系统的故障也造成调整装置的失效。如果像例如在DE 10342281 Al中所建议的那样,盘式制动器的调 整装置在连接在汽车压缩空气源上的情况下气动运行,那么便不能完 全避免汽车自身的电能和信号系统的影响。由DE 2925342 Al已知一种带机械式工作的调整装置的盘式制动 器。为了操作制动器, 一压力柱塞连同一具有外齿部的螺母和一压紧 部件通过压紧装置被施加压力,由此使压力柱塞、螺母和压紧部件一 起向制动摩擦片的方向运动。所属调整装置横向于压力柱塞移动方向延伸,调整装置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一在其圆周上配备斜齿部的调整轴,此斜齿部与在螺母圆周上形成的斜齿部配合,通过两个配合的斜齿部以及调整装置的同样横向于压力柱塞移动方向设置的构件,例如套筒、螺母、螺旋弹簧等等,造成固有的调整效果。通过调整装置的大多横向于压力柱塞移动方向布置的各单个零件使车轮制动器具有比较节省空间的结构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创造一种带有集成的调整装置的用于车轮的车轮制动器,它 不依赖于汽车自身的电能或信号系统可靠地工作,并且其特征为紧凑 的结构方式,按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定义的车轮制动器的特征为一螺紋元件, 它从克服规定的进给路程起至少部分在旋转中接受接着的进给路程, 同时或在复位时传递到调整元件上,由此使它相对于压力柱塞旋转, 并通过螺紋连接使压力柱塞相对于调整元件调整。按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定义,车轮制动器的特征是一螺紋元件; 一与螺 紋元件拧在一起的另一螺紋元件,它可在一第二和第二止挡之间运动; 以及在螺紋元件和调整元件之间的弹簧加载的连接。在一种这样设计的车轮制动器和特别是盘式制动器中,集成的调 整装置在比较紧凑的结构方式的情况下仅仅机械地,从而与汽车本身 的能量和信号系统无关地工作。例如在车载电流或信号网中的故障或 差错不会影响集成在制动器内的调整装置的功能,总而言之创造一种 非常可靠地工作的车轮制动器。一种优选的结构建议,两个螺紋元件之间的螺旋连接具有比调整 元件的螺紋连接大的螺距。通过两个螺距之比可以预先调节调整量。 此外建议,螺紋元件相对于制动器外壳可旋转但不可轴向运动地设置, 另一个螺紋元件可轴向运动但旋转固定地设置在制动器外壳内。另一种结构方案建议,为了产生弹簧力, 一弹簧向制动摩擦片方 向对螺紋元件加栽,弹簧的一端支承在螺紋元件或调整元件上,弹簧 的另一端支承在一自由运转的推力轴承上。因为提供弹簧力的弹簧相 对于自由运转的推力轴承支承,第二螺紋元件可几乎无摩擦地相对于 调整元件作旋转运动。另一种结构方案的特征是一个向背向制动摩擦片的方向对调整元 件加载的弹簧。弹簧最好以其一端支承在制动器外壳上,以其另一端 支承在一推力轴承上。尽管受弹簧载荷,这种推力轴承允许调整元件 几乎无摩擦地旋转运动。螺紋元件和另 一 螺紋元件最好相互同心设置。总之由此可以将调 整装置设计得紧凑。为了达到紧凑的结构方式,螺紋元件可安装在调整元件的一个沉 孔或空腔内,其中连接的两个元件之一在沉孔上或空腔内构成。如果调整元件与两个螺紋元件同心设置,也有助于达到紧凑的结 构方式。调整元件可以设计成罐形,并且为了与压力柱塞螺紋连接而配备 一外螺紋。这种结构对于调整装置紧凑的结构也是有利的。关于压力柱塞建议,将它设计成双柱塞,其两个单柱塞通过一轭 架相互连接。与调整元件的螺紋连接位于该轭架的中心。这使得可以 通过将只存在一个的调整装置设置在存在双倍的压力柱塞之间而使车 轮制动器的结构特别紧凑。其次制动力对称地传递到车轮制动器的制 动摩擦片上。其次设想,第一和第二止挡由螺紋元件的相邻牙侧构成。这使得 调整单元可以由较少的构件构成,因为不需要单独的构件来实现止挡。其次设想,螺紋元件通过螺旋连接相互连接,它具有螺紋间隙。 两个由牙侧构成的止挡之间的轴向尺寸决定所希望的空气隙。螺紋元 件的轴向运动性正好足以消除空气隙,相反每个超过达到止挡的轴向 运动在可旋转的螺紋元件的旋转中被吸收。此外设想,螺紋元件通过弹簧加载的转矩离合器与调整元件连接,使得在超过一定的转矩时螺紋元件和调整元件之间的旋转固定连接脱 开。当制动摩擦片已克服由磨损引起的间隙并紧贴在制动盘上,便是 这种情况。如果转矩离合器与螺紋元件同心设置,对于调整装置的紧凑性是 有利的。其次如果螺紋元件通过一单向离合器与调整元件连接,是有利的。 用这种方法使螺紋元件仅仅向一个方向的旋转对调整元件起作用,向 另一个方向的旋转不起作用。调整元件在外部可以配备一齿部。通过该齿部可以分接调整元件 的旋转运动,或可以进行其复位,以更换制动摩擦片。如果该齿部与 一设置在调整元件旁边的齿轮的齿部啮合,是有利的。用这种结构也 可以将调整元件的旋转运动传递到压紧装置侧面的一个位置上,例如 工具可以4艮好地到达这个位置。两个齿轮可以构成一种增速或减速传 动装置的形式,使得对于装配工可以只用小的力或用很少几转便实现 复位。此外建议,齿轮配备用来使调整元件复位的嵌接装置。如果拆掉 制动器的压紧杠杆,以便首先得到对调整装置的访问,那么便不需要 复位。如果用于复位的齿轮设置在螺紋元件的一侧向扩展部上,是有 利的。用这种方法只需较少的构件便能在结构上实现复位。 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说明车轮制动器的不同实施形式。其中表示 图1包括制动盘和制动摩擦片的盘式制动器的制动钳的剖视图; 图2以剖视图(图1中II-II剖分面)表示盘式制动器的调整装置 的基本结构;图3以不同阶段(图3a至3e)示出图2的调整装置的工作原理; 图4调整装置的一种相对于图2的实施形式变化的实施形式; 图5图4的放大示出的细部"V"; 图6调整装置的另一种实施形式; 图7调整装置的又一种实施形式;图8 本专利技术调整装置的另一种结构;图9 沿图8中IX-IX剖分面的局部剖^f见图10 沿图9中X-X剖分面的剖视图11图9中的调整装置的单个零件的分解视图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集成的调整装置的车轮制动器,它包括:一在制动器外壳(1)内引导并对制动摩擦片(4)工作的压力柱塞(2),一用来操纵压力柱塞(2)的压紧装置和一设置在制动器外壳内部压紧装置和压力柱塞(2)之间的力线中的调整元件(10;110),该调整元件与压力柱塞(2)螺纹连接(11;111),其特征为:设有一螺纹元件(21;121),它从克服规定的进给行程起将接着的进给行程在旋转中至少部分接收,同时或在复位时传递到调整元件(10;110)上,由此使该调整元件相对于压力 柱塞(2)旋转,并通过螺纹连接(11;111)使压力柱塞(2)相对于调整元件(10;110)进行调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G多韦M佩勒C阿布特
申请(专利权)人:BPW矿用轴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