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杆用套管及模板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8395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拉杆用套管及模板固定结构,属于模板安装工具领域。套管包括管本体和对接部。管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用于与第一模板抵靠的第一抵靠面和用于与第二模板抵靠的第二抵靠面,管本体内设有供拉杆穿过的中心孔,中心孔的两端分别贯通第一抵靠面和第二抵靠面。对接部设于第一抵靠面上,对接部用于与第一模板对接。在实际施工时,可先将套管的对接部与第一模板进行对接,从而将套管与第一模板固定,然后,将第一模板安装在相应的位置,再在另一侧安装好第二模板,并将拉杆穿入套管中,使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实现对拉固定。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无需人员对套管进行扶持,只需要一名工人即可完成模板的安装,从而有效降低了人工劳动成本。

A Fixed Structure of Casing and Formwork for Tie R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拉杆用套管及模板固定结构
本技术涉及模板安装工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拉杆用套管及模板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前,需要先安装模板,如铝模,墙体两侧的模板通过拉杆对拉固定,拉杆一般会套接套管,以将拉杆与混凝土隔离,使得拉杆可循环使用,现有的模板施工时使用的套管,在铝模安装时需要两个工人分别扶住铝模和套管,人工劳动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拉杆用套管及模板固定结构,以改善在对铝模进行安装时需要两个工人分别扶住铝模和套管的问题。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拉杆用套管,包括管本体和对接部;所述管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用于与第一模板抵靠的第一抵靠面和用于与第二模板抵靠的第二抵靠面,所述管本体内设有供拉杆穿过的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的两端分别贯通所述第一抵靠面和第二抵靠面;所述对接部设于所述第一抵靠面上,所述对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一模板插接并固定。上述技术方案中,管本体的第一抵靠面上设有用于与第一模板对接的对接部,在实际施工时,可先将套管的对接部与第一模板进行对接,从而将套管与第一模板固定,然后,将第一模板安装在相应的位置,再在另一侧安装好第二模板,并将拉杆穿入套管中,使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实现对拉固定,最后便可在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之间浇筑混凝土,以形成墙体。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可先将套管与第一模板固定,无需人员对套管进行扶持,只需要一名工人即可完成模板的安装,从而有效降低了人工劳动成本。另外,本技术实施例的拉杆用套管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接部为向远离所述第二抵靠面的方向延伸的凸出部;所述第一模板上设有对接孔,当所述凸出部插设于所述对接孔内时,所述凸出部与所述对接孔形成过盈配合。上述技术方案中,对接部为远离第二抵靠面的方向延伸的凸出部,模板上设有用于与凸出部插接的对接孔,凸出部与对接孔对接后将形成过盈配合,从而实现套管与第一模板固定,两者的插接方式简单,可方便的实现两者的安装和拆卸。在拆模时,可向第一模板施加外力,以将第一模板与套管分离。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出部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抵靠面连接;所述凸出部内设有贯穿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供所述拉杆穿过的穿设孔,所述穿设孔与所述中心孔连通。上述技术方案中,凸出部内设有供拉杆穿过的与中心孔连通的穿设孔,在实际施工时,拉杆将同时穿入到中心孔和穿设孔内,拉杆的两端将分别从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中穿出,第一模板上的对接孔既是用于与凸出部插接的孔,又是用于供拉杆穿出的孔。此外,由于凸出部为空心结构,凸出部具有很好的抗弯能力,不易发生弯曲变形。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穿设孔与所述中心孔同轴设置,所述穿设孔与中心孔等径。上述技术方案中,穿设孔与中心孔同轴设置,且穿设孔与中心孔等径,穿设孔和中心孔组成了套管内部的孔道,可方便的实现加工,便于拉杆穿入套管中。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接部为向靠近所述第二抵靠面的方向延伸的凹陷部;所述第一模板上设有凸出部,当所述凸出部插设于所述凹陷部内时,所述凸出部与所述凹陷部形成过盈配合。上述技术方案中,对接部为向靠近第二抵靠面的方向延伸的凹陷部,模板上设有用于与凹陷部插接的凸出部,凸出部与凹陷部插接后将形成过盈配合,从而实现套管与第一模板固定,两者的插接方式简单,可方便的实现两者的安装和拆卸。在拆模时,可向第一模板的施加外力,以将第一模板与套管分离。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陷部为设置于所述第一抵靠面上的环形槽,所述凸出部为环形,所述环形槽与所述中心孔同轴设置。上述技术方案中,凹陷部为设置于第一抵靠面上的环形槽,凸出部为环形结构,凸出部与凹陷部插接后具有很好的牢固性和稳定性。在实际施工时,拉杆穿入套管内后,拉杆的一端将从凸出部内穿出。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管本体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抵靠面设于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所述第二抵靠面设于所述第二管体的一端,所述第二管体远离所述第二抵靠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体远离所述第一抵靠面的一端插接并固定。上述技术方案中,管本体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插接并固定,可方便的实现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的安装与拆卸。在拆模过程中,第一模板与套管分离后,可将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分别从成型的墙体的两侧取出,使得在从墙体内取出整个套管的过程中更加省力。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体远离所述第一抵靠面的一端设有向内凹陷的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二管体远离所述第二抵靠面的一端设有向外凸出的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与所述第二插接部形成过盈配合。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通过设置于第一管体上向内凹陷的第一插接部与设置于第二管体上向外凸出的第二插接部实现插接,连接方式简单,插接后具有很好的牢固性和稳定性。此外,上述结构可适当改变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相对位置,从而对套管的长度进行调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根据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的距离可适当调节套管的长度。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体的外周面为第一圆锥面,所述第二管体的外周面为第二圆锥面;所述第一圆锥面的大端位于所述第一抵靠面,所述第二圆锥面的大端位于所述第二抵靠面。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管体的外周面和第二管体的外周面均为圆锥面,使得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更容易从成型的墙体中取出。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模板固定结构,包括第一模板、第二模板、拉杆、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和上述的拉杆用套管;所述第一模板抵靠于所述第一抵靠面,所述对接部与所述第一模板插接并固定,所述第二模板抵靠于所述第二抵靠面,所述第一模板、第二模板和所述拉杆用套管均套设于所述拉杆的外侧,所述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均连接于所述拉杆;其中,所述第一模板被压紧于所述第一抵靠面与所述第一限位件之间,所述第二模板被压紧于所述第二抵靠面与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套管的对接部与第一模板插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无需人员对套管进行扶持,只需要一名工人即可完成模板的安装,从而有效降低了人工劳动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拉杆用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拉杆用套管的工作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其他实施例中提供的拉杆用套管与第一模板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模板固定结构的示意图。图标:100-套管;10-管本体;11-第一抵靠面;12-第二抵靠面;13-中心孔;131-第一孔段;132-第二孔段;14-第一管体;141-第一插接部;142-第一圆锥面;15-第二管体;151-第二插接部;152-第二圆锥面;20-对接部;21-凸出部;211-穿设孔;22-凹陷部;200-模板固定结构;210-第一模板;211-对接孔;220-第二模板;230-拉杆;240-第一限位件;250-第二限位件;300-墙体。具体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拉杆用套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本体,所述管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用于与第一模板抵靠的第一抵靠面和用于与第二模板抵靠的第二抵靠面,所述管本体内设有供拉杆穿过的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的两端分别贯通所述第一抵靠面和第二抵靠面;以及对接部,所述对接部设于所述第一抵靠面上,所述对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一模板插接并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杆用套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本体,所述管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用于与第一模板抵靠的第一抵靠面和用于与第二模板抵靠的第二抵靠面,所述管本体内设有供拉杆穿过的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的两端分别贯通所述第一抵靠面和第二抵靠面;以及对接部,所述对接部设于所述第一抵靠面上,所述对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一模板插接并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杆用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为向远离所述第二抵靠面的方向延伸的凸出部;所述第一模板上设有对接孔,当所述凸出部插设于所述对接孔内时,所述凸出部与所述对接孔形成过盈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杆用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抵靠面连接;所述凸出部内设有贯穿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供所述拉杆穿过的穿设孔,所述穿设孔与所述中心孔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杆用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穿设孔与所述中心孔同轴设置,所述穿设孔与中心孔等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杆用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为向靠近所述第二抵靠面的方向延伸的凹陷部;所述第一模板上设有凸出部,当所述凸出部插设于所述凹陷部内时,所述凸出部与所述凹陷部形成过盈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杆用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为设置于所述第一抵靠面上的环形槽,所述凸出部为环形,所述环形槽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军杨泓斌张晓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